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陶骆驼 唐代(618—907年) 高6.7厘米、长6.1厘米、厚2.6厘米 和田县约特干遗址采集 和田博物馆藏 红陶烧制,以写实手法表现骆驼五官、鬃毛、䩞鞯及驼峰间所载运的货物等。 这2件骆驼均为我国境内常见的双峰驼,是沙漠绿洲地区长距离交通和贸易最主要的畜力,不仅是当时于阗人饲养骆驼的证据,其背上所载货物也是是丝绸之路贸易的见证。 3-2 玉猴 唐代(618—907年) 高7.6里、宽5厘米 征集 和田博物馆藏 此物以白玉雕琢而成,造型为1只蹲坐状的大猴,怀抱1只小猴,肩部骑有1只小猴,寓意“辈辈封侯”,设计匠心,动作自然生动,富有情趣。 和田地区的采玉业在青铜时代已有相当的发展,但琢玉业自唐代才开始起步,工艺较内陆明显低下。这件精致的玉猴可能不是当地玉工的作品,很可能出自中原玉工之手。 4-1 木柱 汉至唐代(公元前206—公元907年) 高129厘米、直径33厘米 民丰县安迪尔道孜勒克古城佛寺遗址采集 和田博物馆藏 为旋制的大型木柱,上端残,根据木柱的残存长度及直径判断其应为承重立柱。 汉晋时期的遗址中,普通建筑的立柱多使用简单加工的原木立柱,像展出的这种旋制规整的木柱数量较少,多用于大型建筑中,地位重要而独特。 4-2 青铜盒 宋代(960—1279年) 高8.6厘米、直径10.5厘米 和田市阿特曲火电厂采集 和田博物馆藏 直筒形,有盖,子母口,器形小巧,可能是桌上收纳器具。盒体表面錾刻繁复精美的纹饰,盒身外表面分上、中、下3栏,中栏为主体,上面装饰有3组有翼神兽,空白处填以植物纹为主的繁复地纹。 神兽为狮身人面,头戴风帽,肩生双翼,具有明显的伊朗风格。 这件铜盒风格独特,不仅展现了宋代于阗工匠高超的铜器制作和装饰技艺,也反映了作为丝路明珠的于阗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借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