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把罗振宇的学习方法拿过来照着做,再改进变成适合自己的东西

 放羊路上的彦绫 2021-04-24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读书,我一直是这样做的:如果我看到有道理的观点,我不会去思前想后地去想与对方辩驳,而是记下来,就加以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慢慢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最后就形成了自己的东西。

前几天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是罗振宇的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罗振宇曾提到他是这样学习的:“我每天要求自己写够五篇阅读心得,不用长篇大论,短短几个词就行。因为真正的学习就像是缝扣子,把新知识缝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每天写五篇阅读心得就是逼迫自己原来的知识结构对新知识做出反应,然后把这些反应用文字固化下来,缝接的过程就完成了。”

然后我又再看到关于拆书帮帮主赵周的做法:

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一书中,赵周提出了读书的三个步骤:

·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即找到触动自己的信息点;

·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即关联生活中的其他知识;

·我的应用,即转化为行动,让自己切实改变。

其实两位大伽的方法我一直都在用,但是像罗振宇的方法我却不是天天去做。于是这几天我就一直在思考:牛人之所以牛,就是他们每天都在用同样的方法去做不同的事情。

特别是罗振宇,虽然他的主张的一些观点我并不是很赞同,但他的思维之广之深却是我远远不及的。现在,我看到了他的学习方法,那么我就先应用起来,每天坚持用写作的方式进行思维练习,那么一两年,甚至更多的时间以后,我还是会不如罗振宇一样厉害,但至少会比我现在厉害得多。

超越别人可能不太现实,但超越自己却是不难。

下面,是我今天早晨读周岭的《认知觉醒》中的一些小思考。老规矩:虽然作者有些想法我不赞同,但每个人的角度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不评判作者的任何观点,我只讲我自己的实际应用和想法。

“一旦认知上想通想透了,行动时就不需要用大把大把的意志力来支撑了。”——周岭《认知觉醒》

我的想法和做法是:我的做法是:初期靠意志力,有了更多的积累和学习后,就转变为认识。这样的切换和连接,更有助于认清自己本身存在的惰性。同时,当我接受了自己的过去混蛋经历,并把它视为一个宝贵且不可再复制的独特经验后,它也就成为了我改变的内在动力之一。

七、明确遇到哪些情况时可以不早起。早起要考虑实际情况。偶尔几次无法早起时不要焦虑或内疚,只要给自己定好原则就行,比如遇到以下几个场景我就允许自己晚起床:”——周岭《认知觉醒》

我的想法和做法是:去年年底,我检查了我的手账后发现,我大概有近三十天的时间没有在早起,于是在从今年元旦开始,我就调整了一下自己的计划,设置了一个早起的闹钟:五点二十,一响醒一分钟就立刻起床。

每天其他需要完成的计划,可以根据当天的情况进行一个完成时间的调整,也允许自己偶尔太累或者事情太多的时候,有些计划不能完成。

但是我认为,一个人的认知确实需要改变,但意志力的锻炼也是需要同时进行的,所以,我就拿起床来进行锻炼。哪怕夜里可能因为头天晚上的事情导致睡眠不够,但我会利用午休或者第二天晚上早一点睡来进行补充。也就是说,在整一天当中,更多的计划可以允许自己偶尔不能完成,但必须坚持的东西,就一定要坚持下去。

不过,这些事情,仅仅是针对自己,并不要求孩子向我学习,他可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许他成年之后会自己主动地去改变,但我绝对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书籍是传承思想的最好介质,顶级的思想都能从书籍中找到,只要选书得当,就能以极低的成本找到行业里顶级的思想。”——周岭《认知觉醒》

我的想法和做法是:针对这一点,很多人都认为从阅读中进行学习时,需要选书得当。但是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来看(当然,也仅仅只是针对我个人的情况而言),我认为只要目标明确就行,看什么书都无所谓。

比如我是想通过阅读找到家庭教育的方法,所以,我就首先以我感兴趣的书读起,带着问题去读:也就是看看书中哪些情节是关于家庭教育的,有什么可让我学习和练习的地方,有些不好的地方可以当成反面例子来提醒自己。

其次,拓展阅读。这个是根据一些书中推荐的书,有一些是微信读书里推荐的书,觉得有些心动,就先收集起来,读完成手中的书,再去读新的书。这样,就慢慢地把自己的认识给拓展开来了。

第三,我一直抱着这样的心态来读书:每一本书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绝大多数时候是正面的学习,有些是当成反面教材来提醒自己要注意的学习。

最后,在这样的态度下,我眼中就没有好书与坏书之分,因为每一本书都是学习的一个机会。把握住自己需要的那个点就行。最后,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大量地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也就是聚沙成塔,也就是我认为古人所说“读万卷书”的道理。

同时,有一点需要明白,读书,是以“我”为本,而不是为了跟风或者批判为本,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真正地改变,并且一直坚持到底。同时,书读多了,也就真正能做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一步,最终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期望中的自己。

“只要紧紧盯住“改变”这个根本目标,很多阅读障碍就会立即消失。”——周岭《认知觉醒》

我的想法和做法是:赞同这句话。我在阅读让自己觉得难以理解的书时,就会找出一堆相关的书来存着。先把原来觉得难读的书读完,然后去读几本让我放松的书,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网络小说,等我觉得差不多了,又在继续去读那些难以理解的存书。

如此几次反复,慢慢地难以理解的东西也就变通顺了,而且在读网络小说的时候,也会带着让自己困惑的问题去看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并且想像如果是自己,那么该怎么去处理问题。

就这样,阅读障碍最会慢慢变小,而自己的思考能力却在娱乐小说中得以了练习。因为更多的时候,生活中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多机会让自己来进行各种练习,但小说就不一样了,各种人物的奇特经历,恰好就给了自己各种思考的机会。

有了这样的练习,当生活中发生类似的事情时,自己也就能冷静地去处理了。

因此,在我看来,难读的书和网络小说的结合阅读,就像饮食当中的荤素搭配一样,可以很好地有机地结合起来,自己创造适合自己的训练环境。

第二个是读写不分家。如果你在阅读后还能把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重新阐释,甚至将它们教授给他人,那这个知识将在你脑中变得非常牢固。”——周岭《认知觉醒》

我的想法和做法是:这样的练习,我做了五年多了。虽然更多的东西我都是自己收藏着,不公开发在网络上,也没有去进行各种投稿,但是通过读写训练出来的思维,再加上生活中的应用记录,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就相应地提高了很多。

当然,我其实是一个笨的,虽然进行了五六年的练习,如果和其他人相比,就显得欠缺得很多。特别是有些时候和孩子比较,常常会有“儿子就是比我聪明的”感慨,但儿子却对我说:“妈妈,你是如何做到给你一个标题和故事,你就能在一个小时之内思考并完成三千字写作的?如果我在考语文的时候能有你这样的思考和写作速度,那么我的语文成绩就会有大幅提高”

我想了想,也就只能这样对他说:“我每天都在思考,如果发生一件事情,我该如何把它表达和总结出来,然后就动手写,五六年了,不过也就是手熟而已。”

此时此刻,觉得很有成就感,满足感。过去都是要读完一本书了,才会暗戳戳地写些思考总结来放在相应文档里。现在思维转变了,看一点想到了就及时地写一点出来。

不拘文字的多少,也不拘于文笔是否优美,只需要去表达自己,其它的技巧最终会在练习中慢慢学会。

2021.4.2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