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佛坛 祈愿:正法久住,法轮常转! 五台山,世界文化遗产,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隶属忻州市五台县,距省会太原市230公里,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 此组罕见图片为1908年德国建筑师柏石曼拍摄的,出自1923年出版为《如诗如画的中国建筑和景观》一书。 1909年9月,五台山,菩萨顶。 五台山,最低处海拔仅624米,最高处海拔达3061米,为华北最高峰。层峦叠蟑,峰岭交错,大自然为其造就了许多独特的景观。 五台山是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故有金五台之称,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享有盛名。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清代,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五台山五座台顶合围的地区,称为台内,其外围则称台外。 台怀镇全景 1907年10月15日-18日,五台山,城墙 1907年10月15日-18日,五台山 大白塔 1907年10月15日-18日,五台山 塔院寺大白塔 ▲ 塔院寺 大白塔,百年前保留了沧桑感 ▲ 远眺塔院寺 大白塔 ▲ 显通寺 多么熟悉的建筑,去过五台山的朋友应该都对此有印象,这就是百年前的显通寺无梁殿,中国的建筑奇迹 显通寺 无梁殿 ▲ 显通寺千钵殿 它的背后,就是显通寺著名的铜殿。 ▲ 显通寺铜塔 德国人柏石曼也按下了它的快门 ▲ 显通寺铜塔 ▲ 菩萨顶真容院 ▲ 菩萨顶真容院文殊殿,又名滴水檐大殿,古代无论晴天雨天都在滴水,以至于下面的石头台阶被水穿破,现在依稀能够看到千年来马蜂窝状的石头 ▲ 殊像寺,五台山台怀镇最大的文殊大殿,殿内有珍贵的500罗海渡海悬塑 ▲ 罗睺寺 ▲ 广宗寺 ▲ 菩萨顶附近的喇嘛墓林 ▲ 东台般若寺,今已无此寺 ▲ 东台北山寺 ▲ 西台竹林寺,毁于文革,现已重建 ▲ 清凉石及千佛塔 1907年法国汉学家沙畹也曾在这里拍摄过照片 ▲ 金阁寺 ▲ 竹林寺八角五层砖塔,保留至今,基本无变化
1907年10月15日-18日,五台山,竹林寺 ▲ 明月池附近 六角十三层砖塔 ▲ 中台极乐寺(南山寺)石塔 ▲ 清凉石及千佛塔,毁于文革,只徒留一块清凉石。现建筑已重建
▲ 金阁寺,现外表已涂装一新,好在大悲殿内照旧保留下来了 1907年10月15日-18日,五台山,金阁寺 1907年10月15日-18日,五台山,大圆照寺
▲ 西台法华寺,唐代为五台山十大寺院之一,为祖庭寺院 ▲ 佛光寺 ▲ 佛光寺塑像 ▲ 佛光寺塑像释迦如来 ▲ 佛光寺塑像 西方阿弥陀如来 ▲ 金刚窟,踪迹全无 ▲ 东台顶那罗延窟 ▲ 东台顶笠子塔 ▲ 东台顶居士塔 ▲ 中台顶石塔 1907年10月15日-18日,五台山,佛塔 ▲ 中台顶石塔细节 ▲ 佛光寺陀罗尼幢 ▲ 佛光寺陀罗尼幢 ▲ 思阳岭上 尊胜陀罗尼幢 ▲ 五台山东南面远望 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当他们来到五台山,见五座台顶拱围台怀腹地,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返回洛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去五台山修建寺院,明帝准奏颁旨,在五台山修建了大孚灵鹫寺,即今天显通寺的前身,成为与洛阳白马寺齐名的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五台山也就成为佛教圣地。从此五台山的佛寺越来越多,香火日盛一日。自东汉永平年间起,历代修造的寺庙鳞次栉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辉煌,是中国历代建筑荟萃之地。雕塑、石刻、壁画、书法遍及各寺,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五台山的佛寺,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以及民国均有遗存,建筑宏伟,式样繁多,精细严整,手法典型,连续性强,本身就是一部唐代以来中国建筑史,是研究和欣赏中国古建筑的难得场所。 ↓近期文章↓ ![]() 光明佛坛历时7年耕耘 正式升级3.0大版本 所有功能已升级,并全部更新至实修殿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