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建筑

 高参88 2021-10-22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适应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需要,1951年7月17日,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宣布,经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成立华东师范大学。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的文、理、教育学科成为新校基础,8、9月间,同济大学动物系、植物系,复旦大学教育系,沪江大学音乐系以及东亚体育专科学校陆续并入华东师范大学。10月16日,学校举行成立暨开学典礼,正式宣布华东师范大学成立。11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任命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长孟宪承兼任校长,孙陶林、廖世承为副校长。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建筑1952年,圣约翰大学的教育系、理学院(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系),浙江大学地理系,沪江大学教育系,大同大学教育系,震旦大学教育系并入学校,又从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沪江大学、大同大学等校调入多名教师。之后,江苏师范学院音乐专业、上海第二师范学院地理系分别于1953年、1958年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大夏、光华大学及有关大学院、系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给华东师范大学奠定了基础;五十年代初期的院系调整,给华东师范大学注入了新的有生力量。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建筑
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

编号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

地址

PT-J-002-V

华东师范大学办公楼(群贤堂)

中山北路3663

PT-J-003-V

华东师大思群堂(大礼堂)

中山北路3663

注:PT-J-002-V华东师范大学办公楼编写者有误,应该是群贤堂。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建筑
华东师范大学早期建筑,中山北路3663号,包括老干部活动中心、办公楼、地理馆和毛主席像等。师大一村163号(老干部活动室),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建筑面积413平方米,原系沪上某银行家未竣工之住宅,师大购入后续建完工,五十年代曾作为孙陶林副校长住宅。办公楼建于1952年,砖混结构二层楼房,建筑面积1452平方米,建成后连接原大夏大学生物、化学实验楼用作学校行政办公楼。地理馆建于1954年,工字型布局,砖混结构中式建筑,中部四层、其余三层。毛主席像于1967年落成,身高7.1米,象征中国共产党的七一诞辰,总高为12.26米,象征毛泽东的12月26日诞辰。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建筑
大夏大学旧址,中山北路3663号现华东师范大学校园内,现存历史建筑有群贤堂(文史楼)、思群堂(大礼堂)、生物实验楼和化学实验楼等。1951年大夏大学与光华大学合并组建华东师范大学时旧址占地面积1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6万平方米。群贤堂,建于1930年,钢混框架结构三层,面阔21米,进深6米,建筑面积3643平方米;立面对称,竖五段布局,中间和两边凸出;入口门廊通高两层,以并列四根爱奥尼克柱支承;方形门窗,窗间墙和转角皆有方形壁柱;平顶设栏杆式女儿墙,檐口有多层线脚;银灰色水泥墙面。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建筑
思群堂,1946年建成,砖木结构一层,建筑面积646平方米,清水红砖外墙,有简洁的线条装饰,主入口饰多立克柱四棵。生物实验楼和化学实验楼建成于抗战之前,砖混结构二层楼房,东西并列,相距数十米,建筑面积分别为841平方米和758平方米,清水红砖外墙。大夏大学旧址(文史楼)2004年公布为第一批普陀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大礼堂、东西办公楼作为大夏大学旧址整体的一部分于2009年6月公布为普陀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建筑
图书馆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建筑
办公楼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建筑
群贤堂(文史楼)、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建筑
华东师范大学物理馆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建筑
群贤堂(文史楼)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建筑
群贤堂(文史楼),华师大第一任校长中国现代教育家孟宪承塑像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建筑
群贤堂(文史楼)、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建筑
群贤堂(文史楼)、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建筑
1946年大厦大学思群堂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建筑
图书馆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建筑
华东师范大学于1951年成立暨开学典礼。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建筑

大西路旧校址(1927-1937年),今为东华大学延安西路校区。
  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日军入侵上海,光华大学所在的大西路校址被日军夷为平地。私立上海纺织工业专科学校1947年搬迁至光华大学大西路旧校址办学,1950年与另外三所纺织院校合并组建私立上海纺织工学院。1951年6月,华东纺织工学院(今东华大学)在该址成立。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建筑
大夏大学是1924年由因学潮从厦门大学脱离出来的部分教师、学生在上海发起创办了一所私立大学。大夏以"自强不息"为校训,倡导苦教、苦干、苦学的"三苦精神"。马君武王伯群欧元怀先后担任大夏大学校长。郭沫若田汉李石岑邵力子曾昭抡艾伟、邵家麟、吴泽霖王蘧常马宗荣夏元瑮谢六逸吴泽周昌寿姚雪垠等著名学者曾在大夏大学任教。

光华大学创办于1925年。当时上海圣约翰大学及附中师生,为声援五卅运动,与校方激烈冲突,集体宣誓离校后创办了中国人自己的大学——私立光华大学。光华大学以"培养高尚人格,激发国家观念"为宗旨,提倡"读书运动与爱国运动并进"。张寿镛朱经农廖世承先后担任光华大学校长,并延聘吕思勉钱基博胡适钱钟书徐志摩朱公谨容启兆张歆海颜任光谢霖蒋维乔韩湘眉潘光旦周煦良罗隆基王造时章乃器等著名学者执教。

我的更多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