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声律启蒙》+《笠翁对韵》 卷上·十二文1

 sy0406 2021-04-24

001

《声律启蒙》+《笠翁对韵》 卷上·十二文1

十二文1

家对国,武对,四辅对三。九经对三史,菊馥对兰。歌北鄙,咏南,迩听对遥。召公周太保,李广汉将。闻化蜀民皆草偃,争权晋土已瓜。巫峡夜深,猿啸苦哀巴地月;衡峰秋早,雁飞高贴楚天

(一)注意这几个字的发音:  

馥[fù]  鄙[bǐ]  薰[xūn]  偃[yǎn] 衡[héng]

(二)八个韵字: 

文  军  芬  薰 闻  军  分  云

(三)平仄声:

家对国,武对文。四辅对三军。

平对入,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九经对三史,菊馥对兰芬。

仄平对平仄,入仄对平平

歌北鄙,咏南薰。迩听对遥闻。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对平仄

召公周太保,李广汉将军。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闻化蜀民皆草偃,争权晋土已瓜分。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巫峡夜深,猿啸苦哀巴地月;

平入入平,平仄仄平平仄入

衡峰秋早,雁飞高贴楚天云。

平平平仄,仄平平入仄平平

家对国,武对文,四辅对三军1。九经对三史,菊馥对兰芬2。歌北鄙,咏南薰3,迩听对遥闻4。召公周太保,李广汉将军5。闻化蜀民皆草偃6,争权晋土已瓜分7。巫峡夜深,猿啸苦哀巴地月;衡峰秋早,雁飞高贴楚天云7。

注释

[1]四辅:官职名,见于《尚书·洛诰》,指天子身边的四个辅佐大臣。后代帝王的“四辅”所指官员不一,都是依托《尚书》所说而产生的。三军:根据周朝的礼制,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每军12500人。春秋各大国三军名称不一,如晋国设中军、上军、下军,楚国设中军、左军、右军等,后来三军成为军队的通称。

[2]九经:儒家的九部经典,各书所说的名称小有不同,宋代刻印的《九经白文》所列的名称为:《易经》、《尚书》、《诗经》、《左传》、《礼记》、《仪礼》、《周礼》、《论语》、《孟子》,这是唐宋时期形成的名称。到后来再加上《孝经》、《尔雅》、《公羊传》、《谷梁传》,就成为儒家的十三经了。三史:魏晋六朝时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唐以后《东观汉记》失传,便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为三史。馥(音fù):香。

[3]此两联均出自《孔子家语·辩乐解第三十五》。书中记载说:“殷纣好为北鄙之声,其废也忽焉。”(商纣王喜欢唱北边边境地区的歌,所以他的灭亡十分迅速。)而圣明天子虞舜则弹五弦之琴,唱南风之歌,歌词里唱道:“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民之财兮。”(南风吹来是多么和熙呀,可以替我的百姓化解愤怒忧愁呀;南风的到来多么按时呀,可以增加我百姓的财物呀。)鄙,边境上的城邑;北鄙,代指北边边境地方的歌谣。薰,和煦;南熏,南风,代指南风之歌。

[4]迩听:从近处听。迩,近处;遥闻:从远处听。

[5]周太保:周天子的太保,召公于周武王时曾任此职。召(音shào)公,又称召伯,姓姬,名奭,为周的同族,因封于召,故称召公,卷上十灰注中的召虎即其后人。李广:西汉陇西成纪人,汉文帝、汉武帝时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擅长骑射,为边郡太守时,匈奴不敢入侵,称之为“汉之飞将军”。

[6]闻化蜀民皆草偃:此联出自《汉书·循吏传》。西汉景帝末年,文翁为蜀地太守,为改变蜀地少数民族鄙陋的民风,他挑选品质优秀的小吏到京城学习政务,并提倡文教,在当地开办学校,提高文士的地位,结果蜀地百姓都闻风而化,民风大变。班固称赞说:“至今巳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到现在巴蜀地区喜好文雅之事,这都是文翁教育感化的功劳啊。)草偃(音yǎn),像草一样随风而倒伏;偃,原义为面朝天向后跌倒,引申指草的倒伏。《论语》:“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是说君子就像风一样,百姓就像草一样。君子以德教化百姓,就如同风吹草地,草都顺从地低头。

[7]争权晋土已瓜分:据《史记·晋世家》,春秋末年,晋国掌握国家大政的六卿(分别是智氏、赵氏、韩氏、范氏、魏氏、中行氏)之间因为权利的分争,勾心斗角,最后留下韩、赵、魏三家,到晋定公37年(公元前475年),他们三家瓜分了晋国的土地。此事史称“三家分晋”,是战国时期开始的标志。

[8]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巫山县与湖北巴东县交界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说,巫峡中“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衡峰秋早,雁飞高贴楚天云:据《衡岳志》,湖南南岳衡山有峰名回雁峰,据说大雁冬天向南迁徙,至此峰便不再南行。贴:紧挨着。此字在现代汉语中读平声,而中古是个入声字,属仄声,所以能和上联的平声字“哀”构成对仗。楚:春秋战国时江南的一个国家名,南岳衡山在其国土之内。

IMG_256诗词欣赏

和尹懋秋夜游㴩湖

张说(唐)

㴩湖佳可游,既近复能幽。

林里栖精舍,山间转去舟。

雁飞江月冷,猿啸野风秋。

不是迷乡客,寻奇处处留。

a59b6f45081742079bf5a1bc9d634a12

卷一·十二文1

忧对喜,戚对。二典对三

佛经对仙语,夏耨对春

烹早韭,剪春。暮雨对朝

竹间斜白接,花下醉红

掌握灵符五岳箓,腰悬宝剑七星

金锁未开,上相趋听宫漏永;

珠帘半卷,群僚仰对御炉。 

注释

二典句:二典指《尚书》中的《尧典》、《舜典》两篇。《三坟》,传说是三皇之书。(汉)孔安国《书经序》: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道: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釆靡追。

耨(nòu):古代锄草的器具。

竹间句:(晋)山简为人犯放,做襄阳太守时,经常骑马出游,衣冠颠倒。当时有首民谣说:“山公时一醉,迳造高阳池。日暮倒载归,茗艼(酩酊)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著白接篱。”“篱”原为(罒+离)。白接,即白接篱,毯巾名,当时一种帽子。李白《襄阳歌》:“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篱花下迷”,即咏山简此事。

掌握句:道教传说,修炼到一定程度的道士,可以握三山五岳灵符,统领鬼神。

箓(lù录):○1簿子、册子;○2符箓:道士画的驱 避邪魔的符号、帖子。

腰悬句:七星纹,宝剑上嵌饰的北斗图案,南朝梁吴均诗:“宝剑七星纹”。

宫漏:铜壶滴漏,古代宫中计时的用具。(唐)戴叔伦春日早朝应制诗:“月沉宫漏静,雨湿禁花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