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辉光日新1149】环境对心态的影响(图:又一世界近危鸟类“南美蚁鸫”被我拍到)

 新文艺 2021-04-25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成长私语 

首先,感谢老乡部长推荐的心理学直播课程。原本以为又是一个纯理论性的讲座,听不懂、用不上,仔细听了一会儿,就发现还是有一定的实操性的,于是专心地学了起来。

感触最深的就是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孩子的逆反,是在表达他们自己的情绪或者观点,只是表达的方式(或许)不合适、不被家长理解。家长对于孩子的不良情绪,往往也会用更严厉的不良情绪针锋相对。老师建议“慢下来”!

以前台湾有个作家有本给孩子的书,大体叫“慢慢来”之类的,我的体会就是:一,慢慢来,把孩子当成孩子,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规律慢慢成长;二,当孩子或者自己情绪激动的时候,慢慢来,让自己慢下来,从而带动孩子慢下来,一方面稳定情绪,避免越闹越凶;另一方面给自己充分的思考时间,避免做出过激的言行,乱中出错。

积极的态度,带来积极的感知。这个我跟孩子交流过N遍了,效果一般。需要孩子从内心里认同,或许才会在学习、生活中践行。

写作业的慢,如何判断是故意拖延还是其它原因。这个考验家长的观察应对能力。

考试焦虑与应激反映倒U型,无聊和无助的时候是一个水平,挑战和威胁的时候是一个较高的水平。反观自己的孩子,很可能大多数时候是处在无聊的状态,太过舒适的环境,使她自己对目标的认同感很弱,斗志一直不太昂扬。

成人的玩笑,在孩子看来可能是讽刺,成人和孩子可能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这是如何与孩子沟通的问题,水很深,且学且践行。

到了互动环节,竟然停电了,唉!呵呵......

非常感谢老乡部长的分享,让自己有了很大的成长!

另:

离“冲刺”只剩50天左右了,该不该批评教育孩子?教育,或许有三种结果,一种是正向的,起到一定的推动促进作用;一种是反向的,增加压力或引起逆反;第三种就是不疼不痒,毫无作用。不说,或许只有一种结果,孩子意识不到问题,一往既往地迷茫或者松懈或者徒劳无功,做着毫无意义的努力。

考虑再三,说!

早上,跟她探讨最近状态,产生原因,她归结为“浮躁”。我没查浮躁是什么状态、是怎么产生的,凭我的理解,我告诉她:浮躁是因为对目标不明晰,自己没有目标、没有计划,老师压一压,自己紧一紧;一旦离开了老师的目光,自己就偷懒,没有主动性和动力,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更谈不上坚持做。早上的时间总是很短暂的,车到站了!

晚上,她竟然主动提出来要不住校吧。高兴,又有点不舍了。回家跟她妈一说,她妈更多的也是不舍,甚至反对。她自己也有些犹豫,拿不大定主意了。后来经过“慎重”考虑,她决定还是住段时间,以观后效,我也赞成!

她的理由是家里学习氛围不足(这主要是我们的责任,包括我们的身教,也包括她卧室与书房在一起,没有学习氛围),自己一直没太紧张起来,考得不好就难过一阵儿,回到家里以后很快又消磨了斗志,悠哉游哉地感觉无所谓......

我结合她一贯的表现,觉得她一直没承受太多的压力,觉得她应该拼一拼,给自己一些压力,适应一下学校的紧张生活节奏。环境改变了,希望她能自我成长,学到更多的东西。

原定从今天(明天)开始,不知道能不能实现、最终效果如何?

相信,不会错!加油,明天会更好!

再:

今天的照片,也是在莱西拍的,据查是世界近危品种,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图有真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