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努力法则01 有没有搞错?

 南海老强 2021-04-23

反努力法则?没搞错吧?大家天天都在想着法儿的努力,努力,再努力,你却要反努力?

如果你是头一次看到这几个字这样组合在了一起。一定感觉奇怪,可能会想,这是不是在别出心裁、故弄玄虚,甚至是哗众取宠呢?

其实呢,说它不是什么新东西,只是换了一种说法也行。那它原来的说法——意思最接近的说法就是:凡事有个度。就是做什么事都要把握一个度,超出这个度,很可能就走向了反面,就事与愿违了。

说它是新东西呢,就是“反努力法则”它是从心理机制,从神经系统的角度,去说明了为什么反努力,怎样反努力。

既然说是法则,它就有着规律、定理的性质,就应当普遍适用于所有人,就是应当具有“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样的规律的特征和威力,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爱好为转移,也不随人的意志爱好而变化的。不管你信不信,用不用,它都在那里起着作用。

我去搜索了一下我的电子日记本,“反努力”这三个字,最早在我日记中出现的时间是2013年末14年初。显然这是参考、借鉴了当时正流行的那些“吸引力”“扫除力”的。在那之前,我一直是以“目标伺服”这四个字来指代这一套机制,而“目标伺服机制”这种说法,则出自于对我影响非常非常大的一本书。

那本书的书名是《你的潜能》,它的最早出版时间是1987年,是由晏樵翻译,工人出版社出版的。我手中的这一本是1988年4月的第4次印刷本。我很庆幸,在咱们本土的那些所谓的“成功学”书籍兴起之前,我有幸先看到了这一本书。

《你的潜能》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一名整形外科医生马克斯维尔~马尔兹,他提出的“自我意象心理学”也就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在上个世纪60年代轰动了整个西方心理学界。这也是目前为止,我认为在各种各样的心理调整方法中,对一个人的改变最根本、最有效的一条途径。反努力法则,就脱胎于“自我意象心理学”。

我本身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大家都知道,这种病也称为“不死的癌症”,是目前医学界仍旧治不好的疑难病。因为长年累月的生病,治病和养病的关系,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非常严重的心理不适。正是因为想进行自我调整,这才接触了心理学;又正是因为自我意象心理学,这才让我自己改变了许多,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反努力法则,就是借助着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这种“时刻跟随和响应”的,既微妙又神奇的关系,去帮助我们轻松而快速地调整自己,实现自己的目标,达成自己的心愿。了解了以后,你就会发现,我并没有搞错,这个名称很适合当前环境下,它要表达的内容。因为现在的我们太片面地强调着努力,一点不肯让自己放松,这明显地就背离了有张有弛的生存和生活之道。这套法则不单是要顺应人体自身的运作规律,它也是一套让我们少走弯路,更不会走错路的成功机制,是可以让我们直接奔向成功的不二法门。也就是说,在很多时候,你适当的不努力,反而更利于达到你认为必须努力才能达到的效果。再有就是,这以前你遇到的一些不解的疑问,也会恍然大悟。那是一些什么样的不解呢和迷惑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