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臣相术》

 野之老 2021-04-24

被誉为法家集大成者的韩非,在其《外储说左下》里,将君臣关系归结到了“术”的范畴之内。这个“术”有方式、方法、技巧之意。也就是说,原则有没有不知道,但这君臣之间的相处之道,是有方式方法和技巧的。

关于君臣关系,韩非的一个观点是:“臣以卑俭为行,则爵不足以观赏;宠光无节,则臣下侵逼。”其意思是说,做臣子的,如果他们性格行为谦恭、节检的话,那么国君赐赏于他们的爵位则就不足以鼓励他们了;也就是说,爵位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了。但如果国君过于尊宠和表彰臣子而没有节制的话,那做臣子的便也就很容易侵害和威胁国君。

为了进一步阐明这个观点,韩非举例道:“说在苗贲皇非献伯,孔子议晏婴。故仲尼论管仲与孙叔敖。而出入之容变,阳虎之言见其臣;而简主之应人臣也失主术。”这段翻译过来意思是说,在下文的“说五”篇里,韩非专门列举了“苗贲皇非难献伯”的典故和“孔子议论曼婴”的典故。还有,“孔子议论管仲和孙叔敖”的典故以及“阳虎说他自己在鲁、齐两国所荐举的臣子之事,并评说他自己在职时和出逃时所完全不同的态度。又列举了赵简子答复说要多栽橘柚、少栽枳棘,并由此导致赵简子失去了君主应当掌握的权术等等。

另外关于“君臣相术”,韩非还有一个观点就是:“朋党相和,臣下得欲,则人主孤;群臣功成名就举,下不相和,则人主明。阳虎将为赵武之贤、解狐之公,而简主以为枳棘,非所以教国也。”这个观点说的是,如果做臣子的朋党勾结,互相应和,也就是那个历来令统治者都感到非常头疼的话题——“朋党”、“党争”、“结党营私”等现象,如果臣子们中间出现这种现象,则臣子们的私欲就会得逞,而国君却反而被孤立了。但如果做臣子的都能够出于公心而非私心地为国举才,那样的话国君就可以做到万事明察秋毫了。比如当初“阳虎想做到赵武那样贤良及解狐那样的公正”,而赵简子却偏偏就认为,国君治国无非就如同是栽了多刺的枳棘罢了!赵简子此法,实在不是教化国人的方法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