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江路上的“潘宅“ | 解谜潘宅的前世今生

 总总1ilojlvc0p 2021-04-24
图片

潘宅

故事

在苏州,一提平江路上的“潘家”,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富潘”的富甲一方、“贵潘”的达官显贵,到如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鼎盛时期的“富潘”,拥有苏州观前街上的大部分商号:元大昌酒店、稻香村糕点、黄天源糕团、文昌眼镜店……生意甚至做到了天津、北京和郑州,北京的老绸缎庄“瑞蚨祥”就是潘家的产业。

“贵潘”是科举世家,自乾隆年间起,科举成名做官的就不曾断过,共出过一个状元、两个探花、八位进士、十六位举人,无愧是书香门第之名。其中最有名的要数乾隆年间的状元潘世恩和他的孙子潘祖荫。

这一官一商两个潘家,占了半个苏州城。

图片

潘世恩故居(贵潘,现状元博物馆)

潘宅,入列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大学士潘世恩故居,潘宅也是整个钮家巷中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官邸。

图片

潘世恩,苏州贵潘的代表人物,字槐堂,号芝轩,生于乾隆三十四年(1770)。自幼聪颖好学,十六岁应'童子试',弱冠之年中举,乾隆五十八年殿试夺魁考中状元,自此官运亨通。

嘉庆四年,潘世恩擢升内阁学士;嘉庆十七年,晋升工部、吏部尚书。道光十三年后,官至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傅衔。为官期间,潘世恩受赏赐甚多,赐戴花翎、赐黄马褂、赐第圆明园等,直至八十二岁恩准赏全俸留京养老。

图片

咸丰二年,潘世恩中举六十年,经奏准参加为新科举人所设的鹿鸣宴,也称'重宴鹿鸣'——这是朝廷对曾中举又高寿者的特殊荣宠。

次年,潘世恩八十五岁,又经奏准重赴'恩荣宴';咸丰帝特予上谕嘉美,并亲书'琼林人瑞'四字匾额。更有意思的是,当时主持会试的主考官是他的三子礼部侍郎潘曾莹,这是科场少有的盛事,潘世恩曾为此赋诗志喜,一时被传为科场佳话。

图片

图片

旧时潘氏故宅曾有木制朱漆'行牌'大书'祖孙父子叔侄兄弟进士'和'南书房行走,紫禁城骑马'——如此荣耀,在当时有'天下无第二家'之誉。

咸丰四年(1854),潘世恩在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以谥号'文恭'入祀贤良祠。潘世恩为官五十余年,历事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被称为“四朝元老”,他在改善漕运、治理黄河水患、筹划边疆事务等方面提出过许多合理建议,对国计民生大有裨益。

图片

潘世恩原居苏州玄妙观西之海红坊,相传他在高中状元后受皇帝召见,被问及家居何处,一时惶恐误说成了'苏州玄妙观东'。一言既出,为避'欺君之嫌',急命家人速购观东宅第,于是买下钮家巷凤池园西部作'状元府第'。

据他在《思补老人自订年谱》中自述,钮家巷'留余堂',原为清康熙年间河南巡抚顾汧之'凤池园',后由唐姓子孙分售他人;嘉庆十四年,潘世恩为奉养老父潘奕基,购凤池园西部修为宅第,仍称'凤池园',大厅额题'留余堂',故此宅系原凤池园遗址的一部分。

潘世恩居家尽孝十三年,在'留余堂'遍读群书,研究学问,完成著述《读史镜古编》三十二卷、《正学编》一卷。平素他在政务之余亦勤于著文赋诗,撰有《有真意斋文集》、《思补斋诗集》、《思补老人自订年谱》等,堪称学术有成的状元宰相。

图片

图片

潘祖荫故居(贵潘)

潘祖荫故居位于平江路南石子街5—10号。潘祖荫是潘世恩的孙子,清咸丰探花,官至工部尚书、军机大臣。

图片

图片

潘祖荫爱好文物收藏,被誉为“海内三宝”的西周青铜器的辉煌之作——大克鼎、大盂鼎和毛公鼎,潘家便收藏有大克鼎、大盂鼎两件。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采取了许多残酷的手段,包括长期派特务驻扎在南石子街8号,想要得到这两件宝物。潘家后代把这两件国宝深埋在地下保护起来,直到新中国成立,才挖掘出来献给了国家。现在这两件国宝由上海博物馆和国家博物馆保存。

图片

图片

道光十四年,潘世恩得到御赐圆明园宅邸的恩赏,为谢皇恩,次子潘曾莹在改造南石子街的老宅时,特仿北京圆明园赐第的格局,营造成坐北朝南、三落五进,由四座四合院组合而成的大型古宅。

而今潘祖荫故居于传统之中再获新生,现为苏州文旅花间堂·探花府使用,俨然化身成一个供人阅读休憩的综合性文化空间。


图片

图片



图片

礼耕堂潘宅(富潘)

卫道观前西端一座老宅,门楣有牌“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潘宅”,它即是清乾隆、 嘉庆年间,被誉为富甲苏城的“富潘”(礼耕堂)祖宅。

图片

当时苏州民间流传一句话“明有沈万三,清有潘麟兆”,以丝绸、茶叶起家的徽商潘氏族人,以潘麟兆为代表,创立了“稻香村糖果店”、“黄天源糕团店”、“观前福昌水果店”、“元大昌酒店”、“宫巷清泉浴室”、“余昌钟表店”、“上海国华银行”、“北京的瑞蚨祥”等百年老字号。

图片

乾隆四十八年,潘家耗资百万银两,历经十年,翻建卫道观前宅地。“诗礼继世、耕读传家”的匾额“礼耕堂”被高高挂在大厅之上,见证了一个家族的鼎盛繁华。

时光轮转,沧海桑田,“潘宅”昔日的荣光早已消散于历史滚滚长河之中,曾经的光辉过往只能通过古宅遗存来追忆、留念了。

摄影:米嘉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