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随口一句“脏话”,流传了两千多年,现今却成“老师口头禅”

 qiangk4kzk8us4 2021-04-23

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汉】董仲舒

孔子逝世以后,被后世称之为“孔圣人”,他的学说不仅对其所处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还备受后世封建王朝的推崇。从汉朝开始,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的建议,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学说兴起,成为了我国两千多年来的正统思想。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说和诸子百家的地位是平等的,孔子主张“仁政”,并且注重个人修养,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注重和谐的关系。孔子刚开始在鲁国推行时,最大的阻力是少正卯,他在鲁国掌权以后,以“五恶”的罪名,以言论定罪,将其诛杀。

随后,孔子的学说得到了大力的推广,鲁国在孔子的治理下,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使得国家有了很大的起色。鲁国的国力得到了增强,百姓也安居乐业,并且迫使奸佞之人纷纷出逃;《资治通鉴》中记述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指的就是孔子治理时的鲁国。

在古代,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为博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世的时候,就被大家称之为“天纵之圣”。孔子在在世的时候,深知教育对于民众的重要性,因此提倡“有教无类”,他办私学广收门徒,并且来者不拒。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他从小就天资聪颖,20岁的时候就已经饱读诗书,并且他非常的懂礼数,所以在当时被人赞誉为“博学好礼”。可见,孔子是一个很有修养的人,因此也才会被后世尊称为“孔圣人”,不过孔子也有说脏话的时候,如今还成了很多老师的口头禅。

据说,孔子有弟子三千之众,因为大家都很仰慕孔子,所以纷纷聚集到了他的身边,有很多出自孔子门下的学生,后来都成了各国的上宾。前来求学的人,大多是因为好学,所以才会来求学,因此都很认真的听孔子讲学,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如此。

宰予就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少有的曾和孔子顶嘴的人,也就是他气得让孔子说出了脏话来。孔子曾指出上古以来,就有三年之丧的说法,因此我们应当传承下去,不过宰予却给出了不同的看法:“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宰予的意思是,守丧三年这个制度已经很久了,已经不再适合如今的社会了,因此他认为守丧一年就可以了。孔子听了以后,反问宰予:“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孔子问宰予守丧一年以后,你就去吃喝玩乐,你觉得心安吗?

宰予想也没想就回答说:“安”。孔子听了以后非常生气,并对宰予说道,如果你觉得心安,那你就这样去做吧。孔子认为宰予“不仁”,接着告诉其余的学生,说宰予这个人没有良心,小时候我们作为孩子,三年以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为父母守孝三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宰予还曾这样为难过孔子,宰予对孔子说道,如果有人掉进了井里,有一个人看到了,他是跳下救还是不跳下去救?如果跳下去两个都会死,如果不跳下去就是见死不救。孔子被气的说:“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可欺也,不可罔也。”

虽然,宰予多次惹孔子生气,但是孔子对于他仍旧非常的上心,不过有宰予一点非常的让孔子不满,最后让圣贤的孔子都忍不住,说脏话骂他了。据《论语·雍也》的记载,宰予经常在上课的时候打瞌睡,孔子有一次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于是随口说了一句脏话。

孔子这样评价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没想到孔子的这句脏话,被后来的学生给记载进了《论语》中,并流传了两千多年,如今却成为老师的口头禅。现在,很多的老师,都将这句话奉为经典,经常用来形容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

宰予(公元前522年-公元前458年),曾随孔子周游列国。虽然,他在孔子眼里不是好学生,但是他却在逝世以后,被追封为了齐侯,并且被称之为“先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