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房价背后的资源争夺战

 许成恩 2021-04-25

高房价背后的资源争夺战一座城、一间房、一个家:

作为一个普通小老百姓,我曾无数次的质疑过房价的高度和合理性。

2009年我大学毕业,在省会郑州一个小公司做小职员,重新学习工作技能和如何在这个城市立足。郑州的人很多,很多很多,我这样的毕业生遍地都是,多到我感觉现在我辞了工作,明天就有人准时顶替我上岗。郑州的平均工资也很低,低到我以为这辈子倾尽全力都买不起一个厕所。

那个时候的郑州,对于我们来讲也是个很大的城市,我的家在一个小城市,如果我选择不远离家乡,郑州是我发展的最好的机会。

美丽郑州

在郑州五年后,个人收入水涨船高,但跟房价比起来简直是杯水车薪。婚期在即的时候,我终于发现,如果不拼一把,房子将会是一个离我越来越远的梦,我们两倾其所有,连借带凑,用三十年的房贷,在这座城市换来一个遮身之地,安下一个家。

房价升的很快,大家都庆贺我大赚,我只能苦笑:涨了又怎么样,我又不能卖了自己睡大街。

房子有了,但是我的问题没有消失:这么高的房价,究竟是为什么?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买房?怎么还会有那么多有钱人?

我看着郑州的发展从市中心到三环,再扩张到四环,马上就要进入“五环”了。如果小岳岳再唱起“修到七环怎么办?”,我会笑着告诉他,北京的七环已经于2018年通车了。此刻我突然想起一个词:城市集约化,再想想各个城市的人才政策,这才恍然大悟。

中国地大物博,有着得天独厚的珍贵资源,却分布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供给着成千上万座小镇的发展。而城市集约化的发展,却可以将这些资源集中整合起来,发挥最大的作用,创造最大的价值。

城市的发展史既是一部群居史,也是一部大众创业史。无论是工业时代初期的蒸汽机革命,还是今天的“互联网+”,都是以城市为代表的新生产方式的胜利,通过重构人们的生活形态,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无论是国家还是城市,快速的发展都离不开一样东西:资源。

对于国家来,能源就是资源,对于城市来说,人就是资源,筑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人才争夺战,公布人才引进和落户政策,就是希望最大限度地吸引人才来创造价值;而对于人来说,环境、医疗设施、就业机会、教育条件等条件,就是我们必须争夺的社会资源。

城市背后的人才引进

然而城市建设是一件很漫长的工作,建设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人群流入的速度,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想要在这里安居乐业,但是目前城市的发展有限,资源也是有限的。如果我需要在这个城市能够立足,有一份好的工作;如果我希望父母有一个好的医疗条件,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条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那么在这个孩子上幼儿园都必须争抢位置的时代,我就必须开始去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既然不能尽早,那么必须尽快。

房子作为社会资源的依托,这时候就体现了它供不应求的商品价值,再加上部分炒房客的推波助澜,房价现在居高不下。

归根到底,房价飙升的背后,还是人流的涌动和基础设施的发展的欠缺,过去人们争土地,因为土地是他们生存的基础;现在人们争房子,房子是给他们城市的生活的基础。中国作为基建狂魔,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希望他们能够在城市发展的道路上也越做越好,加快进度,完善设施,丰富资源,给支撑它建设的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家。

实际例子

在资源不足情况下,十四亿人都去争夺北京的廉价房产和其他优厚的社会资源。混乱情况可想而知。

计划经济时代,按户口区域或工作单位的工作时间、职位来排队分房解决了资源不足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只有用价格和购买权来调节供需矛盾。买得起的进北京,成为土族北京人。买不起的成为北漂一族。就是买起的,也有政策限制,符合政策的才能获得购买权。既无购买权,又无钱的人只能是北漂,漂也漂不起的只好离开北京另寻谋生地。我的一位小弟就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大城市拥挤问题。所以说房价是资源争夺战的调节员。

小弟虽然学历不高但头脑灵活,二十年前在北京做家具生意赚了钱,买了北京房。如今实体经济不好做了,家具生意赔的一塌糊涂。于是将京房卖掉,带着剩余的800多万元回内陆发展。就这些钱来说。

人员

参加工作以来年平均工资

工作年限


50000

80

4000000

50000

80

4000000




8000000

相当于年收入十万圆的家庭八十年全部收入。

许成恩整理与续写2020102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