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说“晋”之晋国

 南华易阁 2021-04-23

晋地今天指山西省,历史上一脉相传从未变过,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武王伐纣成功建立周朝,分封姬姓族人于各地,其中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姬虞被册封到唐,并被赐晋氏。姬虞死后儿子燮继位,改唐地为晋,这就是晋地的由来。晋在当时既是封地茗,也是诸侯的姓氏,姬姓晋氏。实际上西周最初分封的诸侯国一共53个,绝大部分都是姬姓。齐国是姜氏,也叫吕氏,太公姜尚的封地。因姜太公辅佐文王和武王功勋卓著,且武王娶了太公之女为正室,两家基本上是一家人。姬虞的母亲就是姜后。

晋国一开始就被封侯爵,是当时所有分封诸侯中的第二等级,姬虞是侯爵,其子燮也是侯爵,之后一直传承下来。古代爵位有五等,公侯伯子男,从西周到清末一直没变过。当时也有封公爵的,一共七个,宋国、杞国、祝国、焦国、蓟国、陈国、虢国,其中虢国是文王弟弟、武王叔叔虢仲的封地,武王给叔叔公爵理所应当,另外六个都是商朝王室后裔的封地,周朝依次展示对前朝后裔的宽厚和自己的仁德。

公爵诸侯国都是有特殊原因的,能得到侯爵已经是非常高了,其他被封侯爵的国家还有周公旦的鲁国、姜尚的齐国、武王之弟管叔的管国等,要么是位高权重,要么是地位尊崇。春秋时期的强国秦国是伯爵、楚国和吴国都是子爵。所以晋国的出身是很尊贵的。

晋卦的卦辞:“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这里的侯就是侯爵。

上一篇讲到,晋卦暗示得晋之名能包纳四方,有天下咸服之象。历史上晋国确实曾经多次登上霸主之位。人们熟悉的春秋五霸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或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宋襄公、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都只是称霸一时,之后迅速衰落,再也算不上大国。尤其宋襄公争议很大,宋国自始至终没有强大过。齐国从齐桓公以来一直富庶,可惜不思进取没有一统天下之志,自桓公之后霸主地位也就消失了。秦国则是自穆公之后逐渐衰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窝在崤山以西被动防守,直到战国时期的秦孝公才逐渐复兴。而晋国则是陆陆续续产生了四位事实上的霸主,分别是:

1.晋文公。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平定子带之乱,护送周襄王回到洛邑。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中击败以楚国为首的四国联军,使得楚将子玉羞愤自杀。晋文公名震天下,逼迫周天子召集诸侯会盟于践土,并由晋国主持会盟过程。于是晋国第一次成了天下霸主。

2.晋襄公。公元627年,晋襄公在服丧期间一年内接连战胜秦国、白翟部落、许国、楚国,巩固了晋国的霸主地位。其后与秦穆公的秦国互有胜负,公元前620年晋国在令狐之战中再次击败秦国,取得对秦作战的关键性胜利。遂于当年再次举行诸侯会盟,以实力昭示天下。

3.晋景公。景公时期,晋国先是在辅氏之战击败秦国巩固西侧防线,对东面则迫使齐国太子质于晋,其后又大败齐国并使鲁国前来朝贺,可谓东西咸服。

4.晋悼公。晋悼公少年即位,推行新政,北方稳住戎狄,东面征伐郑国,南面联合宋吴等国对楚国完成战略包围,使其疲惫耗竭,先后组织鸡泽会盟、戚之盟,使晋国无论在内政外交还是军事声望都达到顶峰。

纵观晋国之霸业,并非始终稳固,而是时而强盛时而衰败,强盛时能会盟称霸,衰败时屈辱失地。一如晋朝之纷乱短命是也。

晋国也跟晋朝一样,王权不稳,多次发生权力旁落、部下犯上作乱的事件。最有名的当属赵盾,晋襄公后期赵盾把军事和文职的最高职位都攥在手中,文为相国武为中军将,权倾朝野架空了晋襄公。他的权力大到什么程度晋襄公在扈邑举行会盟,晋国代表居然不是襄公而是赵盾,赵盾完全代替晋国最高统治者与诸侯国签订盟约。之后晋国的权力逐渐被大臣们蚕食,尤以赵魏韩三家为甚,至公元前433年,晋国所有领土全被这三家瓜分完毕。晋国之王权旁落,一如晋朝之司马氏听从于各世家大族一样。

晋国亡于下臣篡权,三家分晋在晋卦中也能找到线索。所谓“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康侯是诸侯没错,同时也是臣子,康侯以大功获得天子接见,三家也是因军工逐步升迁获得晋公宠信。这里的昼日三接不一定是一个人被连续接见三次,也可能是依次接见了三个人。在上位者犒赏了三位有功大臣,给他们极高的待遇,其享用规格几乎等同于自己,而这无形中助长了他们的野心,合起来吞并了自己。

公元前376年,晋国丢掉了全部土地,仅剩的宗庙祭祀用的土地也被三家夺去,晋国灭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