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泻心汤 【原文】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组成】 黄连 黄芩 大黄 【功效】 泻火消痞 【时机】 1、实热证 【方解】 1、解全身毒,黄连解心血毒,黄芩解三焦热,黄柏入肾解喉热。 【应用】 1、心胃火炽,迫血妄行,以致吐衄,便秘,或三焦积热,目赤口疮或外科痈肿属于热毒炽盛者。 【现代剂量】 大黄10克,黄连5克,黄芩5克 【说明】 1、消痞是指胃里不舒服,心火旺、胃火旺,导致不正常出血,是热造成的出血,包括吐血、尿血、流鼻血。 2、在《解析方剂学》中,三黄泻心汤用在治疗便秘、口腔发炎、 牙痛、眼睛红-眼底出血、眼睛充血、失眠、中风、眩晕、出血。中风就是血管破裂,血液离开脉管,跑到组织造成的,这是就要阻止二次中风,就可以使用三黄泻心汤。 3、特殊案例:患者每年秋季就会吐血,西医用抗生素效果不好,找中医开三黄泻心汤,吐血止住,然后告知血管很容易再次破裂出血,每天喝杏仁茶,次年秋季再没有出血,三黄泻心汤不要用太多、太久,血停下来就好。 4、三黄泻心汤都是寒凉的药,都是寒泻药、收降药,全部往下走,药简力专。 5、陈整体方性非常纯粹,纯寒、纯泻、纯降、纯收、纯燥。三味药完全一致。 【应用集锦】 1、手脚非常热无法安睡; 2、三黄泻心汤用来止血,鼻子、眼睛、牙齿出血,用粉,冷水冲服,热水无效; 3、亦治霍乱。 4、心气飘摇不定,常觉通通跳而不平静,或惊悸忧虑,甚则发狂,谓之心气不定。不定者,摇动不稳定之谓,三黄泻心汤。 5、吐血之止血: 【比较集锦】 1、颜面潮红 (1)实证:全部潮红,如酒醉的有热状态,如脑充血可见。表症用桂枝麻黄各半汤,里证用黄连主剂(三黄泻心汤、黄连解毒汤) (2)虚证: A、颊部潮红微透,虚火上炎,麦门冬、五味子类(麦门冬汤、生脉散)。 B、厥阴之上热下寒、手足厥冷而颜面上火,戴阳,也是虚证,附子剂(四逆汤) C、瘀血:营养良好之女子,毛细血管如网眼,去瘀血剂(桃核承气汤) 2、(1)三黄泻心汤: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2)附子泻心汤: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3、(1)三黄泻心汤: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3-->1,顿服之。 应用:气血有热,故有吐血、衄血等证。或有下血便血等证,或有狂乱证,此皆由心气不定所致。或血气上冲而眼目红赤生翳,或头项肿热,口舌热,疮疔痈疖热痛,气凌,积聚之心悸惊烦,产后血崩,便秘,脉数,心下痞硬,冲逆,面赤等。或小儿丹毒,一切积热,血热,血气上冲而心烦悸,天行下痢脓血等,总之,以心下痞,心中烦悸不定为依据 (2)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右二味,以麻沸汤渍之。 4、三黄泻心汤治冲逆病,眼目、口舌等疾。不可与桂枝汤治冲逆之证混同。三黄泻心汤治血气上冲,心中有热。而桂枝汤治表虚气逆上冲,故三黄泻心汤证兼有脉数,便秘等证。而桂枝汤则专和肌表营卫。 5、便下纯脓血,痞硬不甚者,用三黄泻心汤;少腹急结者,用桃核承气汤;心下痞,腹部拘急而痛者,用黄芩汤;或热利下重,渴欲饮水者,用白头翁汤。 6、血病辨证及方治表
7、血证附方表
8、狐惑病证方治表
9、附千金狐病证方治表
【名家论述】 1、三黄泻心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前面的柏叶汤是治疗因胃的虚寒而引起吐血,如果是胃的实热症就不可以用了。这里所谓的『心气不足』是代表心阳不守,而阳不守的时候阴血就会离经逆行,结果像女子月经就会因此逆流,于是就出鼻血。或是遇到肝硬化、肝癌等肝家阴实之证,结果肝脏因为阴实而不收纳血后,大量的血会因此进入心脏,当心脏无法承受这大量的血时,胸腔里的静脉血管就会破裂,于是就发生吐血,此时仲师就使用三黄泻心汤:黄连、黄芩等量用,这两俩药因苦味可以入心,所以能够够补心气之不足,大黄把已经淤在里面的淤血清出来,所以这个三黄泻心汤,专门是针对、心气不足时服用的。现代因为工商业时代大家都很繁忙,结果时常有时三餐不按时吃,这种人一般都是得到胃家虚寒之症,遇到这种病人,经方家多使用黄土汤。 三黄泻心汤在治疗这类流鼻血或是吐血时,不要给病人喝煮熟的汤剂,要生用药材直接热泡水用。用热开水把它当茶泡,就是取它的气,不要取它的味。病人不下面出血,而是鼻子或是口腔上出血,所以我们取药的气,是让药气往上走。一般流鼻血我们可以甲针灸,针天府、侠白等穴位,天府侠白穴你针扎下去后病人还在流血,就是你没扎到穴位,否则是不会再流血的。中医学是站在外面看里面是什么的一种学问,如果今天扎完针,病人鼻血不流了,但是如果你看到病人眼白中还带有晕黄色,我们就知道还有问题在里面,病根尚未去除,中医是不管病家得到鼻咽癌或者是什么其他癌症,只要症状一样,治法就不变。所以有晕黄就代表还会再流血,我们要想办法把这晕黄去掉,所以像我们在治疗鼻咽癌之类的时候,大部分开出来的方子都是入肝、入心的,让肝火、心火下降。所谓火就是炎,炎下降可以让鼻咽癌部位的癌细胞没有得到营养,结果癌细胞就干燥掉了、就死掉了,临床上看到的就是这个样子。 |
|
来自: 仲景中医交流 > 《金匮经方(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