2021-04-20 16:10:34 来源: 旧京图说 开幕典礼那天,协和全体人员在医院西门合影。前排从左到右:护士、行政人员、教授、实习医生。右手台阶上是学生。后面几排:实验室助手、医院护工、卫生员、清洁工、厨师、洗衣房工人、传达室人员和工友。 首位外科住院病人的病例。协和医院从1921年建院至今,保存着近300万册患者的病案,其中有孙中山、梁启超、蒋介石、宋氏三姐妹、林徽因等许多名人病案,还有一些中国首例疑难重症及罕见病例的珍贵病案,病案是“协和三宝”之一。 除了硬件够“硬”外,这家医院的医师力量也堪称世界顶级,病例中主刀的泰勒就是“美国现代外科之父”霍尔斯特德的得意门生。 协和医院新生代实验室 在一处古老的戏台上,左侧有临时挂上的视力表,中间有医生在问诊,右侧则有人在称体重,这是医院组织的一次面向民众的公共卫生活动。 泰勒在手术中广泛应用了导师提倡的丝线,这让到访协和的美国医生印象深刻,反过来促进了丝线在美国的使用。霍普金斯医学院曾流传着这样的话:“把丝线介绍到美国外科学界的,是北京协和医院的外科和手术室”。 “协和三宝”之一的图书馆。图为学生在图书馆查阅资料。 1921年9月16日,协和医学院和医院举办了隆重的开幕典礼,中美政要都来庆贺。庆典期间的学术活动持续了一周,参加活动的欧美学者达280多名。洛克菲勒的儿子也从美国乘船,历经一个多月的航行,赶到中国。 当年10月26日,洛克菲勒医学会的公报上出现了这样一段文字: “北京的初秋很美……透过明净的空气,青黛色的西山屹立于远处;近处的景山上缀着精美的宝塔。还有宏伟的皇城墙门,金色屋顶的紫禁城。绿色琉璃屋顶的豫王府,相比之下毫不逊色,这就是新建的医学院和医院……来自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家,穿着西方学术服饰,一起缓缓走过高高的绿瓦屋顶下……队伍缓缓步入这座美轮美奂的具有中式风格的现代礼堂。” 协和建筑群落成时共14座楼,雕梁画栋、气度非凡。这里见证了中国现代医学的进步,也参与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些重要事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协和对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建树和医学精英的培养。 女护士宿舍大堂。选自阿东照相馆为新建立的协和医院拍摄制作的一套彩色明信片,摄于1921年至1928年间。 明亮宽敞的病房 1921年夏,林巧稚到上海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考试时,一个女友突然晕倒了,林巧稚毅然放下未完成的试卷去照顾病人。主考官被她舍己为人的精神以及卷面的才华所感动,录取她入学。在“高进严出”的制度下,协和每年平均只有16名毕业生,到1943年共培养医学毕业生315人。 别看协和搞的是精英教育,别看孙中山、蒋介石、梁启超都在这里看过病,但说到底,协和医院还是一个平民医院。从初创时,这里就致力于把现代医学的美好设想变成现实,其中一个,就是建立社会服务部。 病人经济困难看不起病,或者是家属不耐心、不合作、不肯照顾病人……遇到这些问题,医生就会找到社会服务部。社工人员书写病人的社会历史,再进行家访,最后决定对病人减费、免费还是分期交款,以及资助衣物、路费和殡葬救济。 眼科临床教学 在一次公共卫生活动中,孩子们挥舞着手中的白手绢合影 自1921年正式成立以来,协和一直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医疗和医学教育机构,以其特定的方式孕育、培养、积淀、传承着协和精神协和文化和协和人才,形成了协和“三宝”:教授、病案、图书馆。 文/孙文晔 图/部分图片由云志艺术馆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