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黑芝麻能让头发变黑吗?

 swliner 2021-04-25

图片

  一般认为,吃黑芝麻可以让白头发变回乌黑亮丽。真的如此吗?

  持否定观点的人指出:头发中的黑素细胞利用酪氨酸转换而产生黑色素,而黑芝麻中的黑色素以多酚类色素为主,会被肠道分解吸收,无法到达头发中。头发黑不黑,主要是基因遗传,其次就是健康的生活起居习惯。

  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不可单纯地敷衍几句话就轻易下定结论。

【黑芝麻乌须发的中医认知】

  黑芝麻,是胡麻科植物胡麻属芝麻Sesamum indicum DC. 的干燥成熟种子。《纲目》作黑脂麻,《食疗本草》亦称油麻,显然是由于这种“麻”的含油量比较高。《神农本草经》称黑芝麻为胡麻,想必是区分中原本土的大麻而另设的称呼,亦称巨胜。

  到了明清之后才发现了其乌须发的作用。陈士铎说:“黑芝麻这玩意儿,擅长让毛发变黑。《本经》呀、《本草图经》呀,都没写这个功效,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凡是要让头发胡子变黑的话,就还是得靠黑芝麻呀!因为别的药就只是补肾,不能通任督二脉。只是功效比较弱,要久服多用。我贪于房事,四十岁胡子就白了一大半,服用黑芝麻又变回了黑色。后来我又贪于酒色……”由此可见,黑芝麻乌须发的药物原理是靠补肾来完成的,肾之华在发呀,又由于督脉过头发、任脉行胡须,所以黑芝麻可以让毛发变黑。

  也有医家发现,黑芝麻能乌发的秘密并不在于这个药物的功效是否被人知晓,更重要的是其炮制方法。在《得配本草》中指出,黑芝麻要是入补的话要蒸晒,生的话是用于滑痰的。《本草汇言》中也说:“吃多了容易肠滑,油太多了!应该蒸熟了吃。生着吃可能反而会脱发、炒着吃可能会发热燥血。所以就斟酌着用吧!”其实也没这么恐怖,主要还是在于用量和时间方面。无论是《医级》中明确要用“炒黑芝麻”,还是《本草纲目》中指出要“九蒸九暴(曝)”,都说明,黑芝麻在使用前要经过加工,熟后才有乌须发的作用。

【黑芝麻乌须发的化学研究】

  黑芝麻中含脂肪油可达60%。油中含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花生酸、二十四酸、硬脂酸等甘油脂、甾醇、芝麻素(Sesamin)、芝麻林酚素(Sesamolin)、芝麻酚(Sesamol)、胡麻甙(pedaliin)、车前糖(planteose)、芝麻糖(sesamose)、维生素E。以及含有叶酸18.45mg%、烟酸0.48mg%、蔗糖0.64%、卵磷脂0.65%、戊聚糖、蛋白质和多量的钙。[1]还分得一种抗氧化剂:芝麻灵酚(Sesamolinol)。[2]对于炒熟的黑芝麻,含有221种香味成分,产生了两种新的化合物:1-甲基二硫-2-丙酮和1-甲基二硫-2-丁酮。[3]油中尚含: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Δ5-燕麦甾醇、钝叶醇(Obtusifoliol)、禾本甾醇(Gramisterol)、环桉烯醇、柠檬甾二烯醇,环木波罗烯醇,24-亚甲基环木波罗醇。[4]

  《组织学与胚胎学》中指出:“毛的色素由分布在毛母质细胞间的黑素细胞生成,然后将色素输入新生的毛根上皮细胞中。”又指出:“毛发的颜色取决于毛干内角细胞中的黑色素含量。黑色素颗粒很少时毛发呈灰色或棕黄色,完全缺乏时呈白色。”然而,哺乳动物的黑色素形成是个很复杂的过程,简化来说是这样的:酪氨酸→多巴→多巴醌→多巴色素→二羟基吲哚→酮式吲哚→黑素→黑素蛋白。[5]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就会影响黑色素的形成。在此过程中,酪氨酸酶(Tyrosinase)起到关键的作用,作用于酪氨酸羟化形成多巴,去氢形成多巴醌,经氧化、脱羧等反应转变成吲哚醌,聚合后形成吲哚多聚物——黑色素(melanin),与黑素体内的结构蛋白结合形成黑素蛋白。

图片

  涂彩霞等[6]研究18味中药发现,黑芝麻等8味中药醇提取物能明显增加小鼠B18黑素瘤细胞的黑素含量。徐继敏[7]实验也得出相同的结论,黑芝麻水提物的浓度在0.25~2mg/mL范围内可促进小鼠黑素瘤细胞的增殖,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呈现浓度依赖增强。吴可克等[8]报道黑芝麻水提物对酪氨酸酶存在一定的激活效果,而乙醇提取物则呈抑制作用,姜泽群[9]的实验亦作出相同结果。此外,姜泽群[9]还发现,2mg/ml的黑芝麻水提取物处理组细胞胞浆内可见较明显的黑素颗粒,黑色素的生成量与黑芝麻水提取物浓度呈正相关;黑芝麻水提取物可明显上调酪氨酸酶的mRNA表达,能以浓度依赖方式促进MITF(小眼相关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黑芝麻水提取物作用细胞48h后,酪氨酸酶和MITF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增加,且与浓度呈正相关;由此可知,黑芝麻水提取物是通过提高MITF和酪氨酸酶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水平来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促进黑色素的生成量增加的。

【中医对白发的认知】

  人体在自然衰老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头发会由黑变白。《素问·上古天真论》中阐述了这样的生理规律:女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女人到了42虚岁前后,头面部的三阳脉就衰弱了,脸面就都焦黄憔悴了,头发开始变白;男子“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男人到了48虚岁前后,头面部的阳气就衰竭了,脸面焦黄憔悴,头发鬓角斑白。其原因是“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就是说身体机能退化,天癸这个东西没有了。癸为阴水,对应于肾;天癸即在肾中自然形成的物质。因此,中医认为肾之荣在发。

  因衰老所导致的白发,往往是发鬓先白。《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是由于衰老,肾气不足所导致的。无论是自然衰老,还是伤肾早衰,都可以通过补肾的方法进行补益。

  为何说衰老“一般情况下”头发会变白?确实也有不变白的,至老不白。这也是基因遗传的问题。但头发不白,不能因此断为不虚。

  情志因素也会引起白头发。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了头,这个事有些传奇色彩,不过忧愁确实是会导致头发变白的。《秋浦歌》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苏轼在赤壁,想到这个让周瑜扬名天下的地方,当时周瑜才34岁,年轻有为呀,而自己现在已经47岁了却坎坷不遇,如果他重游的话,一定会笑自己多愁善感,早早长出了白发。于是,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是由于忧愁思虑过度,导致肝失疏泄,血亏无余,不能濡养所致。

  黑芝麻既能补肾,又能入肝养血。《本草经疏》引刘河间语:“胡麻(即芝麻)入肝益血。”综合来说,黑芝麻的功效是:补肝肾,润五脏。

  当然,有几件事需要说明:

  1、黑芝麻不仅可以乌发,凡是补肝肾之用,皆可单用、伍用,以及供药膳食疗使用。前提是必须要辨证准确,确系肝肾不足者方可奏效。

  2、黑芝麻在使用过程中宜蒸熟或炒熟服用,方有补益功效。生用大剂量可滑利润肠,这既是其正向治疗作用,也是特殊人群的禁忌方面。对于血枯失润、二便艰涩,并有头发不乌,可以使用;而对于脾虚便溏、下元精气不固者,忌用或慎用。

  3、中药对须发白的治疗,不仅仅限于黑芝麻一种,诸多药物皆可乌发,但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辨证选用。

  4、对于少年白发,此为遗传因素,乃先天之因,一般不作虚论,补亦难补。后天性白发,包括老年性白发、中青年白发,如前所述,自两鬓始白,可论为肝肾不足等虚证,此时选用黑芝麻等食药方可见效。

【最佳的方法】

  染发焗油是最佳的方法吗?比起让头发自己变黑,染发焗油的速度确实更快些。但至今还没有完全无害的染发剂。染发剂中含有苯胺、硝基苯等有毒的化学物质,会被皮肤所吸收,从而造成影响。其中的碱性物质还会破坏原有的氨基酸和蛋白质,使得毛发易于失去弹性与光泽。而且,新生的头发仍旧是白色的。也就是说,染发焗油也只不过是暂时的“面子工程”,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让头发变黑的问题,比如未能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

  要说最快且没有毒副作用的方法,一定不是染发焗油,而是买个假发。

  在采取快速方法的同时,寻求安全且稳定的措施,也是相当有必要的。

【结束语】

  不禁要问:如果有了原料就能起作用了吗?如果氨基酸代谢的酶促反应环节出现问题,就算补充再多的酪氨酸,也照样是不可能合成黑色素的。其实在我们的饮食中,并不缺乏酪氨酸的补充,结果还是头发白了,难道其形成原因是原料的不足吗?对于因酪氨酸酶缺乏导致的白化病,很遗憾的是,就算补充再多的酪氨酸也是没有用的。那么,反过来讲,如果不含原料就等于没有作用吗?

  综上所述,“不含酪氨酸就不能让毛发变黑”,只不过是“机械营养论”的片面说法,它无法解释酶促反应现象。如果只在“原料含不含”之处下功夫来进行判定,就未免太肤浅了。人体是有机体,并非通过简单的“罐子理论”就可以阐释清楚的。因此,必须要对陈旧的营养学观念加以改进,结合生物化学知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图片

参考文献

  [1]中药大辞典(下册)江苏新医学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2]CA 1986; 104: 65894e

  [3]CA 1989; 111: 152341K

  [4]CA 1992; 117: 232627X

  [5]雷铁池,朱文元. 酪氨酸酶基因家族与皮肤黑素生成[J].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1998, 24(2): 81~85

  [6]涂彩霞,张荣鑫,刘亚玲,等. 18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增殖及黑素生成的影响.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6, 39: 400~402

  [7]徐继敏. 黑芝麻水提液对鼠黑素瘤细胞黑色素生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8]吴可克,徐秋,陈丽风,等. 八味中药水和乙醇水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激活作用[J]. 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0, 19(1): 21~24

  [9]姜泽群. 几种中药有效成分促黑色素生成的机制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