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29年蒋桂战争始末:北伐之后新军阀混战首秀

 战争艺术 2021-04-24

北伐军进入北平1928年6月,北伐军进入京津,二次北伐完成,虽然东北还未易帜,但那只是时间问题。

自此,长达16年的北洋军阀统治结束,中国历史进入南京国民政府时代。7月6日,蒋介石到西山碧云寺孙中山灵前(冯玉祥北京政变后,孙中山北上,病逝于北京,灵柩放在碧云寺,1929年6月1日安葬于南京中山陵),举行北伐完成祭告典礼。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北伐功臣名将,也参加了典礼。

孙中山奉安大典

冯玉祥和李宗仁分别在各自的自传和回忆录中,讲述了典礼场景。冯玉祥:“那天在西山碧云寺祭灵,蒋先生见总理遗容,哭得不能抬头。大家都不免百感交集,空气又是悲壮,又是严肃。蒋先生哭了很久,还不停止。我走上去如劝孝子一般,劝了多时,他始休泪。”李宗仁是这样说的:“祭告典礼开始时,蒋先生忽抚棺恸哭,热泪如丝。冯、阎二襄祭也频频抆泪,状至哀伤。我本人却在一旁肃立,虽对总理灵柩表示哀悼,但并未堕泪。窃思总理一生,事功赫赫,虽未享高寿,然亦尽其天年。如今北伐完成,中国统一于青天白日旗下,功成告庙,也足慰总理和诸先烈的英灵于地下。抚棺恸哭,抆泪相陪,都似出于矫情,我本人却无此表演本领。”

东北易帜后,军阀势力分布图:蓝色是蒋系,嫩绿是桂系,红褐是冯系,灰色是晋系冯玉祥是演技派,他并没有嘲笑蒋介石矫情,还在默默配合。相比较而言,李似乎比较中二直男,在一旁尴尬地看着蒋、冯、阎表演。

 01言归正传。蒋介石这次北上,除了祭告孙中山之外,还有一件大事要处理,那就是“整理军事”。多年战乱,国家满目疮痍,现在北伐完成,亟需修生养息。北伐两年来,国民革命军从当初的10万人,增至200多万人,每年军费开支6亿多元,远超国民政府全年预算总收入(约4.5亿元)。化剑为犁,是人民的心声,是时代的需要。蒋介石拿出《整理军事案》、《编遣部队之裁遣办法》,让冯、阎、李仨人在上面签了字。这两个方案,就裁军问题达成了一些粗浅的共识——大家都觉得应该裁军,但具体怎么裁,需要以后细谈。

南京编遣会议合影半年之后,蒋介石召集冯、阎、李到南京召开编遣会议,经过激烈争吵,勉强通过编遣方案。全国军队编分六个编遣区:蒋、冯、阎、李四大集团军各设一个编遣区,川康滇黔一个编遣区,东北一个编遣区。此外,中央直属部队,由编遣委员会派人缩编。理论上,各编遣区留下的部队,不能超过11个师。看起来很公平,四巨头每人掌握11个师。然而,蒋代表中央,他可以操作中央直属部队,掌握22个师。编遣会议一结束,阎锡山就找借口遛了,冯玉祥因自己的方案被否决,一直装病,不久也秘密乘坐铁甲车溜了。只有李宗仁留在南京望风。

1929年,蒋介石、王宠惠、胡汉民、伍朝枢(从左至右)三人内心都很不安,一旦编遣方案全面施行,三人不仅军队会缩编,其委派官员、调动军队的权力也会被收归中央。对军阀而言,军队即一切,乖乖交出军队是万万办不到的。蒋介石也明白,编遣方案虽然通过了,但想凭一纸协议就让军头们就范,未免太天真,政治矛盾无法调和的时候,还得武力解决。编遣会议,可以视作为武力削藩做铺垫,其潜台词是:大家都在裁兵方案上签了字,一旦反悔,就是与中央为敌,与全国人民为敌。蒋介石铁了心要削藩,各大军头又不甘坐以待毙,当明争暗斗无果时,战争已不可避免。

我们来看看各方实力。截止1928年底,蒋介石第一集团军有50万人,冯玉祥第二集团军有42万人,阎锡山第三集团军有30万人,李宗仁第四集团军也有30万人左右。如果单挑,蒋介石强于任何一方,但如果冯、阎、李三方联合反蒋,力量将远超蒋介石。所以,蒋介石的大战略是阻止三方结盟,从而各个击破。早在编遣会议之前,蒋介石的高参杨永泰献上了削藩之策:以经济方法瓦解冯玉祥,以政治方法解决阎锡山,以军事方法解决李宗仁,以外交方法解决张学良。获得了蒋介石赞赏。

杨永泰

 02削藩是既定政策,先削谁呢?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说,蒋介石本来打算拿冯玉祥开刀的,征求李宗仁意见,李替冯说了不少好话,劝阻了蒋介石。谁知蒋介石暗中调转枪头,先拿李宗仁开刀。李宗仁的话,并不准确。相比冯玉祥而言,桂系的威胁更大,与蒋介石的新仇旧怨更深,跳得也最凶。蒋介石拿桂系开刀,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并不是李宗仁一番话就能改变的。旧怨不必多说,蒋介石第一次下野,便是拜桂系联合何应钦逼宫所赐,事情虽然过去,但却在蒋介石内心埋下了一根刺。

重点说说新仇。北伐战争期间,桂系势力冲出广西,底定两湖,一直延伸到了冀东。南有黄绍竑、黄旭初镇守广西大本营,且与广东李济深结盟。北有白崇禧统帅的10万大军,虎踞河北京津一带。中间李宗仁坐镇武汉,以武汉政治分会的名义控制两湖,掌握着夏威、胡宗铎、陶钧三个军,名义上还可以指挥湖南何健、鲁涤平的部队。桂系势力从镇南关绵延到山海关,如一字长蛇阵,横蔽整个中国,把蒋介石压在了东南一隅。此外,上海市长也是桂系的人。蒋介石感慨道:“平、粤、沪、汉这四个地方拿在手里头,全中国就在他的手里头了。”

桂系势力分布还有一点,冯玉祥和阎锡山都是半路参加北伐,在国民党中央没什么势力,但桂系不同,它是从两广出来的老革命,宁汉对峙期间,他们逼蒋介石下野,一度控制国民党中央。对蒋介石而言,这是近在咫尺的威胁。桂系的高调言行,也刺激了蒋介石。白崇禧在河北大搞军事会操,向蒋介石炫耀武力,还上书中央,说自己是回教徒,要率领10万大军进军西北戍边。胡宗铎、陶钧对蒋介石的不满,更是溢于言表。1928年蒋介石去武汉,李宗仁设宴招待,胡宗铎、陶钧、夏威拒不参加,以示对蒋的不屑,第二天蒋介石阅兵,胡宗铎现场喊话,给蒋介石难堪。

看我怎么收拾你李宗仁长驻南京后,胡宗铎、陶钧把持武汉政治分会,自成体系,更加嚣张,主张和蒋介石大干一场,还说桂军一个旅能打蒋军一个军。黄绍竑、黄旭初在广西招兵买马,整军经武,其意不言自喻。这么多原因叠加在一起,蒋介石不拿桂系开刀? 

03蒋桂战争的导火索是“湘变”。桂唐战争之后(详见《桂唐战争始末:桂系是如何踩着唐生智崛起的?》),李宗仁搞掉了湖南省主席程潜,随后,蒋介石任命鲁涤平为湖南省主席。1929年初,蒋介石将大批军械,经江西运往湖南,交给鲁涤平,以便一旦有事,让鲁涤平的军队切断武汉与两广的交通。

鲁涤平、何健这事本来是秘密进行的,但保密工作没做好,被何健知道并告了密——何健与鲁涤平争夺湖南大权,矛盾很深。桂系早就想拔掉鲁涤平这颗钉子了,也想赶在武汉政治分会被撤销之前,彻底掌控湖南,决定铤而走险。2月19日,桂系以武汉政治分会的名义,下令罢免鲁涤平,以何健继任,派夏威、叶琪率军入湘,攻打鲁涤平。“湘变”发生的同一天,李宗仁化装秘密离开南京,跑到了上海。据他自己说,他事先并不知情,得知消息后很诧异,责怪胡、陶、夏三人没有命令擅自行动。不管知不知道吧,反正事情已经发生了。

根据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决议:政治分会无权任免地方官员,编遣期间军队不得随意调动。

武汉政治分会的行为,显然违背了中央决议,国民政府指责其破坏中央威信,助长地方割据之风。这个事情其实不难处理,中央追认对何健的任命,武汉方面停止追击鲁涤平,各退一步,中央保住脸面,武汉方面收获实利,形成双赢,这样至少可以延迟战争爆发。事实上,蒋介石最初也是这样处理的,他让何健暂代省主席,要求双方军队不要擅自行动,同时任命李济深、何应钦前往武汉彻查“湘变”缘由。然而,胡宗铎等人对命令置若罔闻,其军队仍在湖南攻城略地。李宗仁明面上说服从中央,转过头来又说鲁涤平在湖南包庇土匪、肆意妄为,武汉政治分会处理他合理合法,没有个人权力参杂其间。

白崇禧:我不懂你在说什么

与此同时,远在河北的白崇禧,也说自己对“湘变”不知情,实际上他已下令军队束装待发,搞了十几个火车头集结于唐山,并和日军交涉请求通过济南南下。此时,蒋介石还没有和桂系摊牌。一是他军事准备不足,需要时间;二是他想等桂系跳得更凶一点,谋而后动,后发制人。3月16日,胡宗铎等人致电胡汉民、李济深,指责蒋介石调动安徽、江西的军队,向长江上游进兵,毫无和平诚意。询问若蒋军窜入两湖,是否应该迎头痛击,维护中央威信?这个电报含义很丰富:我们不承认蒋介石代表中央,如果他敢来,我们就和他干,请你们两位大佬作个见证。

李济深公然挑衅领袖,蒋介石也就不客气了。3月26日,蒋介石下达了对桂系的讨伐令,同时免除李宗仁、白崇禧、李济深等人本兼各职。蒋桂战争爆发! 

04桂系并不好对付。桂系的嫡系部队,在北伐中以善打硬仗而闻名,收编的唐生智湘军,也是能战之师。编遣开始后,蒋军降到了46万人,桂军23万人,蒋军虽然占有很大优势,但这盘棋里面不止两个玩家,拼太狠了,怎么对付其他人?从蒋介石的角度考虑,战争应以政治战为主,军事战为辅。政治战,即分化敌军,争取友军。

先说分化敌军。

桂系的阵势以两广、湖北、河北为支点,呈一字长蛇阵,其弱点是战线长,兵力分散,容易被各个击破。蒋介石的策略是掐头、剖腹、去尾,相关工作在战前就悄然启动了。为拆散两广同盟,蒋介石以调查“湘变”为由,招李济深进京,李济深一去就被软禁了。调虎离山之后,蒋介石收买了陈济棠、陈铭枢等粤军将领(都是李济深的部下),粤军公开倒向了蒋介石,驱逐驻粤桂军,两广联盟解体。白崇禧在河北的10万大军,大多是桂唐战争中收编的唐生智败军。蒋介石秘密派人把唐生智请出来,给了他一笔巨款,要他去河北活动李品仙、廖磊等旧部反正,还派出了天才说客何成濬辅助唐。

何成濬

唐生智、何成濬没有让蒋介石失望,成功策反了这支大军,“打倒桂系回湖南去”的口号满天飞,白崇禧从塘沽仓皇坐船逃走。掐头去尾了,接下来是剖腹。武汉方面,桂系有夏威第7军,胡宗铎第19军,陶钧第18军。第7军是桂系的嫡系,以广西人为主,第19军是第7军分出来的,第18军是新编的。胡宗铎、陶钧是湖北人,其麾下的部队也多是湖北人。在鄂人治鄂的原则下,胡宗铎和陶钧掌握了湖北军政大权。于是,驻湖北的桂军内部,产生了地域偏见。胡宗铎、陶钧有好处只想着湖北军队,夏威的第7军连军饷、军装都供应不上。第7军的将士对胡、陶二人十分不满,认为“广西人打仗,湖北人享福”。这个消息被郑介民探知了——郑介民与李宗仁之弟李德辉是留苏同学,这次专门跑到武汉来从事特务活动,暗中收集情报、离间、收买桂系将领。

郑介民第7军第15师师长李明瑞,自认为在北伐中立有大功,但李宗仁提拔陶钧而没有提拔他,所以他不仅对胡、陶二人有怨恨,对李宗仁也很有意见。郑介民拉拢李明瑞,李明瑞表示要听听他的人生导师——表哥俞作柏的意见。俞作柏曾是桂军将领,因与李白黄政见不合而离开桂系。蒋介石派杨永泰去香港,请俞作柏出山,许诺事成之后,让他当广西省主席。俞作柏出山搞定了李明瑞,李明瑞又拉拢了另一个师长杨腾辉。就这样,蒋介石成功埋下两颗地雷。待战争打响,这两颗地雷必将发挥非常的威力。 

05以上是分化敌军,以下是争取友军。在蒋桂战争中,最大的变量是冯玉祥,他的态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屯兵河南,他如果助蒋,桂系必败,他如果助桂,蒋就不敢轻易出手,他如果中立,对蒋有利。为了拉拢冯玉祥,蒋介石下了血本。平时,蒋介石每个月至少给冯玉祥50万元,开战前,这笔钱涨到了150万元。蒋介石还派邵力子常驻冯玉祥军中,敦促其表态出兵,开的价码是行政院正院长+两湖主席。冯玉祥借口有病,迟迟不表态,想坐地起价,但耐不住蒋介石软磨硬泡同意了。开战后,他派韩复榘率领13万大军,进逼武胜关。

武胜关位置冯玉祥拿的好处最多,但最先表态支持蒋介石的,却是远在东北的张学良,其次是四川的刘文辉,之后是阎锡山。桂系在争取盟友方面毫无成绩,基本上孤军作战。政治战部署完毕,接下来是军事战斗,实际上这时战争胜负已经注定。蒋军兵分四路,第一路朱培德从江西出兵,第二路刘峙从安徽出兵,第三路韩复榘从河南出兵,合围武汉。蒋介石自任总指挥,乘军舰到九江坐镇指挥。此时,李宗仁、白崇禧辗转回到了广西大本营,湖北桂军由胡宗铎、陶钧指挥。胡、陶二人很自信,计划兵分五路,诱敌深入,一举歼灭蒋军,反攻打到南京。巧合的是,战争打响后,第7军军长夏威扁桃体发炎,把指挥权交给了李明瑞。

李明瑞剧照(左一)李明瑞召集团长以上军官开会,商量倒戈,他只说反胡、陶,没说反李、白,广西兵受够了湖北人的气,群情激愤,同意倒戈。李明瑞率部撤离前线,和杨腾辉发表联名通电,表示拥护中央。何健见桂系难成大器,也倒向了蒋介石,出任第四路军总指挥,向桂系进攻。胡、陶见寡不敌众,被迫撤出武汉,率领残部往鄂西撤退。4月5日,蒋军兵不血刃占领了武汉。讨桂战争的顺利程度,超出蒋介石预期。打败桂系不是最终目的,蒋介石想趁这次机会直捣广西,彻底灭了桂系。为此,他命令军队加紧进攻胡、陶部队,防止其南下回到广西。同时,命令龙云从云南出兵,何健从湖南出兵,陈济棠从广东出兵,三路围攻广西。在蒋军优势兵力围追堵截下,胡、陶二人顶不住,投降并通电下野。

陈济棠围攻计划不是很顺利:龙云阳奉阴违,没有出兵,李宗仁组织了“护党讨贼军”,指挥部队反攻广东。这些变量,打乱了蒋介石的部署。但蒋介石明白,李宗仁已翻不起什么大浪,桂军主力都没了,所谓反攻只是最后的挣扎。当务之急,是以主力加强对冯玉祥的防备,防止他出来摘桃子。蒋介石盯上冯玉祥后,把广西方面的战事交给了何健和陈济棠,后来又把李明瑞、杨腾辉两个师,用船经海运运到了广东,要他们打回广西。广西桂军兵少,顶不住三路大军围攻,纷纷败退请降,李、白、黄经香港逃到了越南,桂系势力土崩瓦解。广西落到了俞作柏和李明瑞的手中——俞和李不久就投共了,广西很快又脱离了蒋介石的掌控,那是后话。

《百色起义》剧照,俞、李与百色起义很有渊源 

06蒋桂战争,是蒋介石的第一次削藩战争,也是新军阀混战的第一场大战。在这场战争中,蒋介石虽然打垮了桂系,却留下了诸多隐患,导致几个月后李白黄卷土重来。桂系倒下,冯玉祥、阎锡山必然兔死狐悲,拼命反抗,这也意味着之后的削藩战争将更复杂。

【参考资料】《中华民国史·第七卷》《略论第一次蒋桂战争》《武汉事变与新桂系》《李宗仁与“湘案”》《李宗仁回忆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