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三彩特征以及辨别方法

 新用户99079681 2021-04-25

  唐三彩不仅在唐代国内风行一时,而且畅销海外。还在印度、日本、朝鲜、伊朗、伊拉克、埃及、意大利等十多个国家发现唐三彩。

  

  唐三彩,釉色艳丽,型体端庄。人物绘画逼真。中国古代帝陵的陪葬制度肇始于秦朝,发展流行于汉代,成熟于唐代。特别是在经历魏晋南北朝长达三百六十多年的变革和演进后,北方少数民族葬俗与南朝汉族为主的丧葬文化逐渐融合。唐代贞观之治以后,国力强盛、百业俱兴,同时也导致了一些高官生活的腐化,于是厚葬之风日盛。令人吃惊的是,当时唐三彩是作为一种冥器,主要是为了模拟墓葬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而供死者死后也能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因此,唐三彩曾被列入官府的规定之列,一品、二品、三品、四品,就是说可以允许他随葬多少件,但是实际上明文有明文的规定,作为这些达官显贵们,并不满足于明文的规定,反而他们往往比官府规定要增加很多的倍数,去做这种厚葬。官风如此,民风当然也如此,于是从上到下就形成了这么一种厚葬之风,这也就是唐三彩当时能够迅速在中原地区发展和兴起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唐朝的美人大多丰满,这是我们唐朝遗 留下来的绘画和文章中得出的结论,而唐朝墓葬的唐三彩也向我们证实了这一点,雍容优雅的贵妇俑,体态丰腴,色彩艳丽,真实而又慵懒的形态,好像她就生活在我们面前一样,只是一个静态陶瓷,就能让我们感受到唐朝的审美。这种具体而直接的形势远远超过了书面所描述的美人,这并不是通过我们的想象而索引出的美人而是像照片一样真真正正的存在。

  

  唐三彩(Tang Tri-Color Glazed Ceramics),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三彩釉陶始于而盛于唐朝,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因为常用三种基本色:黄、赭、绿,又在唐代形成特点,所以被后人称为“唐三彩”。古人多用于殉葬。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们对唐三彩的关注增多,以及唐三彩复原工艺的发展,人们热衷于文房陈设,是馈赠亲友的良品。

  

  可是真唐三彩的开片往往是比较复杂的,就是同一器物釉面的开片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地方开片均匀细碎,而釉薄之处开片细而不碎纹路稍长。

  唐三彩是一种使用低温釉的瓷器,它的釉彩流动性很强,因此烧制出的唐三彩色彩有变幻莫测的美感。但唐三彩的釉彩中含有铅这种有毒物质,因此并不能作为人们生活中的实用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