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京东健康 受访者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外科 主任医师 张建国 文 | 黑凤梨 部分图片 | 由受访专家提供 2021年4月11日,是第24个世界帕金森日。 世卫组织建立各种疾病日的初衷,是为了让大众在一年之中的某一天关注这个疾病,但实际上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并且感同身受呢? 你可能想象不到,一个人面对疾驰而来的卡车,脸上只能表现出惊恐,身体却站在原地一动也不能动……这其实是帕金森病人的日常“卡顿”,它是突然间的停下来「动不了」,也可能是走起来「刹不住」,还有抖起来「没完没了」….. 目前,我国像这样的帕金森病人已有300多万人,约占全世界的50%,换言之,全球将近一半的帕金森病家庭在中国。 但是,目前诸多的治疗方式都只是停留在“控制症状”的阶段,基本不会扭转甚至阻断发展进程。从「帕金森」的诊断下达之日起,患者的人生就像被标定了死亡日期。病人和家属其实都在熬,等着“特效药”的出现…. 2011年的元旦前一天,晨晨(化名)强拖着父亲来到贵阳的一家医院,只为找个答案——「我爸到底是不是帕金森?」 当时59岁的晨晨父亲是从「失眠」开始发病的,一晚上一晚上的睡不着觉,白天反应又比较慢。晨晨妈妈是个暴脾气,看着老伴反应慢就来气,“快点!磨磨蹭蹭干什么呢?”“面条都坨了,还不赶紧吃完,我等着刷碗呢!” 吃面条这种精细的运动,都变得有难度了 两口子生活久了,互相嫌弃和埋怨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这把年纪的晨晨父母。 但是,当手抖开始发生的时候,晨晨的父亲才渐渐感觉到无力。 包个饺子吧,以前就两步——捏中间、双手锁两边,现在不行了,一手扶着饺子,另一个手怎么都对不上饺子皮。 2010年10月份的一天,晨晨父亲打算坐公交去买菜,跑到车门前怎么都刹不住,愣是撞到了公交的大门上。自那之后,他最怕走下坡,因为到了坡下可能「停不下来」。 以前10秒一个,现在50秒也包不上一个 外地工作的晨晨电话里说了无数次,这可能就是帕金森,去医院查查看嘛,可父亲就是执拗得厉害,说什么都不去。父亲开始对自己也有怀疑,网上查了查,有的症状像,有的症状又没有。一看到没有100%的命中,就觉得自己不是「帕金森」。 其实很多事情,人往往会朝着相对好的方面去想,「没有100分的吻合,那就不是」这种理念是理想状态,其实也就是「讳疾忌医」。 动员执拗的父亲成了晨晨2010年最后一个月的目标,直到一辆货运卡车差点要了父亲的命,才终于说动了父亲去医院。 诊断不出所料,没有一点悬念,就是「帕金森」。这个诊断像是审判,不是对病人一个人的,而是需要全家来承担。 之后的10年,晨晨父亲一直服用美多芭维持着正常的生活。 2020年临近春节,父亲的病情突然加重,胳膊、腿伸直和弯曲时,都像是滑动的齿轮,「一动一卡」,甚至后来弯曲了就打不开,打开了就弯不回去,尤其是右手。左腿最怕抬起,抬起来就抖个不停。 那天,父亲面对疾驰而来的卡车,只能在脸上表现出惊恐,嘴里大喊大叫,身体却站在原地一动也不能动…… 疾病困住了病人,也困住了家人 今年的年初,晨晨父亲连走路都必须靠人扶着才能走,晚上睡眠更差了,睡着了还大喊大叫、乱蹬乱踢。 个人生活几乎无法自理,整个人一下子颓废了很多,父亲常常念叨:「末日是不是要到了?可能真的坚持不住了!」 ![]() ![]() 其实在帕金森病初期,大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尚保存一定的储备和调控多巴胺的能力,左旋多巴服用后在体内可转化为多巴胺并储存在神经元中,发挥一定的缓冲作用,可以保持大脑中比较平稳的多巴胺水平。 这也是10年来,晨晨爸爸在使用药物后,能够大致维持正常生活的原因。 ![]() ![]() 神经细胞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帕金森病中晚期,由于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不断丢失,其对多巴胺储存能力逐渐下降,外源性左旋多巴转换为多巴胺后无法储存,导致生成的多巴胺被即刻释放,迅速激活受体,然后被快速清除,引起短暂的“开”期反应。 最终形成对受体的持续的脉冲式刺激,进一步导致神经元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改变神经元的放电模式,最终产生运动并发症。 ![]() ![]() 晨晨父亲慢慢开始离不开人了,每天就是在家里走来走去;脾气越来越大,有时候又不吃药了,说是吃了也没什么用。 家人照顾他,他就让你出去上班;你稍微没注意到他,就说你一天在忙什么..... ![]() ![]() 帕金森疾病 晨晨也不得不辞掉工作,和母亲在家里全身心地照顾他。工作也丢了,经济来源也断了,指望父母的退休金,一家三口的生活日渐拮据。 每个月光是药费就是2000左右,病情一加重,花的钱就更多,一年下来就是好几万,对于这个入不敷出的家庭真的是一言难尽。 ![]() ![]() 据了解,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帕金森患病率为1.7%。目前,中国帕金森病人总数接近370万,占全球患者总数的三分之一。预计到2030年,患病人数将达到近500万人,几乎占到全球帕金森病患病人数的一半。 ![]() ![]() 张建国主任阅“帕”无数 相关调研结果显示,93%的受访者不知道帕金森病治疗的外科手段。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张建国教授介绍,帕金森病在早期的药物治疗效果很好,但随着时间推移,患者病情进展加重,即使增加药物也达不到原来的治疗效果,可能会出现药物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到了这个阶段就可以考虑脑起搏器(DBS)手术治疗。 那天,晨晨在浏览微信的时候,突然看到了关于脑起搏器植入治疗帕金森的文章,于是决定启程去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找张建国主任。 ![]() ![]() 脑深部电刺激俗称“脑起搏器”,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细微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脑深部的特定核团,进而达到控制患者运动症状的目的。该疗法在全球临床应用超过30年,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公认,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首选外科疗法。 ![]() ![]() 手术中的张建国主任 很幸运,经过张建国主任的评估,晨晨父亲具备手术的条件,手术很快安排上了。 结局: 2021年2月,晨晨父亲进了手术室,因为张建国主任技术是业内的「超级高手」,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术中操作的时间也不长。 植入手术后没多久,晨晨父亲的震颤和行走困难有了很明显的缓解,睡觉能到天亮,气色也比以前好多了。 张建国教授叮嘱晨晨,老人术后还要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比如走路、打太极拳,以及练习朗读或唱歌,这样都可以减缓症状的进展。 现在,晨晨恢复了之前的工作状态,想着马上五一放假了,带爸爸妈妈去趟西双版纳,骑骑大象。 参考资料来源自微信公众号【神外前沿】:文章《简讯 |中国帕金森病患者数世界第一 逾九成受访者不知可由手术医治》 本文由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出品 合作邮箱:jdh-hezuo@jd.com 责任编辑:黑凤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