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据相关媒体报道,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市勐海县的布朗山乡,不少村民通过大面积砍伐树林的方式来增加茶叶的种植面积。消息一出,立刻就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关注。其实,在云南地区,这种“毁林种茶”的事情已经发生很多次了,云南地区的原生态森林遭受的破坏程度已经让人不敢想象。云南地区气候宜人,干湿分明。而且,全年的降水都比较充沛,年平均气温约二十几度,这“四季如春”的美誉可不是浪得虚名,加上昼夜温差较大,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 此次新闻事件的发生地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布朗山乡盛产普洱,还被称为“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当然,这里的气候环境不仅适合茶树生长,同样也适合其他植物的生长。云南省的森林资源非常丰富,对于调节全球的气候环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是,某些茶农利益熏心。他们看到了普洱茶为他们带来的财富,却并不满足,还想从中赚取更多。但是,现有的茶田就这么多,如何才能种植出更多的茶叶,赚更多的钱呢?他们便将目光瞄向了森林。于是,他们开始向森林伸出黑手,大量砍伐,种上在他们眼里摇钱树般的普洱茶树。但是森林具有茶园无法替代的生态功能。我们都知道,森林是地球之肺,它也有着绿色水库的美称。森林里的动植物种类繁多,功能也很多。它可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也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而茶园的主要植物就只有茶树,对于整个生态系统而言,生物多样性功能较弱,更多的是为人类的口感而服务的。 这些茶农为了一时利益而毁坏了大片的森林,不由得让人气愤!他们的目光是十分短浅的,只看重眼前的利益。殊不知,保护好森林,让地球的气候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未来对茶叶也是有益无害的。他们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近年来,我国对这类非法侵占林地的现象进行了多次专项整治,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近几年的案件中,已经没有了大型的作案团伙,而且在最近的四五年里发案率已经有了明显的降低。虽然我们的整治有一定的成效,但是这类非法现象还是时常发生。 所以,未来关于如何杜绝毁林种茶现象的发生,关键还是要提高茶农的生态意识与法律意识。盲目追求产量的做法并不会使收入提高多少,反而会适得其反。有学者表明,那些生长在生态环境未遭破坏、在自然环境生长的茶树产出的茶更香。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茶农反而会在茶园周围套种些别的植物,诸如油菜花、水冬瓜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茶叶珍贵,健康的生态系统更珍贵。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才能端稳生态致富这个“金饭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