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安仙庭方氏侍御宗祠大夫堂

 岭东忘时堂 2021-04-25

    仙庭村,俗称沙埕,由方氏一支迁创于南宋,其兴于明清,民国后繁荣昌盛至今,是为潮安浮洋镇内之大村落,方氏亦为一方之大宗族。仙庭自明中叶始建有祠堂,及后数世不断,截止现代,全村共有祠堂十六座。侍御宗祠号大夫堂,为方氏七世坦翁公之祠,始建于明中而万历末重建,是现仙庭方氏十几座祠堂中最早兴建而辈分最高的,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有行重修,民国三十五年(1936)再修,现代1992年、2020年又修,现祠堂保留有明清民国各代修建之旧构实物,颇为难得。


    2021年的2月初已是旧岁末,临时起意,出发从普宁前来潮安浮洋走访村落,由当地的朋友冯宗源兄弟向导,及后至仙庭村,再由该村的方炳楷兄偕行讲解,收获颇丰。最令人兴奋的,是终于见到慕名已久的侍御宗祠大夫堂。侍御宗祠的相关,最初是在十年前蔡海松老师的《潮汕乡土建筑》中见到,当然那只有一幅门匾的照片而已,也未曾去问是在什么地方。引起关注的原因其实也挺简单,因辨识出,门匾侍御宗祠四字系出自明万历末来澄海任知县有两年的龙游举人钱梦松之手。吾张氏始祖翠峰公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自福建漳州大菜园年优游南下入潮州来创普宁泥沟,后世于明末清初兴建张氏宗祠报本堂追祀,宗祠门额四字便出自钱知县之手。侍御宗祠、张氏宗祠这两者虽然只是番薯藤接稻母草的关系,但文化的横向比对和追溯还是挺好玩的。

    大概三五年前,终于在网络上第一次见到侍御宗祠的建筑照片,其整体格局与保存完好的明清石作木作古拙大气,让人过目不忘,于是一直念叨着有机会要来参观记录一次。记得是前岁中,网友中方炳楷兄突然来信息,聊起侍御宗祠,方才晓得当地要行重修了,只可惜最终没能在重修前来看一看。这次到仙庭,见到重修刚刚完成的侍御宗祠,其构件上几乎没怎么动过,大概就只维稳,另外上了漆画彩绘,色彩搭配很和谐很舒服,感觉也挺好。其实古建筑并非一味得古才行,其时常焕新而能走得更远,又时代总有自己的特征,总不能一成不变的停止不动,毕竟祠堂是活的。

    侍御宗祠大夫堂位于仙庭寨的东门内,其坐西向东,面阔三间,纵深三进。该祠面前配有大埕,因祠所处是为仙庭狮地所在的狮头处,是为活地,故而自古至今大埕未有硬质化而为土埕,仅于埕中修筑石板官道通达两端。大埕往外,宗祠还配备有七亩之阔的池塘,远处更有三峰横过形如笔架。

    侍御宗祠屋的顶为硬山式,山墙皆采用明代清初流行的火星(燕尾)做法。祠第一进设有凹肚门楼,其肚内之深,甚是少见。门楼内除了屋架屋顶,其余均为石作,在2020年重修时候,经历了三四百年的明代石作皆都重新上了漆彩绘画,焕然一新,尤以石镜写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让人感觉到时代的浓郁气息。门楼辟单大门,门框两侧并联石鼓,门簪为葵花式又镌福禄二字小篆,门上额刻侍御宗祠,未有落款,然按对比推断,该额字应出自明万历四十年(1612)澄海知县龙游举人钱梦松之手。值得一提的是,祠堂的门楼梁架保持有明代的做法,或其为始建时候保留至今之旧物?过大门是前厅,其深度与门楼同等,梁架木雕装饰略简单一些,仍为明构。前厅靠后侧立有屏门,门上悬应天府治中金漆大匾,是为旧年重修时所新悬恢复。前厅两侧是库房,库房前墙壁皆都嵌有石碑,有民国三十五年所立之重修大夫堂碑记、壬申年旅港家族重修大夫堂碑刻,以及一方民国廿五年所立的禁规碑。

    大夫堂的前天井地面皆都铺石,后天井也如此,石作均为旧物。前天井两侧走廊无设屋顶,仅墙壁并开两个子孙门。中厅较浅,有金柱四支抬起二载之梁架,与两旁山墙承起屋顶。中厅后侧横枋悬有金紫流芳金漆大匾,四支金柱也皆都挂有柴联,全是新增恢复之物件。据介绍,中厅的梁架是清乾隆初年重修时新换而保留下来的旧作。

    大夫堂的后天井两侧为走廊,其后高二阶为厅前檐栏,檐栏屋架是清末民国时期流行的回字纹夔龙方曲载,颇有特点。檐栏后设有屏门,门后即为祠堂之后厅,是奉祀先祖的地方所在。大厅内正后方横枋上悬有大夫堂金匾为新物,其下后墙前设有龛几座,现仅摆有横几香案各一张,上置香炉并第七世奉议大夫坦翁公及三位夫人郑氏、黄氏、陈氏之神主位,神主后的后旗帐悬有仙庭方氏太始祖方动公、仙庭方氏七世祖奉议大夫应天府治中明永乐广西道监察御史方霖公(号坦翁)二位之画像。后厅的梁架为抬梁兼穿斗式,系民国重修时候之旧物。至于柱式等物,前中后三厅的做法均同,应该都是明代旧构。

    据《仙庭方氏族谱》记,建侍御宗祠之前,仙庭已有永思堂,系八世敬斋公大舍祖为父方霖坦翁公所建之祠,后于明嘉靖四十二年癸亥岁(1563)因倭寇入侵潮州至此被焚烧而毁。今尚存基址,另有六个明式古石柱础或为永思堂旧构存置于今侍御宗祠前。明万历十九年癸卯岁(1591),方氏族人再于永思堂旧址前建起祠堂,奉祀方氏七世坦翁公。按实际情况推演,或万历十九年为侍御宗祠兴工之始,及后历十数年之万历末方才落成?

    按谱记,仙庭方氏一世祖方动公,系福建莆田方氏六桂方廷范次子方仁岳传下第六代孙,于宋绍兴年间(约1136)南下入潮州,后创居海阳仙庭。方动,行四十一,配五六林氏,传子致政。二世致政,名汝奕,配黄吉陇黄氏,传二子万山、万海,有女二。三世万山,历十传而无嗣;万海,字开有,名师孙,配吴氏,生一男三女,男名惠而早丧,故嗣兄之长子大琮为继。四世大琮,字叔铭,号铭叟,生于元大德五年,配白沙湖黄氏,传一子敬成。五世敬成,字良济,号德斋,生于元至顺三年,配西洋张氏、曲溪吴氏,传二子乌番、万宝(中殇)。六世乌番,字万福,号如川,生于元至元四年,配双冈蔡氏,传六子:方椿、方松、方桧、方桂、方霖、方森,有女三。七世方霖,字若时,号坦翁,系乌番如川公第五子,生于明洪武三年,由邑庠生而治书经,永乐元年贡春官历升太学生,历事内廷,永乐四年春保授广西道监察御史,升应天府治中;配本里郑子阳之女、在城黄则任次女、揭阳青屿陈三官之女,传五子:方粲(字大可,号敬斋)、方罔、方衡、方诚、方矩,五子后世称五舍公。

    现仙庭方氏多为方霖坦翁公之后,其派下祠堂多以侍御冠名,如侍御宗派祠、侍御孙祠、侍御三房祖祠等。值得一提的是,按资料所记,侍御宗祠大夫堂是为七世方霖坦翁公之祠,然在民国三十五年重修时候,经其族众决议,也予坦翁之长兄方椿朴翁公在乡之裔孙入祠进主。当然,共和以后,侍御宗祠内的各类可移动故物已不知所踪,今虽有过重修,然未进行全面之恢复。

    关于潮汕方氏:

    方廷范,唐大顺二年进士,历任浙江安固县尉、福建长溪、古田、长乐三县县令,受赠金紫光禄大夫,世称长官公,系河南固化入福建莆田之始祖。生七子,前六子俱登进士,称六桂;第七子仁杰,居白杜。方廷范后裔遍布闽粤,粤东潮州府一带多为其后,主要的流派有仙庭方氏、四之方氏、登岗涵涛方氏三大支。

    1、潮安仙庭方氏开基祖方动,其原居福建莆田刺桐巷。方廷范次子仁岳传下第六代孙方渐,号兴老,宋政和文进士,绍兴年间(约1136)年来粤为海阳令,时带弟方动同行赴任。后方渐改知嘉应州,方动未随行,而创居于海阳登云都沙埕,即今潮安浮洋镇仙庭村。方动创仙庭距今近900年,蕃衍已30余代,有人口约4万,后裔分衍周边县市者众,有潮安浮洋木井、陇头村、庵埠竹围、内文方厝、江东樟厝洲、磷溪田、潮州市内及东津;汕头陈厝合方厝陇;澄海信宁及外砂;丰顺东;普宁市梅塘涂洋村、里湖冷美新寨等。

    2、方仁杰传下第八世孙有维、绩二兄弟,维生子二:骥之、骏之,绩生三子:龟明、麟之、凤之。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麟之偕胞弟凤之、堂弟骏之和骥之之长子思、次子恩等,从福建白杜携眷属入潮,后人称为四之进潮或四之下潮。麟之时任潮阳县主簿,骥之任潮阳县丞。及后,四之创居于潮府各地,计:麟之创居惠来东陇;骥之两子思、恩创惠来东福、洋美、陇头;凤之传下第四世孙方瑶,字濂溪,创居普宁厚屿,即今洪阳城内;骏之初居揭阳后洋,后移南溪,传至第七世孙玉岗创普宁洪阳城外进上寨,后裔扩创鸣岗。四之后裔众多,人口超30万。

整理:忘时堂传统文化工作室

撰文:张声金、张野

摄影:安静声音

更多阅读:

中国影像方志-广东卷普宁篇

普宁泥沟乡明清历史时间轴

大长陇《振廷祖家谱》

观礼普宁溪南周氏冬至祭祖

泥沟祠堂现无润不书伊立勋作品

揭阳玉窖寮头寨 | 池阿言的皇宫

谷雨收寒,在普宁的山间找寻“字祖”的遗迹

普宁各乡游神时间大全 | 2020国际老爷节

潮安宝陇林氏家庙青窗祠

大明天启六年的潮州庵埠文祠

大长陇《美德祖家谱》发布仪式

泥沟张氏春分拜始祖翠峰公

泥沟张氏十代先祖墓录 1-7世

潮阳海门羊氏祖祠述先堂

寻味古村韵犹在 光影定格留记忆

揭阳日报:大长陇美德祖派合力修谱

澄海南洋不得不说的许龙总爷

洪阳方氏宗祠阖族章程碑拓记并释文

普宁洪阳方氏宗祠奉先堂

潮安浮洋大庵玄帝庙

普宁抗战殉难军民纪念碑拓记并释文

揭阳学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