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从严落实党员管理制度,不断增强党员党性意识,有效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今年以来,四门镇立足实际,探索党员分类管理新模式,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模式,有效激励农村党员在引领发展、服务惠民中作表率、当先锋,逐步摸索出了一条对农村党员实行“量化”管理、激励农村党员创先争优的新路子。 全面推行精细化考核,党员考核由“静”变“动”。四门镇党员“积分制”,确定了按照分类定标考评、量化考核、加分和扣分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十分制考评,党员积分主要包括日常积分、增加积分和扣减积分三部分。每月日常积分为10分,重点突出党员日常管理和履职情况,包括党员参加“三会一课”、缴纳党费、承诺践诺、提交思想汇报等多个方面。增加积分主要是评价党员在服务群众、参加村级公益性事业、奉献社会等方面办实事、做好事情况,由各支部根据党员实际贡献,每项加1-2分,积分上不封顶。扣减积分主要是针对党员违法违纪、侵害群众利益、搞封建迷信或歪风邪气、扰乱村庄秩序等情况,每项扣1-2分。 科学设置考评指标,党员管理由“虚”变“实”。各党支部成立积分考评小组,小组成员以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和村民组长为主,为每个党员制作党员日常考核积分登记表,定期为党员记录积分。积分方法主要有三种:日常积分考核,由各支部积分考评小组根据党员日常履职记录,每月1次积分考核;党员申报积分,由党员将自己办实事、做好事情况向党支部报告,支部积分考评小组进行核实后,每月1次按标准予以积分;民主评议减分,次月召开一次由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参加的民主评议党员会议,对评议结果较差的对照相关规定逐项给予减分,直至减完本人得分为止。同时,对群众反映和举报的党员情况进行逐个核实,并对照相关规定减分。党员积分由考评小组在党务公开栏内按月进行公示。 党员活动平台多样,作用发挥由“表”及“里”。在各村广泛组织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共产党员户大比拼”、“精准脱贫户结对”、“产业发展帮扶”、“困难群众连心”、“党员义务奉献日”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创先争优,为奉献积分制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同时,设立《党员意见箱》,广泛收集群众对党员个人表现的意见,并运用到党员个人的奉献积分加减分中。 创新党员评价方式,结果运用由“软”变“硬”。党员全年综合考评分在90分以上的,才能享有评先树优资格;综合考评分在70-89的,评定为合格党员,党支部给予鼓励引导,加强教育培训,强化党性意识;全年积分在60-69分的,被评为警示党员,由村党支部对其进行谈心谈话,批评教育;考评分在60分以下,连续两次被评为警示党员的,由村党支部报上级党委批准同意后,作为不合格党员进行处理。预备党员年内积分达不到70-89分的,延期转正。 党员积分制”让党员成了“主角”,党组织有了“标尺”,组织生活有了“准则”,也如同一面镜子,提醒党员时刻保持本色,奋勇争先,讲奉献有作为,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开启了一条新思路。通过推行“党员积分制”,各支部的党员管理教育日趋规范,各党支部民主评议党员、流动党员管理、办事程序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推动了党组织规范化运行、党员精细化管理。党员参加“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积极性明显提高,人数显著增多,外出流动党员也主动向党支部定期汇报思想、工作情况,并及时告知联系地址和联系电话。党员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党员积分卡还成为了工作“助推器”,党员之间互相监督、相互追赶,主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党员开始积极带头参加村级事业,带头参与塌房烂院拆除、人居环境改善、清理乱堆放、乱搭建,带头开展村集体环境卫生整治,带头为困难群众消除视觉贫困,带头倡导文明新风尚,带头参与交通劝导等工作,为助力精准脱贫、人居环境治理、富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工作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极大调动了他们干事办事的内生动力,让先锋旗帜高高飘扬在群众的心头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