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院士讲坛▏许厚泽:重力卫星及其在海洋物理研究中的应用

 西北汉子boy 2021-04-23

【编者按】

本文是中国科学院许厚泽院士在浙江舟山举办的首届新时期海洋测绘发展论坛”上所作的大会主旨演讲。本报告介绍了重力卫星的原理及国外的研究概况,包括已发射成功的四颗卫星:CHAMP(2000)GRACE(2003)GOCE(2009)GRACE FO2018),特别是我国近年来在重力卫星载荷、平台及处理软件方面的研制成果,并对重力卫星资料在海洋学中的应用做了探讨,重点包括海平面变化、稳态表面洋流、高山及极地冰川的消融等。作为主办方,本届论坛能够邀请到许院士亲临现场并作了近一个小时的主旨演讲是我们的荣幸,在此十分感谢许院士对本届论坛的支持与信任,并祝许院士及家人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图片

【作者简介】许厚泽,1934年出生,安徽省歙县人。1955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1962年中科院测地所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项目顾问、“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项目科学委员会委员,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委委员,中国地震局科技委资深委员,亚太空间地球动力学计划(APSG)主席。曾任中科院武汉分院院长、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国际大地测量协会执委、国际地潮委员会主席、国际重力测量委员会副主席。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许厚泽院士是著名大地测量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我国动力大地测量学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大地测量学与地球重力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及参与许多国家重大项目,如:中国天文重力水准的设计与处理,国家重力网及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建立,国防及航天技术的测绘保障,中国重力潮汐观测与研究,现代地壳运动与地球动力学研究等。在地球重力场的逼近理论与高空赋值,地球外部重力场的虚拟单层密度表示方法,地球潮汐与负荷形变的模拟理论与观测实验,地球液核近周日摆动及自由振荡的检测,卫星测高数据在海洋物理中的应用,重力卫星的仿真和反演等研究,并参与北斗二代导航系统的建设论证和精密重力测量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建设,其成果均受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发表论文200余篇,论著4部,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5项。2004年度获颁“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2009年获颁“香港理工大学杰出中国访问学人”,2013年获颁国际固体地球潮汐委员会Paul Melchior”。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