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古如何看待世界和世界史

 mishagrlt 2021-04-24

人类史上最初的世界史

——《史集》

图片

《史集》中对窝阔台即位第二代大汗的描绘

◎两阶段的编纂
本章将举出人类史上两个明确展现出蒙古帝国和其时代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物。其一是跟蒙古帝国编纂的世界史与其内容相关,另一个则是比较、探讨在蒙古时代出现于东西方的两种世界地图。从世界史和人类史的角度来看,两者都是少见却重要的研究题目。首先,成为欧亚超大帝国的蒙古政权,位于其核心的人们如何看待当时的世界?又如何思考至当时为止的历史?最能明显看出这些问题的乃是人类史上第一本世界史——《史集》(Jami’al-tawarikh)。关于这部代表「收集诸史」之意的浩瀚史书,摘出其最简要的重点叙述如下。
这是由蒙古帝国当中,成立于伊朗和中东的旭烈兀兀鲁思(通称「伊利汗国」)所编纂,既是国家编纂的蒙古帝国「正史」,亦可说是世界史。这不仅是蒙古帝国史研究的基础史料,也是研究蒙古时代之前的世界史时不可或缺的资料,只可惜在这一方面并未获得充分利用。编纂长官是宰相(伊斯兰王朝称为维西尔)拉希德丁·哈马丹尼。推动国家改革的第七代旭烈兀兀鲁思君主合赞,于一三OO年命令负责庶政的拉希德丁编纂成吉思汗家和蒙古国的历史,作为政治改革的一环。利用包括蒙古帝室流传的《金册》(或音译《阿勒坛·迭卜帖儿》)在内,蒙古诸部族保有的传说、古代记载、系谱等等,根据口耳相传的事迹以及文字化的记录所留下的各种数据,召集蒙古治下各文明圈的多人种、多语言的学者和知识分子进行编纂。
合赞在一三O四年死去的时候,《史集》尚未编纂完成,后转呈给其继承者、也就是合赞的弟弟完者都,并被命名为《合赞祝福史》,是一部深刻投影合赞自身见解的蒙古帝国史。与兄长合赞同样起用拉希德丁为宰相的完者都继续下令追加编纂世界各地与蒙古相关的诸种族史,希吉拉历(伊斯兰历)七一0年(二二一O年~一三一一年)时总算大致完成。除了蒙古自身的历史之外,还汇集了各种地域文明史,《史集》因此成为这本综合史最终的书名。另外,第一次编纂的时候正值蒙古帝国发生内乱,第二次编纂的时候帝国完成了东西整合,这本史书背后有着如此欧亚情势的变化,这一点也值得注意。
 
◎双重构造的世界史
以当时的国际语言波斯语记述的《史集》,当然包含大量突厥语和蒙古语等多语言的用语和术语,这一点本身就带有世界性。其内容第一部是蒙古史(即第一次编纂的内容),第二部世界史(即应完者都追加、第二次编纂的内容),第三部推测为地理志。
第一部的蒙古史分成两大章,第一章是突厥和蒙古诸部族志,第二章是成吉思汗家的历史。其中第二章又分为「成吉思汗的祖先」与「成吉思汗与其子孙」两部分,后者由成吉思汗纪、窝阔台纪、朮赤纪、察合台纪、拖雷纪、贵由纪、蒙哥纪、忽必烈纪、铁穆耳纪等历代君主和旭烈兀兀鲁思的旭烈兀纪、阿八哈纪、阿合马纪、阿鲁浑纪、海合都纪、合赞纪等构成。
第二部是世界史,推测第一章是当时的君主完者都纪(现已遗失),接下来的第二章首先是人类祖先亚当至希吉拉历七0四年为止的先知们的历史(细项包括古代伊朗诸王朝、伊斯兰的创始者先知穆罕穆德至之后被蒙古击败的第三十七代阿拔斯哈里发穆斯台绥木为止的历任哈里发、属于「地方政权」的伽色尼王朝、塞尔柱王朝、花剌子模王朝、塞尔古里王朝、伊斯玛仪派等各自的历史),再来是诸种族史(细项包括属于游牧民史的乌古斯史、等于中华史的乞台史、叙述犹太历史的以色列史、相当于欧洲史的法兰克史、讲述印度史的印度苏丹史,并附有释迦牟尼传)。
第三部推测是地理志,但没有流传下来。另外,世界各地对于《史集》的研究和译注超过一百七十年,但可说尚未出现校对各种写本所做出的完整定本和定译。
 
◎被遗忘的〈部族志〉
这本在世界史上拥有突出意义的《史集》,想当然尔累积了从各种角度、论点、领域所进行、再以多种语言形成了可说是「史集学」的蓬勃多元研究范畴。然而,相当于一大综合史的《史集》,当中未受到充分合理评价的部分,是全书开头的长篇〈序〉,以及接下来的〈突厥蒙古诸部族志〉。
从人类史上历史编纂或史学史的观点来看,对于以总序、目录、第一部的序,三层结构的「序」所记述的事情,必须要有更详细的分析和掌握。对于与更早的希罗多德的《历史》和司马迁的《史记》等「大历史书」相比,《史集》至少在规模上就远超过;但无论是谁都可以看出,甚少提及《史集》这件事代表的是世界历史学的偏颇。
然而更重要的是对于〈突厥蒙古诸部族志〉的不重视。至今为止,除了志茂硕敏之外,最多止于被当成蒙古族祖先传说和联合体的蒙古兀鲁思的构造分析,甚至可以说《史集》不过是因为当作《蒙古秘史》的参考史料才受到注意,更不用说把《史集》当成伊斯兰史料看待的人们,不用期待他们会正面探究〈部族志〉所代表的意义。
顺道一提,说到世界著名的《蒙古秘史》,原名《忙豁中仑·纽察·脱察安》,意为「蒙古的秘密书册」,磅礴壮阔地记述至蒙古帝国的创业者成吉思汗为止的祖先历史,以及成吉思汗本身的奋斗和完成霸业的道路。虽然还有记述至第二代窝阔台即位为止,但与其他有血有肉的内容不同,这部分作为单纯的历史记录来看留下许多疑问,具有可说是介于「历史与文学之间」的特质。现存的是明代洪武十五年(二二八二年)以汉字音译表记的版本,称之为《后都秘史》。此称呼是为了要强调大元兀鲁思已经消灭。事实上,《史集》不仅比现存的《元朝秘史》更早完成,就算只看成吉思汗一代,其史料价值和信赖性都更高。
《史集》的〈部族志〉根据大中小的地区势力和部族集团,详细描述从欧亚大陆中央地区开始发展的游牧民的历史和现在(此处指的是「蒙古时代」的「现在」,更准确来说是二二O五年至二二一年)。这些集团最终由成吉思汗统合后,于一二O六年出现的蒙古国家,可区分为两大群体,构成名为「大蒙古国」(蒙古语称作「也克·蒙古·兀鲁思」的游牧民联合体成员和之后被纳入急速扩张的蒙古当中的成员。这两类也可说是「蒙古」和「准蒙古」。总之,在编纂《史集》的时候,蒙古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帝国已经超过半世纪,且书中整理并列举出了蒙古军事权力体中核心、主力与基盘的成员。
除了《史集》之外,没有另一本完全同时代的记录可以总括记述这些可说是欧亚超广域帝国根基的游牧集团,或是与其相当的人们。若不能掌握这一点,则无法谈论蒙古帝国。另外,这些集团的情况各不相同,在后来「后蒙古时代」和中央欧亚史的发展之中,这些集团大多成为下一阶段历史的起点。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本书的记录也是非常珍贵。不仅如此,针对世界史上居住在欧亚内侧的游牧民或绿洲民,放眼古今东西,都找不到如此详细且有体系的记述。也就是说,《史集》整体自然不在话下,就算仅看到〈部族志〉,也可说是特殊且空前绝后的史料与信息来源。
再次强调,蒙古帝国首先成为横跨欧亚大陆东西方的巨大陆上帝国,并以此为基础前进海上,形成兼纳陆与海的超广域势力范围。也就是说,蒙古帝国实现了二阶段成长。在蒙古自己记述蒙古帝国历史的《史集》本文一开始,首先总述由蒙古统一的内陆世界的过去和现状,这一点值得肯定。〈部族志〉的史料价值之高,使得我们也必须理解当中蕴含的信息。
 
令人吃惊且不为人知的
世界史样貌

◎突厥和蒙古,以及其起源
〈部族志〉从非常不可思议的描述开始,但在此之前有若干的说明——亦即《史集》的编者们将分布于广大欧亚内陆区域的人们统一称作「突厥」。当然,这里所说的突厥不限于现在的土耳其共和国等等,而是广义上总括所有使用突厥系语言的人们。从西边的钦察草原和罗斯在内,往东依序举出作为他们居住地的主要地名,直到相当于乞台(北中国)长城的汪古(表示「城墙」之意)。
这些「突厥」以武力扩散至秦(chin,南中国)、印度(Hindu)、克什米尔、伊朗札米(Iran-zamin,意即伊朗之地)、鲁姆(Rum,小亚细亚)、沙姆(sham,叙利亚)、米斯尔(Misr,埃及),几乎征服了所有地表上存在的国家。明白表示以游牧民为主体的蒙古帝国统治了世界。
然后,继续写道被称为「突厥」的人们久而久之分衍出许多支系,像是钦察、合剌赤、康里、哈喇鲁登大集团也是其支系,另外,由于掌握权力而被涵盖在今日「蒙古」名下的集团其实也是其支系。因此书中先有「突厥」这个大概念存在,而「蒙古」被赋予的定位,只不过是突厥之下,一个原本微不足道的集团。
这样的认知与蒙古语的使用,就像是一座「岛屿」漂浮在突厥系语言集团这片「大海」上的历史现实,几乎一致。至此为止的记述,是在详述各部族集团之前,先诉说整体情势概况乃至总论的「前言」,问题是「前言」之后的发展。
 
◎不可思议的故事
〈部族志〉紧接着是标题为「突厥游牧民族名称一览表」的小节,简单整理了「突厥」的源流如下。此处特别根据当作底本的伊斯坦堡写本直译:
 
(八页背面,二十七行起)他们皆出自阿不勒札汗之子的卜牙忽的四个儿子。的卜牙忽亦是身为先知挪亚之子的阿不勒札汗的儿子,挪亚曾派遣他和合剌汗、斡儿汗、古儿汗、阔思汗到北方、东北方和西北方。由于合剌汗之子乌古斯皈依了一神教,并且族中一些亲属归附了他,所以(一族)分成了两部分。随后将解释这一切事情,使(所有人)知道。
(九页正面)合剌汗之子乌古斯的分支,已如上述,其中包括归附于他的兄弟与堂兄弟。至于乌古斯的诸嫡支,这要详细谈谈。乌古斯有六个儿子»他们又各有四个儿子。乌古斯曾授予他们左右两翼的军队,分列如下:
右翼
坤汗:海亦、巴牙惕、阿勒合剌兀里、合剌阿兀里
爱汗:牙剌思、都客儿、都儿都合、巴牙儿里
余勒都思汗:阿兀失儿、乞里黑、必克迭里、合儿勤
左翼
阔阔汗:巴颜都儿、必合、札兀勒都儿、赤普尼
塔黑汗:撒罗儿、亦木儿、阿勒亦温惕里、兀思乞思
鼎吉思汗:阳的儿、不克都儿、宾哇、合尼黑
另外乌古斯的诸兄弟和归附于他的若干堂兄弟为:畏兀儿、康里、钦察、哈剌鲁、合剌赤、阿合赤额里。
(关于继承此脉络、被称作「蒙古」的诸集团,还有分成三系统、五种类展开的重要记述,但由于与本论没有直接关系,因而在此割爱)
 
由此可见,「突厥游牧民」可以往上追溯到挪亚之子阿不勒札汗,以及其子——的卜牙忽。其实〈部族志〉在这段「一览表」之后,重新详细叙述了开祖传说。对照后会发现,挪亚将大地从南向北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授予其子含,他成为黑人的祖先。第二部分的「中间地带」授予闪,他成为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祖先。第三部分授予成为「突厥人」祖先的雅弗,并将他派到东方。突厥人将雅弗称作不勒札汗,他是挪亚之子或其子孙。
阿不勒札汗、或称为不勒札汗在此借用了犹太的雅弗之名。「一览表」所说,的卜牙忽和其四子被派到「北方、东北方、西北方」,若从罗斯和钦察草原也是「突厥人」的住地看来,比上述「东方」的说明更为详细、贴切。
这个始祖故事的主角是乌古斯。前述引文相当于〈乌古斯可汗传说〉开头部分的主旨。而「可汗」就是「合罕」,相当于皇帝。乌古斯有六个儿子,突厥语的名字分别象征「日」(坤)、「月」(爱)、「星」(余勒都思)、「天」(阔阔;原意「蓝」,指的是「苍天」)、「山」(塔黑)、「湖」(鼎吉思)。六人各有儿子四人,他们的名字之后成为部族之名。除了这些乌古斯嫡系子孙之外,「乌古斯联盟」还包括亲属,他们的子孙有畏兀儿、康里、钦察、哈剌鲁等。另一方面,没有与乌古斯相连的三位叔父(斡儿汗、古儿汗、阔思汗)另成一格,各自成为后代各种集团或支派的起源。
 
◎乌古斯可汗传说是神话吗?
著名的英雄传说诉说着乌古斯可汗的生涯和征服行动,以及其子孙的繁荣,在十三、十四世纪之后的中亚至安那托利亚之间,于突厥系人群中广为流传,使突厥族藉以扩张、发展。
实际存在于历史上的乌古斯族,首次出现在史料中,被认为是隶属于汉文文献中铁勒(这也是突厥语的音译)集团的「乌纥」(或译「袁纥」)。之后,乌古斯族据说建立名为脱古思乌古斯(九姓铁勒)的部族联合体,本与突厥对立,但到了七、八世纪时迁往西方,八、九世纪之后定居在锡尔河的中下游流域,逐渐与伊斯兰融合。十一世纪,以部分乌古斯族为核心的塞尔柱势力前进西亚,乌古斯族也因此逐渐扩张至伊朗高原、亚塞拜然、高加索、安那托利亚、巴尔干。蒙古时代之后白羊王朝、黑羊王朝、鄂图曼帝国等国家的形成,可说是立基于乌古斯族向西发展的脉络之上。
描述乌古斯族始祖的〈乌古斯可汗传说〉中,从中亚起源的远古时代传说开始,经过移居西方的过程和定居安那托利亚,以及与伊斯兰的接触与接纳,结果融入了各种要素和故事,同时也可看见不少的润色。尤其是包括上述引文在内,关于最重要的「传说」开始和源头的部分,究竟是何时、又以什么为背景,不确定的未知荒野形成了很大一个缺口。然而最重要的还是,最古老且确实记载「乌古斯可汗传说」的文献是《史集》这一点。
包括《史集》这项国家编纂事业的核心人物——宰相拉希德丁·哈马丹尼,下令且积极参与编纂方针和内容执笔的旭烈兀兀鲁思君主合赞,以及合赞的继承人、其弟弟完者都等人,都认为这本既是蒙古帝国史、也是人类史上第一部综合史的《史集》,是从「乌古斯可汗传说」开始。这究竟代表着什么呢?
 
◎重要历史线索
在此彷佛可以窥见重要的历史线索。事情的核心在于乌古斯将六子分别安排至左右两翼,其下又分别有他们的四个儿子,因此全部加起来共有二十四个军事集团。若以图示,则如下图。
我脑海里立刻浮现的便是《史记》当中著名的匈奴「二十四长」。身为匈奴帝国之君的单于掌握中央部,面向南方,其右(西)有由右贤王率领的十二长,其左(东)有由左贤王率领的十二长,「二十四长」各是管辖「万骑」的领袖。
这样的形式是以蒙古高原为中心、朝东西方扩展的匈奴国家的基本构造,同时也是单于宫廷内的秩序和配置。此种左右两翼的体制不仅是匈奴国家贯穿四百年的制度,在匈奴之后形成的檀石槐的鲜卑帝国和青海地方的吐谷浑也采用相同做法。此外,虽然记载不如《史记》详细,但柔然、突厥、吐蕃等一连串的游牧型国家和政权的确也明显沿袭这个制度。
另外,第二个联想到的是六世纪时,北周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当作根据地、始祖宇文泰所设立的「西魏二十四军」。具体而言,共有六位柱国大将军分别率领四军,称「六柱国大将军」,每一军由当上开府仪同三司的领袖率领。所以「二十四军」是由二十四位拥有开府仪同三司头衔的有权势者组成的联盟。
北魏分裂之后的西魏和继承西魏的北周政权,是以重整「武川镇军阀」而形成、混杂多种族的「关陇集团」为核心。之后开创隋朝的杨氏和开创唐朝的李氏,虽然以汉姓自称,但明显是「非汉族」的有力军阀,也各自拥有二十四军将帅。以鲜卑拓跋部为主轴形成的代国、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虽然改用中华式的王朝名称,但本质上是可称为「拓跋国家」的一系列国家和政权,传承自匈奴以来的游牧系武人的传统和特征十分鲜明。就算是被认为属于大中华帝国典范的唐朝,严格来说也应该是「异族所开创的新中华」。可以说,由六位权力领袖分别率领旗下四位将领的模式,让人不禁联想起「乌古斯可汗传说」。
换个角度来看,很难想象匈奴以来的体制和拓跋国家的架构彼此之间没有关联。先不论对错,匈奴和拓跋的时代皆早于「乌古斯可汗传说」,尤其考虑到乌古斯族本身与突厥或后期的拓跋国家是同时期在中亚发展的话,那么欧亚大陆从中央部到东半部之间施行的国家模式便很有可能影响了「乌古斯可汗传说」,或是成为始祖传说的雏型。


杉山正明 著/陈心慧 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