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子不高,眼睛不大,五短身材,却挺了个啤酒肚,他是我的长笛老师,年逾花甲。 (这一段是人物的外貌描写。能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但是缺少了具体的描写。这样写人物形象还是抽象的,呆板的。没有血肉,没有灵性。本来是“人物描写”,你却写成了“人物叙述”。你可以这样写:他,年逾花甲,头发有些发白。个子不高,五短身材。看上去也就是一米六多些。给人一种矮小的感觉。再仔细看他的面部,皮肤不算白,但也不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那双不大的眼睛,总感觉她的那双小眼,会有一种威力,让人敬畏。但最让我好奇的是:他挺着的啤酒肚,他的肚子高高隆起,像一个怀孕很久的孕妇的样子。总感觉他的啤酒肚和他的矮小身材十分的不协调。他就是我的长笛老师——王老师。)我三年级开始跟他学习长笛。他是及(极)其严格的,(我最害怕王老师的手中的小棍了。这里提前要有个交代,文章内容才会显得顺畅自然。)每每吹错了音,我还没反应过来,他手中的小棍已经落下了,抽在我脑瓜子上(这里不能写抽在我的脑瓜上,这样显得王老师太“狠毒”了,可以改成:打在我的后背上或者胳膊上),我眼里泛着泪花,生疼(“生疼”应该和“我眼里泛着泪花”颠倒一下位置)。本以为学音乐(把“学音乐”改成“搞艺术”)的人都是翩翩君子文雅有礼的,而他却满嘴的济南话,(添加:给人一种“土”的感觉。)(建议把“本以为……济南话”放在“我三年级开始跟他学习长笛”之后)手里的小棍抽得ROU ROU作响(划线的句子,可以删去)。我在他严格的教导下扎扎实实地进步,(多次参加比赛)屡屡夺得大奖。当然,除了教我吹长笛,他更多的是教我做人。(把划线的句子,另起一段。这是一个过渡段。)他常常告诫我说“你要心里有光。(这句话,和下文有什么关系吗?)”他还常常问我“你真的热爱长笛吗?你有没有把它当作一门事业去练习?”我最初选择这门乐器,是因为它的外形纤细,声音清亮,但当我真正开始学习才发现自己吹出的声音与老牛拉破车无二,凭着剩下的几分热度和爸妈的督促,在学习长笛的路上苟延残喘。又一次上课,他的小棍重重地落下,他把小棍使劲一拍,眼里透着无奈与愤怒“你到底还想不想练,如果你用这个态度来对待它,我也就不用好好教你了。你打心眼里热爱它吗?”我无言以对,知道自己只是每天应付着练够时间,没有仔细地斟酌过音色,没有研究过音色,没有多一点的思考,手指机械地在键盘上艰涩游走,但扪心自问,我放不下这个陪了我多个年头的乐器,练习枯燥、乏味,我确实喜欢偷懒。但每每抚摸着长笛,总觉着心中有光在跳动,我一言不发地离开了他家,回到家,我默默掏出了长笛…… (这一段的第一句话和你所讲述的故事,我感觉没有联系。也就是说,你所选取的事例不能很好地表现主题。我建议你选取能表现主题的事例来记叙。比如:在一次比赛中,你失利了,觉得无望了,不想练习了。王老师劝导你,要心中有光。这样,事例和主题就浑然一体了。)又过了几年,我搬家了,为了上长笛课方便,直接住进了他的小区。我们两家隔楼相望,也许是他年纪大了,也许是我吹得认真了,他很少再训斥我,取而代之的,是他常常给我泡茶、泡咖啡,下课临走时,他常常会说“孩子,有空过来找我玩儿啊,你看这空荡荡的屋子就我一个人……”晚上,我在阳台吹着笛子,看着他家的灯光冷清,那是我心中的光。 (文章的最后一段,篇末点题。这一点做得很到位,值得表扬。可以说是,文章中最精彩的一笔。可是你说“他家清冷的灯光,就是你心中的光”没有深意,没有感染力。)1.文章有表现主题的想法,也就是说,文章内容能围绕文章的主题来写。 2.文章能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3.文章的结构完整,思路较清晰。1.文章中的描写太少了,由“叙述”取而代之。文章就没有感染力了。 2.文章只是平铺直叙,语言缺乏感染力。 3.选取的事例不能表现主题,给人一种“假”的感觉。1. 记叙文不要只是直白地叙述,要有细致入微的描写。这样人物形象才会鲜明,才会有血有肉,才会有灵魂,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2. 注意语言之间的连贯性。凡事都有前因后果,要先叙述前因,再写后果。这样,更符合逻辑。3. 写作文之前,一定要确立主题。比如这篇文章的的题目“心中有光”,首先确定“光”指什么。你想让它指什么,要有深度。文章才会有深度。(光可以有表层的所指,也可以有深层的所指)文章主题要从深层方面挖掘。本文得分(满分5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