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厦门春节旧例

 馱夫 2021-04-24

春节:新年头的老程序

旧时民间流行有“新年行事歌”,将春节期间的日常活动从大年初一一直安排到了正月十五。厦门的“新年行事歌”这样唱道: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甲饱,初四神落天,初五过规,初六舀肥,初七七圆,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地公冥,十一请子婿,十二回来拜,十三吃稀仔配芥菜,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冥。(1951年2月4日《厦门日报》)

在闽台地区,各地都有自己的“新年行事歌”,内容与语句略有差异,但闹腾的方式却大致相同。  

初一:新年从“拜拜”开始

大年初一,俗称“新正”。子时时分,各户开门放炮,叫做“迎春接财”。称为“开正”。三更后,点香燃烛,先以3杯清茶、3碗面线供奉祖先。有的将“过年菜”(全棵的芹菜、芥菜,用白水煮成),和豆枣、麻枣各数枚,以及冬瓜、红枣、糕品等,凑成一盘,供祭在佛像前。有的是在神龛前摆上春饭、发糕、芋头、长命菜。祭神拜祖完毕后,燃放鞭炮,但不烧寿金。祭神祭祖是大年初一的必备节目,不过有的是在清晨祭神拜祖同时进行,有的却分为中午祭神、晚上祭祖。家中大小人口,都要早起,穿戴一新,依男女大小辈分顺序,拜长辈,颂祝词,相互拜年,叫“家拜”。各家的媳妇,特别是新娘要装扮华丽,一早就伺候在堂前,为公婆献茶。旧时初一的食物与供品,多与面线有关。如在供桌上面线祭神祭祖,或是吃甜面线。甜面线,意味甜蜜而长寿。早饭后,拜年活动开始。各家人马出动,走访亲友,互相拜年,互致“新正恭喜”“新年发财”。客人登门,主人家以甜茶敬贺,奉上红漆果盒或“九龙盘”,盘内装红枣、寸金枣、花生酥、冬瓜糖、花生糖等茶料。儿童前来拜年,赠送红包和红柑,顺便送上“吃柑碰碰大”的吉利语。

这一天禁忌特别多,如:禁止切菜、呼鸡。因为这天为刀和鸡的诞辰。这一天要煮的菜蔬,必需除夕时准备好;也不得叫唤鸡,免得鸡飞上飞下地吵闹。必须吃干饭。如果吃稀粥,或喝米汤,那么将来毎次出门就要遇雨。妇女不能作针线。如果做针线,那么将来作女红时,针一定会常常剌到手。不能扫地。因为扫帚也要休息一天。不倒能垃圾。财气会被倒掉。不做新饭。因为去年还有剩余。不能打骂儿童。如果打骂孩子,那么一年中孩子就不听话,会老挨打挨骂。 

初二:玩初一剩下的

初二日是初一的延续,活动项目大致相同。此日继续祭神祭祖外,增加一项给土地公做“头牙”。俗话说:“头牙早,尾牙暗。”做尾牙要在黄昏时候,做头要则在清晨。头牙祭祀福德正神(土地公),香刚下炉,就要立刻烧金放爆,不得迟延一秒,据说这样才可以赚大钱,因福德正神要这样才会去赶银子来。做牙完,还要祭祀祖先。祭品除饭菜外,还有柑、蚶、菜羹、蠔兜各一碗。祭毕,不可烧金银纸(此项祭祀,有的地方是在初一举行。有的祭祀祖先,在早上,并不是在傍晚的。)

乞丐在这一天才可以出来讨粿,这一天也叫“乞食日”。

现在这一天,也成为“查某囝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以前的“查某囝日”,在正月十一日,现在提前了。这天女儿回娘家“做客”,但不过夜。旧时春节时官家不禁赌,美其名“官民同乐”。百姓口袋中正好有了一点压岁钱,派上了用场。赌博不仅农村有,城市也有,大人玩“天九”,小孩玩“幺二三”。在家中,则是玩麻将、纸牌。“闽人好赌”在这时节得到完美体现。

初三:换个头家再“拜拜”

民俗中初三是“煞日”,不得走亲访友。又有说这一日俗称“赤狗日”,“赤狗”是躁怒之神,动不动就发脾气,碰到要倒大霉。方言中“赤”又与“贫穷”相关。因此这一天不外出,免得碰见“赤狗”;也不请客,人家不敢来。民间认为如果破禁了,一辈子就会赤贫。凡在初一、初二没有到过的亲友家,这一天就不能前往,否则会被说不恭敬。

这天在厦门另有特殊的习俗,家有丧事未满三年的人家,要举行祭祀亡人的仪式。准备一些迷信物在灵前焚化,俗称这天为“烧新床”。“烧新床”,也就是烧“灵厝(冥厝)”。所谓的“灵厝”,是糊纸店根据顾主要求量身定做的。以竹搭架,以纸糊壁。豪华版的“灵厝”,有宅院屋厝,有亭台楼阁。与“灵厝”配套的,有车船马轿,家具摆设,日常用品,并扎有仆役丫鬟(人物头部用泥塑成)等等。再精美的灵厝,最后的命运都是焚化,陪同亡灵而去。焚烧之前,还需由法师念经超度,完成最后一道程序。为满足正月初三和平日里亡灵们的需要,“糊纸店”一业,也应运而生,而且生意兴隆。

为丧亡不满三年的亡灵“烧新床”,有人解读为“烧新愁”,说来也不无道理。现在初三烧“冥床”的习俗还在,不过规模要小了许多,但烧的内容却丰富许多,如纸糊的手机、电脑、电视机等等。

这一天没有访客,也不外出拜年,能晚起早睡,所以说“初三睡甲(到)饱”。有些地方的“行事歌”,则说“初三老鼠娶新娘”。由“小年夜”以来,连续多晚的折腾,老鼠都不敢出穴行动了。好不容易有个这么一个人类早歇的日子,老鼠们才有了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春节期间丰富的食物供应,老鼠们又有了大快朵颐的机会。“初三老鼠娶亲”,不过就是忽悠熊孩子早些就寝的噱头话,但有人也很当回事。除了通知各家各户提早就寝外,还要在厝内的各个角落撒些粮食给参加婚礼的老鼠当“贺礼”。 

初四:迎接老朋友“春运”回程

初四是“接神”的日子。腊月二十四日上天的众神灵这一天返回地面,民间照样用送神的礼仪迎接家神返回,叫“接天神”。各家在初三的晚上要烧“甲马”,好让众神在子时骑着下凡。又要在初四下午,备好三牲、酒礼祭祀,迎接神明重返工作岗位。所以说“神落天”,百神从天上降落。迎神宜迟,说明家神受到玉帝的青睐。“送神风,接神雨”,又都是好兆头。腊月二十五下凡临时代理监管职责的天神,在这一天也要换岗回天去了。初四的晚上,要烧“甲马”,让天神代步;又要在佛龛前供上一盘红柑,给天神作伴手礼。上供用的红柑,要等第二天早晨才可以收拾。

初五:生意兴隆的“秘诀”

初五日,商家恢复正常营业。各行业别,选择好时刻燃放鞭炮祭神,祈求来年生意兴隆。在店门口悬挂带叶的萝卜以及木炭,表示“好彩头”与“越烧越旺”的好兆头。”春节到这一天,告一段落,土话说“过规”,也就是“隔开”。初一到初四的许多禁忌可以解除,如打扫卫生、清除垃圾;撤去供桌上的祭品,供在佛龛前的“春饭”(混米煮成的饭,上面插有“春花仔”)端出来全家吃掉。 初六:再来个“爱国卫生运动”

初六“舀肥”,也叫“壅肥”,在农村开始给庄家施肥。城市里则要将初一到初五堆积在屋内的垃圾,清除出去。疯了多日的人类,逐渐地恢复了正常。 

初七:吃素也是吃名堂

民族传统称这一日为“人日”。相传造物主创造万物,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造人之日,须煮七种菜作羹,剪金箔做花饰。也有说这一天要食面线(素面)祈求长寿。农村中的农人,将五谷挑出一些,混合着蔬菜煮成“七宝汤”。据说吃了“七宝汤”,可以消除百病、身体安康。所以叫“初七七圆”(也写作“七元”)。城市的或打鱼的没有那么多花色品总的谷物,就将肉鱼蔬菜的混着煮吃。 

初八:该干嘛就去干嘛

从初五开始,各行各业已陆陆续续开工,直到初八,才能真正恢复正常,所以称为初八“完全”。 

初九:向最高天神致敬礼

初九日是天界最高统治者玉皇大帝的诞辰日,是新正后的第一个人神同乐日。天公的庆生活动从初八晚上开始启动,子时后狂潮渐起。但有丧事的人家,两年内要被停止祭天公的资格。这一摊事内容甚多,留待专题解说。 

初十:跟着老大蹭热度

“天公诞”之后是“地公暝”。“地公”,大多解释是土地神,也就是“土地公”“福德正神”。正宗的土地神生日,是在农历的二月初二,官名“土地诞”。“土地公”,就只是神界负责局部地区的最基层干部,跟天公的距离绝对不止十万八千里。能跟着天公做生日的,并且能主宰大地山川的,必须是神界里的关键少数。依照宗教权威著作《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的说法,太古鸿荒时代,天地混为一气。后来天地逐渐分开,“清气腾而为阳天,浊气降而为阴地”,因此有了“天阳地阴,天公地母”之说。总体负责土地事务的神叫“后土皇地祗”,俗称“后土”,有人又将她附会成了女娲。早期的“后土”是女性,大概是在“男权至上”的逼迫下,“地母”变性成了“地公”。初十“地公暝”的祭典,要比“天公生”逊色许多,只是摆摆茶果、烧烧纸钱。但这一天不能挖土,不能砍柴,扫地也只能洒洒水,不能拿着扫把在“地公”的脸上乱划。 

十一日:丈姆厝好辶日迌

旧时这天是出嫁女儿的回娘家日,所以说“请子婿”(也有在十二日请子婿的)。这一天女婿必须给老丈人老岳母带些礼物,给小孩带些红包,这是自己在女方家提高威信的好时机。现在妇女地位提高,“子婿日”迫不及待地提前到了初二日。 十二日:涨潮还有退潮时

贺新年的客人都回家去了,所以讲是“回来拜”。台湾的“新正歌”说这天是“十二诸妇子返来食泔糜配芥菜”。意思是说,回娘家的媳妇又回到了婆家,继续她们稀粥(泔糜)配芥菜的清苦生活。这话说的有点道理。 

十三日:该吃啥还是去吃啥

春节吃惯了大鱼大肉,这一日不要祭神也不要拜祖,储备的年货也消耗完了,就只能选择清淡的食物。其实对普通人家来说,如果再像春节一样胡吃海喝,家底实在支撑不下去了。“吃稀仔配芥菜”,也就是个比方,也有说“番薯煮芥菜”的。也有说这天是关帝爷的圣诞(关圣帝君诞辰),是商家和渔民的祭祀日。 十四日:为神辛苦为神忙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在所有节日中这一天节目最多,花样最繁。因此很有必要提早为灯展做好准备,所以称“十四结灯棚”。 

十五日:正月里的最后“狂欢”

十五日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是道教“三官”的头牌“天官”的生日。为“天官”庆生,也是一大摊子事,因此也另辟专章解说。元宵节前前后后会热闹几天,过年了元宵,“新正”也就算结束了。一切恢复旧观,等着来年再热闹吧。

参考文献:道光《厦门志》卷15 风俗记岁时,鹭江出版社1999年版民国《厦门市志》卷20 礼俗志岁时,方志出版社2004年版陈延进《厦门之新年风俗》,《民俗》1929年第53-55期合刊谢云声《漳泉厦市民与村人的迎春》,《民俗》1929年第53-55期张文焕《闽南正月的风俗》,《民俗》1929年第68期黄国富《湖里民间风俗》,厦门市湖里区文化馆编印 传统年画配图选自网络 【附】闽台“新年行事歌”流行闽台各地“新年行事歌”,内容大体相同。也有叫《正月歌》《初一早》等名号的。 1、闽南版(流行于厦门、漳州、金门、海澄一带):初一早,初二早,初三无甚巧,初四神落天(神落天,即接神之日),初五过开,(工商界多于是日开市,故曰“过开”),初六壅肥(播种苗麦,好施肥料的日子),初七七完,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天公生,即玉皇上帝诞辰),初十地公生,十一请子婿,十二到来拜,十三吃暗糜仔配芥菜(暗糜仔,稀粥也),十四相公生,十五上元暝(上元暝,元宵也),十六看大烛,十七倒灯棚。(出处:谢云声《闽南旧历新年流行的歌谣》,《民俗》1929年第53-55期) 2、闽南版(流行泉州、安海、同安一带):初一求,初二求,初三老鼠娶新娘,初四神落天,初五叫更,初六舀肥,初七七元,初八乜都完(乜,“甚么”之意),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实,十一请子婿,十二返来觅,(觅,读Bi音),十三吃暗糜配芥菜,十四搭灯棚,十五上元暝,十六相公生,十七如样是,十八乞食蹲祠公边。(出处:谢云声《闽南旧历新年流行的歌谣》,《民俗》1929年第53-55期) 3、闽南(泉漳兴永龙)版:初一荣,初二停,初三无姿娘,初四神落天(闽俗十二月二十四送神上天奏玉皇,所以初四有迎接神的),初五天神下降(二十五日天神下降,查巡是一年之事,初五是复查的),初六另空(没有事),初七七元,初八团圆,初九天公生(玉皇大帝生辰,闽北不盛行),初十蓝相生,十一请子婿,十二返去拜,十三食唵糜配芥菜(唵糜,指的是稀饭),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瞑,十六牛相生,孝大人(供纸像)过了又遇天乡。(出处:张文焕《闽南正月的风俗》,《民俗》1929年第68期) 4、漳州版《正月歌》: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够饱,初四豆干炒(或神落地),初五假开,初六拍囡仔尻仓(或舀肥),初七平宵(或初七摸),初八摸(或浪荡空),初九敬天公,初十地公生(或伽蓝生、人举尫),十一有食福,十二人敲壳(音kok,木鱼。或转去拜>、十三人点灯、十四结灯棚、十五元宵暝、十六倒灯棚,十七人相坐、十八打瞌睡,十九买物配,二十做功课。(出处:陈支平《闽南文化百科全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5、厦门版《正月歌》:初一早,初二巧,初三睏甲饱,初四接神,初五过开,初六挹(浇)肥,初七七元,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地公暝,十一请囝婿,十二返来拜,十三关公生(或饮洝糜配芥菜),十四搭灯棚(或相公生),十五上元暝,十六看大烛,十七倒灯棚,十八无半圆(钱)。(出处:陈支平《闽南文化百科全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6、金门版《正月歌》:初一花,初二柳,初三举扫帚,初四神落天,初五隔开,初六挹肥,初七七元,初八全圆,初九天公生,初十地(公)妈生,十一请子婿,十二者来拜,十三关帝爷生,十四搭宫棚(野台戏棚),十五上元暝,十六小登科,十七乜项无。(出处:陈支平《闽南文化百科全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7、泉州版《正月歌》:初一早,初二囝婿日,初三赤狗日,初四接神,初五隔开,初六挹肥,初七众人生,初八团圆,初九天公生,初十地嬷生,十一请囝婿,十二返来拜,十三帝爷生,十四搭灯棚,十五上元暝,十六倒灯棚。(出处:陈支平《闽南文化百科全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8、惠安崇武《正月歌》:初一花,初二扭,初三举扫帚,初四神落天,初五吃大顿,初六无账算,初七人生日,初八阎君生,初九天公生,初十地嬷生,十一水头动,十二去挂网,十三捉白虾,十四撕破网. 十五烧通金,十六就煞心。(出处:陈支平《闽南文化百科全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9、晋江版《正月谣》:初一正,初二正,初三嗵(不要)探亲成(亲戚),初四散正(正月基本结束),初五舀肥,初六驾规(试布机),初七七元,初八乜都完(什么都没有),初九天公生,初十买豆生(买菜敬神明),十一请子婿,十二倒去觅(出嫁女子回家探望父母),十三吃泔糜(稀饭)配芥菜,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瞑,十六开始出外去趁钱。(出处:庄聪生《乡音》,海峡文艺出版社2016年版) 10、海沧版: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到饱,初四神下地,初五既归,初六舀肥,初七七玩,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请女婿,女婿请不来,十一番薯煮芥菜。(出处:姚金洪《海沧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海沧区海沧街道卷》,海沧区文化馆编印) 11、台湾版(1):初一早(早晨每户都很早就“开正”祭拜),初二巧(子婿要到“丈姆厝”拜年,这是很稀巧的宾客。初二系双日,较为吉祥),初三无通巧(或说“初三困到饱”,意卽此日系“赤狗日”,不外出,都在家里睡饱),初四,顿顿饱(毎餐都吃得饱饱),初五隔开(商家大部份已开张,恢复常态),初六挹肥(初六起照常淸运粪肥,开始平日工作),初七七元(初七称七元日,或称“人日”,往时于此日吃面线延寿),初八原全(新年行事吿一段落,照常过去),初九天公生(玉皇上帝诞辰),初十有食食(前日拜天公的酒菜留下来,还可以饱吃),十一槪槪(十一日并没有什么,照常过去;或说“十一请子婿”,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此日叫做“子婿日”),十二漏屎(因春节天天吃得多,下泻),十三关老爷生(此日为关圣帝君诞辰),十四月光(月已很光亮。或说“十四点灯暝”为元宵前夕),十五元宵暝(上元夜),十六拆灯棚(元宵过后,十六日要拆除灯架)。(出处:吴瀛涛《台湾民俗》,罗文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01月第1版,第37-38页) 12、台湾版(2):初一场(赌博场),初二场,初三老鼠娶新娘,初四神落天,初五隔开(准备上工),初六挹肥(抽水肥),初七七元,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请子婿,十二查某子(女儿)返来拜,十三食暗糜(稀饭)配芥菜,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暝,十六相公生。(出处:罗问《台湾民间禁忌》,禾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162页) 13、台湾版(3)初一早,初二娇(女婿是“娇客”,去岳家拜年),初三困到饱,初四顿顿饱,初五隔开,初六挹肥,初七七元,初八团圆(意指新年行事已告一段落),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有拜天公的酒肉可食),十一概概(意指无话可说),十二漏屎,十三关老爷生,十四月光,十五上元暝,十六拆灯棚。(出处:娄子匡《台湾民俗源流》,东方文化书局1972年版) 14、台湾童谣版: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到饱,初四接神,初五隔开,初六舀肥,初七七元,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请子婿,十二诸妇子返来食泔糜配芥菜,十三关老爷生,十四结灯棚,十五是上元暝。(出处:黄哲永编著《台湾童谣》,嘉义县立文化中心奖助出版社1987年编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