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国后摆脱剥削的民族,元朝回迁中国,从170户到现在13万人口

 智能人做超人 2022-04-09

突厥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游牧民族之一,鲜卑人入主中原建立北魏后,与称霸草原的柔然激烈交锋,突厥趁机从一个小部族发展为草原的新主人,直到被唐朝击败,远走西亚。

突厥部落最早臣服于匈奴,中原史书称他们为“匈奴之别种”。事实上,草原上从来没有单一的民族,只有分散于各地的游牧部落。当某一部落崛起,征服周边部落组成更大的联盟后,这个部落的名字便成为了整个联盟的称呼,匈奴、突厥皆是如此。

从现代发现的文物来看,草原各部落的语言、习俗,乃至人种都不一样,白种人、黄种人都曾在一段时间内占上风,匈奴和突厥的主体民族都是白种人,蒙古人统一草原后,黄种人才彻底覆盖整个草原。

在众多草原民族当中,突厥人的历史地位并不亚于征服世界的蒙古人,他们的后裔不但建立起土耳其国家,还广泛分布于西半个亚洲大陆,成为很多民族的祖先,撒拉族正是其中之一。

撒拉族起源于突厥乌古斯部的撒鲁尔人,最早在公元6世纪生活于天山东部,属于西突厥汗国的一部分。唐朝经略西域之前,西突厥汗国是西域的主人。

唐朝虽然是中原农耕王朝,却融合了游牧民族的骑兵特长,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击败东突厥汗国,活捉颉利可汗,比起汉朝用三、四百年才瓦解匈奴来,唐朝的武功达到了中原文明的顶峰。

唐朝很快把眼光对准西域,要从西突厥汗国手中夺取西域,恢复丝绸之路。包括乌古斯部在内的西突厥各部同样不是唐军的对手,不得不向西迁移,寻求更广阔的天地。

乌古斯部进入中亚后东征西讨,打下了不小的地盘。善战的突厥人被阿拉伯帝国看中,招募他们为帝国征战,开始接受伊斯兰教。11-12世纪,突厥人征服强大的波斯,建立自己的王朝,在中亚称霸一方,并进一步向西发展。

乌古斯部的大部分人马去往西亚,先后开创塞尔柱和奥斯曼帝国。其余的人在撒鲁尔汗的带领下留在了中亚的撒马尔罕地区,他们从此自称为“撒鲁尔”。在当地语言中,撒鲁尔人被称为“到处挥动着大刀和长矛的人”,也有“无所不在、战无不胜的征服者”的意思。

跟罗马人一样,精于商业、放弃尚武传统的阿拉伯人,没多久便被突厥雇佣兵反客为主窃取了大权,整个阿拉伯世界沦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直到一次大战才重新独立。

而留在中亚的突厥各部混得也不错,主宰了此后数百年的历史。当蒙古人横扫欧亚大陆时,突厥各部先后臣服于蒙古,成为蒙古大汗的忠实仆人和打手。

成吉思汗还抽调西域各民族的精锐组成“西域亲军”,充当蒙古大军的先锋。彪悍的撒鲁尔人也被纳入西域亲军,为蒙古人立下不少功劳,从而整个部落都得到蒙古人的优待。

由于蒙古人缺乏治理天下的文化底蕴,先后被儒家、伊斯兰等文化所融合,突厥人甚至通过联姻、军功等方式夺取了汗位,成为各蒙古汗国的继承者。

出身突厥奴隶的帖木尔,甚至夺取了察合台汗国,建立自己的帝国,主宰着中亚和南亚次大陆。若不是死得早了一点,说不定有可能会成为突厥化的成吉思汗。

留在中亚的突厥乌古斯部渐渐统一了富饶的锡尔河等河中地区,成为现代土库曼人的祖先。因此,土库曼人和我国的撒拉族可以算得上亲戚。

另一方面,蒙古帝国的统一也为一部分撒鲁尔人的回迁提供了方便。根据外国文献记载,在尕勒莽和阿哈莽兄弟二人的带领下,170户撒鲁人在13世纪从撒拉克(今土库曼境内)长途跋涉来到青海西宁附近。

据史学家猜测,这些撒鲁尔人可能是作为蒙古将领的亲军,从中亚回迁中国的。不管怎样,他们回到了乌古斯部最早的发源地附近,成为现代中国撒拉族的祖先,

元朝覆灭后,撒鲁尔人没有打算为蒙古人殉葬,随即归顺明朝。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撒鲁尔人首领还改姓“韩”,第一位接受明朝土司官职的是韩宝,尕勒莽的孙子,隶属于明朝将领邓愈的麾下。

作为土司,撒鲁尔人承担着军事义务,多次派兵为朝廷作战,韩宝本人也因战功而从百户晋升为副千户。由此可见,撒鲁尔人能够征调的兵力有数百上千人。相对而言,明朝没有大规模向西开拓,西北边陲还是比较平静的,撒鲁尔人得到了长时间的休养生息。

经过明清两代数百年的繁衍,撒鲁尔人与汉、蒙、回、藏等民族不断融合,从170户发展到上万人,既有相当的自治权,也要服从朝廷的管理和调遣。明朝时,他们每年还要向朝廷贡献360匹骏马,清朝则要求贡马的数量加倍。

由于长期生活在黄河岸边,撒鲁尔人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用圆木和羊皮筏子横渡黄河,运输羊毛、粮食等物资。经过数百年的传承,这项运动已经成为撒鲁尔人的民族文化之一,体现了他们不畏险阻、征服黄河天险的非凡勇气。

在撒鲁尔人内部,封建贵族势力已经成熟,掌握着绝大部分耕地和牧场。他们过着半牧半耕的生活,大部分穷人的地位近似于农奴和牧奴,对清政府和封建领主日益不满。

清朝后期,西北地区局势复杂,清朝加紧了对撒鲁尔人的盘剥,引发贫苦群众的反抗。1781年,在苏四十三的带领下,撒鲁尔起义军攻下河州包围兰州,震撼了清朝统治者。

鸦片战争导致清朝衰落,西北战乱频仍,撒鲁尔人多次武装反抗清政府,尤其是1895年“河湟事件”,参加起义的各族群众达10万人,坚持了一年半时间,给予清政府沉重的打击。

建国后,撒鲁尔人被正式命名撒拉族,封建领主的特权全部被废除,广大农牧民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土地,摆脱了封建领主的剥削。国家还先后在青海和甘肃建立了几个撒拉族自治县,充分尊重他们的信仰和习俗。

2010年统计的撒拉族人口为130607人,属于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撒拉族的语言属于突厥语系,混有一些阿拉伯和波斯词汇,但没有自己的文字,平时通用汉字。

在历史上,撒拉族曾经使用过一种以阿拉伯文字为母板的“土尔克文”,目前只留存在史书和经文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撒拉族青年一般都能使用汉语,与外界的沟通比较方便。

参考资料:《回族源流考》、《元史》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