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3岁刘亦菲旧病复发,深夜针灸!原来这些明星都是中医粉......

 简明n4cefj9chs 2021-04-24

图片

昨天,我一个粉丝朋友兴高采烈的说:

“师兄你快看,又一个明星用上中医啦!”

师兄忙一看,原来是刘亦菲!

图片

演员们常年拍戏,多多少少都会有些亚健康问题。

像腰背受损、酸痛、膝关节受寒疼痛等,都是家常便饭。

以前大部分演员会去做按摩、贴点膏药贴或者吃点止痛药、消炎药缓解一下,很少有人会用中医方法来解决。

尤其是年轻一代。

不过可喜可贺的是,如今随着中医的曝光度越来越高,很多年轻人都“爱上”了它。

33岁的刘亦菲做针灸、24岁的傅园慧经常和爸爸一起艾灸、34岁的杨幂在拍电影的时候,用中医方法治感冒。

图片


40岁的高圆圆更是一名中医铁粉,她有一套名为“一千栋”的别墅,门口挂着的牌子是——药园

一进门,扑鼻而来的是中药味道,因为家里有个房间是药房,三面背景墙全由小抽屉组成,每个抽屉里都装着药材,近700种中药。

作为一名中医粉,圆圆随身携带的包里也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比如牛角梳。

当然咱们的娘娘孙俪,那更是妥妥的中医养生达人!

给邓超做艾灸、一年24个节气,准时发微博提醒大家泡脚、坚持吃五谷杂粮,10年未去过美容院.....

图片


抛开明星不谈,咱们身边也有很多年轻人慢慢接受了中医。
像咱们守正的一位同事,她妈妈有十几年的偏头痛毛病,一直吃米格来宁片,起初吃一片就能压制住疼痛,但慢慢就需要吃三片、四片,效果越来越差,疼痛程度也越来越厉害,听不得吵闹。

后来咱们这位同事就让她咨询辛卯医生,一副中药下去,好久都没疼过!

两副中药下去,怎么吵闹也不会疼了!

还有一位同事,突然胃疼要吃止痛药,我们的医生及时制止了她,就给她按压某个穴位三分钟就不疼了!

自此以后,她逢人便说中医的奇效,也跟着我们慢慢学习,给家人朋友治病。

说实话,看到这些师兄心里真又感动又欣慰!

感动的是,有这么多人愿意主动传播中医。

欣慰的是,年轻人发现了中医的好,中医总算是后继有人了!

图片


01
无须开刀、打针,中医就能做到覆杯即愈

当代人对中医误解最大的,就是嫌中医起效慢。

师兄告诉你,只要一副中药汤剂,就能在5分钟内轻松止痛!

上个月我们有个同事感冒鼻塞,无法呼吸。

我师妹茯苓医生直接一袋麻杏石甘汤给她,喝完3分钟两个鼻孔马上透气!

这是很多感冒西药都无法做到的。

图片


有人说感冒是个小病。

来,师兄请你看下面的医案:

2015年守正接诊的一位医友。

男,54岁。

午睡后出现剧烈背痛,平躺无法缓解,严重时甚至无法下床走动

前期经过一系列消炎治疗,也做过推拿,都没有起效。

后因公众号结缘,找到我们。

经辨证后,重用葛根汤。


中午饭后医友服下第一剂,有轻微的出汗现象,明显感觉疼痛减轻。

2小时后,可以下床走动少许。

晚上医友又服下第二剂,睡了一觉后痊愈!

这便是中医的覆杯即愈。

图片


02
治未病,乃中医精华
最好的医学是什么?

是有先进的医学思维还是超前的医学设备呢?

都不是。

师兄认为,最好的医学不是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

这就是中医的治未病理念。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有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就是说,圣人、上工,是在疾病发生之前或者早期干预的。

咱们有个医友,以前在肿瘤医院上班。

她说她们医院人事科的一个姑娘,20几岁得了强直性脊柱炎。

两条腿都做了髋关节置换手术。

因为激素用量大,导致股骨头坏死。

年纪轻轻就要拄着拐棍生活.....

图片


很可惜,强直性脊柱炎刚开始出现的时候,会有腰背酸痛,久坐感觉背部僵硬、疼痛,偶尔大腿根部刺痛,并且出现晨僵的症状。

如果在这个时候就能介入治疗,比如经常吃金匮肾气丸补补肾气,再比如喝真武汤,或许很快就痊愈了!

师兄几乎每篇文章都会给各位强调,治未病。

在没有病的时候,有一点不对就先吃药,先把它治好;

别等到已经生病再去治,那就太晚了!

打个比方:

天下大乱了,你来平天下,这不算有功劳;

能够使国家社会永远不乱,这才是大智慧!

看起来没有功劳,其实功劳最大。

图片


咱们中医认为,这个治未病有三层: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

拿糖尿病来说,未病先防就是在没有发生这个病的时候,就要注意平日控制饮食。

适当运动,保持良好作息习惯,多跑跑步跳跳绳,做做八段锦、站桩等传统功法锻炼,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开糖尿病。

那既病防变就是防治小病变成大病。

小学语文课本里有篇课文把这道理讲得非常通透,叫《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先后几次告诉蔡桓公:

“病在肌肤纹理之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恐将会更加严重;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

但蔡桓公认为自己“没病”,一直不理睬。

结果发病病重,无药可救去世了。

第三层,病后防复。

很简单,就是防止病情复发。

重视并应用中医治未病理念,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图片


03
医不离易,药必经方

上次咱们组织助印佛经时,有很多新来的粉丝朋友非常不理解。

“你们不是中医吗?中医怎么还信这些?”

“中医是科学的,不是玄学的”

“中医不该是封建迷信的”

为此,师兄将守正一直以来奉行的一句话送给各位:

“医不离易,药必经方。”

图片


咱们熟悉的成语“否极泰来”,就来自《易经》,包含两个卦象:

一个是不好的卦,叫天地否,卦象是天在上、地在下。

还有一个与否卦相反,地在上、天在下,是非常好的卦,叫地天泰。

对应到人身上,地天泰就是头脑清醒,脏腑温热,元气足的健康状态。

而天地否,就是上热下寒,头脑热、肚子凉,阴阳隔绝的病态,比如高血压、牙龈上火、目赤肿痛等等。

你看!

在《易经》的指导下,咱们经方中医的思路是把上面的热敛回来,收下来,同时温补下焦。

身体的元气足了,上热下寒的状态就彻底改变了,病自然就好了!

这便是医不离易,医易结合。

说真的,学会以及了解中医后,你会发现想生病还挺难的......

如果你也在生活中感受到了中医的魅力,那师兄特别希望你能在下方留言区分享出来。

我们应该让所有人、所有年轻人都发现这颗金子!

为什么?

因为现在中医最难的不是发展,而是延续!

试想,如果我们这一群传承中医的人在某一天消失了,那谁能来完成下一棒?

如果现在不传承,那恐将无人将其延续!

老祖宗留下千年的珍宝,也或将到此为止......

所以,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毕竟,中医传承任重道远,薪火相传时不我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