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与“北京”(绘本)的约会

 成都书语 2021-04-24

因为孩子爸爸最近几年的工作移至北京,所以北京这座以前作为旅行地前往的城市,现在成了每年寒暑假固定打卡地,一座城市由陌生到熟悉,除了自己去行走,我们了解的最初方式是共读了很多和北京相关的绘本,才真正走近“北京”这座城。



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

这是去北京的第一个寒假放在行李箱中随行的绘本。北京从古至今走来,它在不断变化又一直未变,而这本绘本恰好选取了清朝、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北京2008奥运会这三个节点作为主要画面,在历史和发展中展现了北京这座古城7.8公里长的中轴线上的风景和周围的结构美学及建筑艺术。这让还没踏入这座城市的我们,在空中盘旋时最深的初步印象就是北京是一座以紫禁城(故宫)为中心左右对称的城市。书中最后几页是给了一些解说的彩蛋,给我们科普了些建筑特点,名字由来,城市布局,详尽的图文结合又让我们更近一步的走进了北京。



北京的春节

读这本绘本是因为寒假去北京正好遇上农历新年,绘本选自老舍的散文名篇,文字以外的画面热闹劲呼唤着春节在我们心中的记忆,腊月初八吃腊八蒜,腊月二十三祭拜灶王爷,年三十吃团圆饭,大年初一逛庙会,正月十五闹元宵……第一次在北方过春节,分外热闹,逛了庙会,看了踩高跷,木偶戏,知道了什么是走马灯,拉洋片,而这些也都穿插在这本绘本当中,故事讲完有一页对北京民俗的老物件拎出来有特别的讲解,看完再去逛北京的庙会,才会觉得如此亲切。



呀!故宫

这是我们的重头戏呀,所以咋能没有故宫相关的绘本呢。绘本以5只可爱老鼠的视角带我们游览故宫,老鼠们幽默的对话正切入孩子们的兴趣点,绘本更像是一本故宫生活深度体验指南,大到宫殿建筑,小到日常摆件,从皇帝上朝到嫔妃们游御花园,都作了介绍,图文并茂的介绍了故宫里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游览故宫时我们随身背在包里,成为了我们游览故宫的导图之一。



万里长城:穿越时空看中国

长城是继故宫以后在行程安排中的另一打卡地。这是一本科普绘本,因为是去年才出版的,所以我们是在游览完长城以后再来看的一本绘本,有了实地感受,再回到书中,围绕“为什么人们要冒险去探访长城”“为什么要在那么险峻的山上修筑城墙”“长城是如何建成的”三个问题,去书中揭开答案,反而我觉得这本是适合去爬过长城去体验了再来探讨的一本书。



北京记忆小时候的故事

这是一套《北京记忆小时候的故事》绘本系列,一共四册。《跟着姥姥去遛弯》和《水牛儿》一看名字就知道这是和北京相关的故事,“遛弯”和“水牛儿”就是北京方言,由此我们探讨了一些关于老北京的方言有哪些,比如北京人管“男人”叫“爷们儿”,你不叫“你”,叫“您内”,管“没戏”叫“歇菜”……而通过这些方言我们发现北京话的儿化音很强,语言上的了解,刻意的练习说出来,瞬间就觉得融合在了这座城市里。描绘胡同文化和四合院生活气息的《铁门胡同》以及刻画市民生活乐趣的《小金鱼儿》,特别接地气,语言和绘画都特别“北京”,即使不身处北京也有身临其境的舒服感。



了不起的中国文化:

孩子应该知道的国家宝藏

去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时候,刚好还在疫情期间,所以馆内没有提供人工讲解服务,而翻阅了这套绘本以后,对文物会有些初步的印象和了解,我们再走近的时候就不陌生了,站在孩子的立场让国宝也能“开口讲话”,其中不乏活泼好玩,幽默搞笑,让静置的文物多了一些趣味性。



北京寻宝记

这是大中华寻宝系列漫画中的其中一本,我们没有购买全套,只是每次要去到一个城市之前,我会只买目的地的城市的单本作为甜点,没有孩子会抗拒这个甜品,不管去哪儿,这个系列可以快速让我们了解我们要去到那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地理风貌,物产资源。 



除了去行万里路,我们还能在万卷书上去走近一座城不更美妙吗?十六年前其实我就去北京旅行过了,但是那个时候也仅仅是“走”,这两年带着书本,带着故事和孩子一起走,不再是走马观花,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和北京这座城市有温度的连结。

文字:彬彬

排版:光光妈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