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春游园博园/炜子

 读在现场 2021-04-24

春暖花开时节,我们来到了郑州园博园。

郑州园博园,位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是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的主展区,占地面积119公顷。2017年9月建成开园,国内展园是汇聚全国各地园林景观的“大观园”。这里突出以北京为代表的皇家园林,以苏州为代表的私家园林,以广州为代表的岭南园林,重点打造了具有浓郁中原传统文化风情的轩辕阁、华夏馆、华盛轩、豫园等山水园林景观。国际展园汇聚了亚洲、欧洲、非洲等五大洲15个国家,集中展示世界各地园林艺术文化。

全园共94个展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园林风格和乡土风情,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畅游园中,青黛叠翠,古柏参天,亭台楼榭,怪石嶙峋,曲径通幽,古朴典雅,景色宜人,流连忘返。

我对郑州园博园早就心驰神往。趁着这大好春光,漫步园中,清新自然,绿意盎然,感受着一树树枝繁叶茂,一朵朵繁花似锦,一砖一瓦传递出浓郁的历史韵味,一枝一叶透着用心和用情,令人赏心悦目,神清气爽。

站立园中,我抬头望去,天空湛蓝,碧空如洗。只见远处闪出一处楼阁,巍峨耸立,熠熠生辉。绕过草坪,攀上土坡,寻路而至,拾级而上,始见前方竖着一块牌子,上书三个大字“轩辕阁”。原来这里就是园区的制高点——轩辕阁。轩辕阁总高33.9米,高耸入云,站在园区外就能看到。如果游客想要一览众园,最佳的观景台就在这里。从外形上看,轩辕额是典型的宋代风格,造型大气而不失隽永秀丽、平稳又不乏雄壮有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从外面来看是轩辕阁是三层建筑,但是内部却是四层,这也是轩辕阁建造的奇妙之处。

进入轩辕阁的一楼,我立即被震撼到了,大殿正中是黄帝的铜铸雕像,殿内两根粗壮的汉白玉石柱支撑起了轩辕阁,石柱上各雕刻了一只栩栩如生的龙。而在四周的墙壁上也都镶嵌着汉白玉的壁画,据介绍这些壁画展现了轩辕黄帝一生的重要历程。包括:伶伦制津、嫘祖制桑、岐伯制药、逐鹿之战、仓颉造字、荆山铸鼎等故事内容。表达华夏同宗同源、一脉同心的文化内涵。我想起著名诗人王国钦先生撰写的《郑州赋》,其中有一句“郑州者,民族文化滥觞也。”是啊,中原文化孕育滋养了华夏民族,守望开拓着新时代的精神家园,若陈年老酒,历久弥香。

从轩辕阁下来,走走停停,我们来到一处幽静之所。入口处,利用两侧密植的竹林,形成一个围拢的空间,只留出一条小径,给人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空间感受,营造出世外桃源的意象。走入其中,豁然开朗,看到大门门楣上写着“城市山林”四个字。这里就是苏州园。

苏州园林闻名天下,苏州园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它采用传统造景手法,一步一景。进入园中,迎面是一块高大的太湖石。太湖石素有“瘦、漏、透、皱”的特点,立在此处,与四周的植物相搭配,相映成趣。继续往前走,前方的建筑称作玲珑馆。玲珑馆临水而建,飞珠溅玉,周围山石交错,枝干苍劲的乔木从山石上长出,给园林增添了无限美感和生机。绕过玲珑阁,可以看到苏州园的后院,正门上写着“海棠春坞”,院落中种植了垂丝海棠,此时节,正是花开满园,娇艳欲滴,如梦似幻。

海棠春坞正对面是一条石阶,循着石阶,一座四角飞檐的亭子坐落在高处。这就是嘉实亭。亭子的四角高高飞起,这一造型令人想起苏州园林中一个经典建筑——沧浪亭。此处是苏州园的另一个入口。从内往外看,月亮门上的牌匾写着 “览翠” 二字,走出门外,下了台阶回头望去,门楣上写的是“通幽”。在这一方小小的园中,有山有水,有林有亭,“壶中天地”的特点在苏州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天游园下来,我发现园中的最气派的当属北京园。整个展园布局恢宏大气,建筑雕梁画栋,尽显皇家园林风范。

北京园以“花”为主体,主要建筑有湖光山色楼、轩辕台、邵窝静思、乾隆访嵩山诗卧碑。其中,湖光山色楼是园内的主建筑,园外看2层,内看则为一层。北京园的最大特色是建了园中园——小邵窝。1750年,乾隆巡幸中原,曾祭拜沿途三十里内前代圣贤忠烈祠墓,免除河南农民一年税斌,为70岁以上老人发红包,奖赏河南驻防官兵。乾隆追求“静明”境界,与邵雍“虚明”、“内圣外王”的思想相默契,回京后将其仿建于万寿山西部,题名邵窝。邵窝静思采用万寿山邵窝平面,以松为屏、梅为坞、竹为壁、止水为境,清心洗虑,其中“听心石”为镇园之宝,体现着仁智山水,安乐生活的儒家精神。

北京园的植物种植也很讲究,其中门外的3株白皮松是从北京植物园移栽而来,树皮像杨树,树叶却像松树,是北京皇家园林的特色树种,寓意坚定、长寿。唐代武则天曾封嵩山松为侯。同样,清乾隆也曾封白皮松为白袍将军。此3株白皮松作为北京园入口屏风,下铺迎宾花径,兼得苍劲和秀丽之美。

初次相识郑州园博园,我与他一见如故啊,正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一枝一叶总关情”,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那份自然、万物最美的姿态。这一天,走马观花看下来,不过是看了个大概,领略了园博园其中一小部分风采,还有许多精彩之处未能欣赏到,我想,等下次有机会,我还会再来的。

作 者 简 介

李炜,笔名炜子,河南郑州人,郑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喜用文字记录人生的喜怒哀乐,作品散见于《大河报》《郑州晚报》《京九晚报》《人民邮电报》《精神文明报》等报刊、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