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北洋舰队必然输掉甲午海战? | 循迹晓讲

 循迹晓讲 2021-04-25

|循迹晓讲·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熊掌

|配图/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甲午战争北洋舰队的败因一直是网络上的热门话题。

这支曾经的东亚第一铁甲舰队全军覆没的原因众说纷纭,大致有武器落后说、战术落后说、指挥官无能说、弹药不足说、情报泄露说、陆军不能掩护军港后路说等。

那么,究竟哪种说法更有道理呢?

|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1840年9月27日-1914年12月1日)

美国海军战略理论家马汉上校说过:“政府的形式和当权者的性格,对于发展海权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这一点对北洋舰队尤其适用。

拥有东亚第一支近代化铁甲舰队的大清帝国本质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帝国,需要防御万里边塞,不会将过多的资源投入到镇守海疆上。

因此,如何建设海军时精打细算,用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效果,就要靠具体办事人的能力。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号少荃,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主持清朝建立现代化海洋防御体系和建立机器大工业的是晚清第一重臣——李鸿章。

在朝廷看来,这位淮军统帅最大的优势是善于对付洋人、精通洋务。将建设海军的事务全部委托给他是最合适不过的。其实李鸿章本人实在当不起“精通洋务”的名声,他的前半生从未接触过任何机器大工业,更对现代化海军一窍不通。

李鸿章办理海军所能依靠的:

一是具体处理外国事务的下属官员如德国公使李凤苞;二就是以总税务司赫德为首的在华外国官僚。

|左:李凤苞,右:赫德

担任大清总税务司一职的苏格兰人赫德是英国官僚体系训练出来的精明干练的官僚,在处理一般事务时机敏而老道,他管理下的中国海关人数虽少,效率却很高。

但赫德并没有多少建设现代海军的经验,对于李鸿章的询问和要求,他只能临时抱佛脚,向海军中的熟人学习一些海军知识,完全谈不上在海军战略和建军方针上对李鸿章有什么建设性的建议。

|蚊炮船“飞霆”号

赫德和李鸿章在海军事务上的第一次合作是替清朝采购“根驳”。

“根驳”是英国著名舰艇设计师伦道尔设计的一种浅水重炮艇,中国又将其称为蚊炮船。蚊炮船最大的特点是在只相当于小型炮舰的船体上装载一门主力舰级别的大口径主炮。

由于船体过小,蚊炮船上装载的主炮无法转动,且后座力太强,开火射击时蚊炮船不能移动,只能下锚停船。

伦道尔设计蚊炮船的初衷是为海军基地及重要港口的防御提供一种廉价手段,蚊炮船的造价远比正规战舰低廉,比起海岸炮台来又有可以随处移动的优势。对于基地遍布全球的英国海军来说,非常需要这样便宜又强大的港口防御武器。

但是,为什么中国海军会需要蚊炮船?

长期以来一种观点认为这是赫德故意将性能低劣、难以出洋的小炮艇说成可堪大洋海战的利器,用来蒙蔽对海军一无所知的李鸿章,为英国造船厂骗取大合同。

其实在李鸿章要求购买蚊炮船的奏折里,清楚写明了购买蚊炮船的目的是为了“扼守隘口”,并非是为了出海争战。

至于为何只购买一种只能在近海活动、不能远涉大洋的重火力轻吨位船只,要从清政府最担忧的事情说起。

|大沽口清军炮位

19世纪中期,三百年从未遭遇兵火的直隶省两次面临外敌入侵的风险,第一次是英法联军从大沽口方向登陆入侵,另一次是太平军的北伐先锋。

如果说面对太平天国的北伐之师,拱卫京师的劲旅八旗还能应付,那么从大沽口登陆的英法军队就属于清军无力制服的怪兽了。

在平定捻军之乱和西北动乱后,清朝就火速将手中装备最好、人数最多的机动兵团淮军调往京师附近及沿渤海的长芦海岸区进行布防。同时将另一小部分淮军配置在长江口协助防守长江沿岸的炮台。防备洋鬼子再次从海上进犯京津地区和大沽口就是大清国此时第一等的大事。

一言以蔽之,在恭亲王奕訢为代表的中枢朝臣眼中,筹划海防的战略意义并不是建造巨舰出海与外国海军浪战,而是作为沿岸陆军的辅助力量守好各地的岸滩海口,确保内陆,尤其是皇帝所在的紫禁城的绝对安全。

|两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此一海防战略不只得到李鸿章认可,而且是南北三路海防大臣的共同认知。

为了防守马江出海口,在赫德协助李鸿章采购回第一批四艘蚊炮船之前,福建方面就已经预先向英国订购了两艘较小型的蚊炮船。

同年,江南制造总局还自主建造了一只叫“金瓯”号的蚊炮船,该船在水线处设置有装甲带,是世界上第一艘装甲蚊炮船。由于各省沿岸防御争索蚊炮船不敷分拨,李鸿章只得通过赫德再订购了四艘较新式的蚊炮船。

到1881年清廷准备采购大型铁甲舰之前,各省自建或购买的蚊炮船已经多达15艘。不但用来守卫渤海湾各处险要,还用于防守南洋和福建的海防要冲。足见此时的清朝海防战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防止敌军登陆,进而进攻内陆城市。

1879年,日本吞并中国的朝贡国琉球,之前日本和朝鲜签订了《江华岛条约》,这两件和海防有关的事件暴露了清朝蚊炮船的不足之处。

虽然蚊炮船的重炮可以帮助清军防守港湾海口,但蚊炮船自身却没法远渡重洋,帮助大清的藩属国抵抗外国侵略。在日本咄咄逼人的武装外交攻势下,清朝的蚊炮船防御战略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可是这时候,清朝政府仍不愿意效法日本,购买吨位较小的二等铁甲舰作为舰队核心,而是选择了另一种“奇门兵器”,英国人刚刚发明的碰快船。

碰快船是英国舰艇设计师的在1870年代末设计制造的一种新式军舰,其定位类似于今天的“航母杀手”,试图利用较廉价的船体和特殊攻击手段去击沉敌军舰队中的主力舰。碰快船的绝招是用舰首下部安装的冲角撞击敌方的铁甲舰。

之所以设计这种专门用于冲撞的军舰,是因为到1870年代为止唯一一次有击沉铁甲舰记录的海战,1866年的奥意利萨海战,所用的战法正是冲角撞击。

英国设计碰快船的思路是牺牲军舰整体防护,减轻装甲的重量,同时设计适合高速航行的船体,以期在实战里达成高速撞击敌军铁甲舰的目的。

|正在英国造船厂建造的“超勇”级碰快船

碰快船服役前后的战例说明这并不是能在开阔洋面上和铁甲舰正面决战的一种军舰,只适合在峡湾、近海、岛群之间对敌军逼近的铁甲舰队进行伏击。

这一点赫德曾对李鸿章有明确说明,他认为中国获取这种军舰可以成为蚊炮船岸防体系里最有力的补充。李鸿章据此决定从英国订购两艘碰快船,这就是后来的“超勇”和“扬威”两舰。

李鸿章热衷这种新式碰快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设计制造该船的英国船厂在宣传时吹嘘能搭载新式武器高速鱼雷艇,但到货时才发现,“超勇”舰只能携带使用长杆水雷进行自杀式突击的杆雷艇,这让李鸿章大呼上当,从此丧失了对英国造船厂的信心。

1880年,由于关税和厘金收入的大幅增长,手头略宽裕的清政府终于下决心购买铁甲舰作为大清海军的“镇宅之宝”。

当时世界上最强的铁甲舰是英国海军的“不屈”级铁甲舰,排水量11800吨,装备4门406毫米主炮,航速14.5节。但李鸿章在之前的一系列事件中和英国海军及造船厂交恶,又担心不屈级造价高昂,吨位太大不适合中国军港停靠。

此时德国vulcan船厂又在积极游说,允诺只需要英国同级别铁甲舰一半的价钱就可以替清朝打造最新式的铁甲舰。

vulcan建造新式铁甲舰的蓝本是本国最新型的萨克森级铁甲舰。这艘满载排水量7900吨的大舰装备6门260毫米的主炮,被vulcan船厂夸耀为不逊于“英国最新设计铁甲舰”的世界一等战舰。

其实,萨克森级铁甲舰是一艘近岸海防舰,其舰体短粗,吃水较浅,更适合中国复杂的海岸线环境和军港设施。德国建造萨克森级的目的是掩护德国陆军海岸侧翼,李鸿章下定决心购买以它为蓝本的“定远”、“镇远”两舰,不难猜想,他也是想凭两艘坚固的铁甲舰守护长芦海岸的淮军岸防部队,从而将进犯京畿的海上登陆之敌拒之门外。

|定远舰复制品

随着“定远”“镇远”和装甲巡洋舰“济远”的订购,无形中也将中国海军的基本战术固定了下来。

据说北洋海军的将帅们对一本叫做《船阵图说》的外国军事教材特别感兴趣,原因是里面刊载了很多在校阅时很好看的舰队队形,其实北洋舰队官兵对实战中应该使用的队形早已了然于胸。

在定远级建造时,vulcan船厂就反复对监造中国官员说:“此舰船头对敌最为有利”。因为只有船头对敌时,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定远舰305毫米主炮的威力,同时尽可能少的将军舰水线以上部位暴露给敌人。

由此注定了,横阵船头对敌是北洋舰队在未来实战时应该采用的战斗队形。根据定远级建造以前发生的海战战例来看,横阵的确是最适合当时铁甲舰发扬巨炮威力的。不过横阵船头对敌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在双方在对垒时,北洋舰队可以有效封堵对方舰队前进的路线,阻止敌军登陆船队靠近目标海岸。

|镇远号拥有4门305毫米主炮,无论船头船尾都能保证有两门主炮对准敌舰,图为被日军俘获的镇远号

令李鸿章料想不到的是,就在订购定远级铁甲舰后不久,一种新式军舰的出现打破了舰队之间只能横阵对垒的局面。

1880年代初,英国为智利建造了巡洋舰爱斯梅拉达号,这是世界上第一艘“完美”型巡洋舰,它在中国有一个更技术性的名字,穹甲巡洋舰。

这种新式巡洋舰使用一层中部隆起的装甲层将军舰的腹部关键部分笼罩了起来,利用这种办法在防护性和重量之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

由此带来的是航速的提升。2970吨,装备两门260毫米主炮的爱斯梅拉达号航速高达18.3节,较之定远级15.4节的航速提高了一大块。

可惜,首先注意到穹甲巡洋舰这一新兴舰种的是日本海军。

1883年财政年度日本海军提出建造“五大舰”来对抗北洋海军的两艘一等铁甲舰的计划,这个计划虽然几经波折,但最终成果丰硕。

|吉野号舷侧布置的中小口径火炮

日本先后从英国购进了吉野、秋津洲、浪速、高千穗四艘带有装甲防护的高速巡洋舰,如果算上甲午前夕仓促购买没来得及赶上战争的爱斯梅拉达号,正好凑足五艘高速巡洋舰的编制。

在北洋海军这边对待高速巡洋舰的态度却相当微妙。时刻关心日本海军行止的李鸿章在五大舰计划泄露的同时就开始考虑为北洋海军购买这种新型军舰。

但和日本海军不同,李鸿章并未直接向英国订造新式高速巡洋舰,首先向vulcan船厂订购了一艘穹甲巡洋舰,就是后来的“济远”舰,济远舰虽然采用了穹甲技术,但航速仅有15节左右,这是一艘跟随定远级铁甲舰一起运动的伴随军舰而并非高速巡洋舰。

等到北洋舰队决定大举购买防护巡洋舰和日本巡洋舰队对抗的时候,又向德国和英国分别订购两艘巡洋舰。

其中在德国建造的经远级仍是15节航速的装甲巡洋舰,没有采用穹甲结构,防护能力薄弱,航速没有显著提高,只能作为定远级的补充火力使用。只有英国制造的致远两舰采用了英式穹甲巡洋舰设计,最大航速18.5节,舰体中下部有穹甲遮护,是堪于日本四艘高速巡洋舰一战的新式战舰。

高速穹甲巡洋舰的出现导致了海战战术的变革。英国人在设计穹甲巡洋舰时,为了充分发扬其高速优势,缩小了巡洋舰主炮的口径和重量,代之以在舷侧布置大量中小口径火炮,这有利于巡洋舰利用其高速优势不断抢占射击位置,使用猛烈的舷侧火力打击目标。

如此一来,铁甲舰正在使用的船头对敌横阵就不再适用于高速巡洋舰,传统的纵队队形再次焕发生机。

|吉野号正在射击,从剧照可见侧射火力已经成为高速巡洋舰的核心火力

由于原来作为战斗核心的三景舰在训练中表现不佳,日本联合舰队被迫选择以新购入的四艘高速巡洋舰为核心重新设计战术,将传统的横阵船头迎敌改为纵队迎敌。

在北洋舰队方面则是坚持以定远级两艘航速15节的铁甲舰为核心,在其身边配置了一群航速同为15到16节的防护巡洋舰,为了坚持铁甲舰的横阵对敌战术,济远等巡洋舰缩减了大口径火炮的数量,将主炮火力集中于头部方向,用以增加大口径炮弹击中敌船的几率。

也正是因为军舰类型和战术的不同,北洋舰队并未像日本联合舰队那样早早的给军舰大规模换装使用炮架承受后座的速射炮。

在以横队队形迎敌的铁甲舰队看来,速射炮的作用很小。只有左右两翼最外侧的船只才能发挥舷侧中小口径速射炮的全部威力,如果想要大规模运用速射炮这种新武器,就必须将战斗队形改为纵队。但这样就会削弱北洋舰队自身最大的优势,众多的大口径主炮和铁甲舰坚固的防御,被迫和高速、灵活的日本巡洋舰队不断进行抢有利战位的机动游戏。

|甲午海战中日舰队队形

甲午前夕,李鸿章向朝廷提出紧急购买速射炮的本意,或许只是给北洋的军舰提供一定水平的侧射火力,免得面对日本巡洋舰队凶猛的侧射时无力还击,但让北洋舰队大规模换装速射炮,在以大口径主炮为主角的船头迎敌阵型里也没有办法发挥速射炮的威力。

可以说,北洋舰队的迎敌战术早在大清为定远号付出第一笔定金时就已经被限定死。

我们还可以解开另一个谜团,为什么在黄海海战之后李鸿章会决定避战保船,不再和联合舰队在海上再次决战。

因为北洋舰队原本是从属于淮军这个陆军集团的一支近岸防御力量。在开战时,它不会主动寻找敌军主力进行决战,而是需要配合陆军展开行动。

在淮军孤悬海外时,它要负责护送援军前去增援,在淮军败守境内时,它要配合岸防部队防堵敌军从海上登陆京津长芦海岸。

如果北洋舰队主动寻求日本海军决战失利,渤海门户洞开,日本就可能重演40多年前的一幕,以一支强大的陆军兵团在塘沽地区登陆,循最短路径直奔皇帝所在的京城。

事情如果演变到这一步,那么身为北洋大臣和直隶总督的李鸿章不仅政治生命,连生物学上的性命也怕是走到了尽头。

|从甲午海上战场的迁移顺序,可以看出北洋舰队是一支陆权海军

北洋舰队的最终命运仍旧是那个经典的“逐二兔者不得一兔”的问题。

从购买第一艘近代化军舰蚊炮船开始,北洋海军就奠定了海军服务于陆权的目标,正是这个目标将北洋舰队引向了全军覆没于刘公岛的命运。

陆权国家的海军要不要服从陆军为主的整体战略,是要将国防发展的重点和对外开放、自由贸易连接在一起,将陆军削弱到仅能勉强维持国内秩序的地步,还是要立足国内经济循环、仅将海军作为一只威吓、拒止外国干预的“看门老虎”,不仅仅在1894年,更是在后来的漫长岁月里拷问着全世界每一个国防战略的设计者。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