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向食与心咨询,“我父母亲戚没有得心脏病的,我为什么这么倒霉心脏不好呢”,其实这已经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现象,越来越多人得了父辈祖辈从来没有人得过的病。别忘了,你只是10%的你自己,你身上有90%的外来户——微生物,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人的遗传因素改变,而是人携带的肠道微生物的改变,而造成肠道微生物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饮食模式的改变,特别是大量含有添加剂的加工食品的摄入。 关于加工食品对人体影响的研究发现与日俱增,食与心加工食品的9大危险特征,什么人可以吃加工食品和如何减轻食物糖化对肾脏的损害介绍过加工食品对人身心健康各个方面的影响,本期食与心将重点关注加工食品与心脏问题的关联。 美国的科学杂志2021年3月22日发表了一项研究:对3003名无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成人进行长期追踪(平均18年),从1991-2008年每四年收集一次饮食相关的各方面数据作为基线水平,在2014-2017年收集心血管疾病情况。结果发现: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article/abs/pii/S0735109721002424#undfig1 简评:这项研究中的超加工食品指的是含有添加剂(如乳化剂色素防腐剂)的食物,如白面包、糖果、点心、加工肉制品、咸味零食、甜饮料、低卡软饮料、方便食品、早餐麦片、酸奶、咖啡伴侣、人造奶油/黄油、酒和辣椒酱等,与食与心以往所说的加工食品含义一致,所以本文中统一用加工食品一词。一份相当于1罐饮料(330毫升)、1杯早餐麦片,1盎司披萨(28克) 近几十年来,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全球大部分国家头号致死原因与加工食品的流行密切相关。在美国,加工食品提供的热量已经达到人们每天摄入总热量的58%,中国这一比重近年来也在不断增加,且加工食品摄入的增加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增加几乎是平行趋势。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挺注意饮食,没有吃过多加工食品。但实际上,加工食品是一种专门针对人类味觉偏好设计的食物,饱腹感低、上瘾性强而热量很高,极易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吃下大量食物。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拆包装前决定只吃一点/喝几口,但吃上/喝上就停不下来,一不小心就吃/喝光一袋/盒/罐。 也就是说,加工食品吃过量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经常发生的事。近年来中国超重率和肥胖率的不断增加就从侧面印证了这一事实。 对于每一个关注健康的人,食与心的建议是:与其多吃XX多喝XX养生,不如少吃点加工食品,减小招来心脑血管疾病这头号杀手到来的可能,能特别是心肾系统已经受损的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