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古称金陵、建康,旧称石头城,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南京历史悠久,人文厚重,尤其是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风景名胜颇多。南京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处。特别像中山陵、夫子庙、雨花台等,是去南京旅游的首选之地。初二这天,近九点钟,一切准备妥当,阳光和煦,春风拂面,儿子开车带我们一道去南京,车内悦耳动听的音乐伴着我们一路前行,目标南京中山陵。 近了,车子一过“孝陵卫”公路指示牌,一转弯,就到了南京紫金山风景区,这里位于南京玄武区东郊,也称钟山。尽管才是初二,游人还是很多,特别是车辆多,在半山腰处,园林管理人员挥着小旗子,将所有小车拦下,进入停车场,可儿子一路找下来,转了十多分钟,还是没找到车位停。只得出门再开了一段路,终于在中山陵游客中心停车场,找到了一个车位停下来,牌子上显示30元/小时。扫码车位预约,再到每个游客的苏康码,景区门票预约缴费,这一系列活动,都要在手机上操作,这可能就是今年旅游的一大特色吧! 沿着中山陵景区步行道向主陵上行进,看到沿途路两边的橱窗里嵌有各个景点的图文并茂的介绍,路边间杂有卖小吃的和卖雨花石的小玩具店。很自觉地上去的人走右边道,下来的游人走左边行,人流像潮水一样形成上下两条波纹。一会儿,穿棉衣的就要脱了,我庆幸将棉袄丢在车子里,不要拎在手上,可以轻装前进。接近陵墓外有个入口,每个游客须扫“苏康码”进入,我说我用“安康码”可行,答曰否。儿子扫了“苏康码”才带领全家人进去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被众多雪松簇拥的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坊”,据说“博爱”二字是由当时的中国建筑设计师吕彦直镌刻到牌坊上的,而且整个中山陵的设计施工建筑都是由吕师负责的,全陵工程总面积共有8万余平方米。博爱牌坊高11米,宽17.3米,采用三间四柱冲天样式。“博爱”二字既起到表彰孙中山先生的博爱精神,又体现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生的思想核心。要用博大的胸怀去关爱天下每一个人,所以把博爱坊放在整个建筑群的最前面。再沿墓道前行就是陵门了,依然是琉璃瓦配花岗岩的色调,门额上是孙中山先生手书的也是他一生奉行的并为之奋斗的伟大理想:天下为公。穿过陵门,看见的是巨大的方形花岗石碑,刻着:“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 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的鎏金颜体大字。查资料知:这字是由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国民党内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谭延闿手书的。这块墓碑高9米,重达几十吨,是从福建征选来制成的。从博爱坊到祭堂是392级台阶,有同行的人说,这392是象征着当时的三亿九千两百万中国人民。台阶顶端是祭堂,门楣上也是先生手书“天地正气”直额。门额自右至左刻有“民族、民生、民权”,这是孙中山先生的民主政治纲领。登顶后,默默在孙中山先生的陵边绕行一周,出来后坐在台阶上休息。孙子小声问:为什么那墓顶是白色太阳旗?其实,那是国民党的党徽,国民党原是孙中山先生一手创建的,也是他信仰的并为之奋斗一生的党派。坐在陵顶台阶上,向下看去,真的是气势雄伟,一览众山小,整个南京城似乎都在陵脚下。孙先生他这是要看着他的同仁,是不是沿着他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路线前行吧! 来的路上,老婆就说她听同事的说过,南京还有蒋介石的小老婆宋美玲的住处。于是,我们在下山路上就商讨,接下来就去“美龄宫”。如果说之前都是兴致勃勃,此时已锐气渐减,儿子看这样子,只得买了游览车票,每人10元坐车去美龄宫。下车后,远远看见,美龄宫外路边竖一碑牌,上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国民政府旧址 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旧址。原来这就是“美龄宫”啊!进“美龄宫”要买门票了,儿子再次购票、扫码进入浏览区。“美龄宫”从下到上,三层宫殿式的建筑,奇特的是整个房檐的琉璃瓦上雕刻有1000多只凤凰。总设计师是时任南京市工务局局长的赵志游。室内装饰,更是奢侈豪华,特别是蓝底云雀琼花图案,独一无二,乃是出自工笔画家陈之佛之手。一楼主要是接待室,秘书办公室,还有老式蒸汽锅炉,厨房及炊具菜肴。二楼西边是会客室、起居室,东边原是蒋介石、宋美龄夫妇的卧室。这栋楼实质上当年就是蒋介石的官邸、寓所。那时宋美龄经常在这里做礼拜,与蒋在这里下榻休息,所以称之为“美龄宫”而沿用至今。三楼在修缮,转了一圈从外围下楼梯,最后沿着路边全是梧桐树的美龄大道下来,坐在大道边沿吃了自带的面包及零食,休息一会也补充下体力,再转出口门。听说这美龄宫的整体建筑设计理念就是一串镶有宝石挂坠的珍珠项链。高空俯视,这两边通往美龄宫主楼、长满法梧的环形路像是项链,大门口连接处深绿色的琉璃瓦就是项链的宝石挂坠。“美龄宫”是个绝佳之地,视野开阔,左可以看到明孝陵,右可看到中山陵。是蒋介石当年为宋美龄打造的最惊艳的生日礼物,是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眼中的“远东第一别墅”! 继续向西北行,经梅花山,到明孝陵去。此时知道什么叫人山人海,络绎不绝。其实梅花山处在明孝陵旅游区内,它位于中山陵西南,明孝陵正南,是去明孝陵的必经之地。南京梅花山素有“天下第一梅山”之誉,总面积1500余亩,近400个品种4万余株梅树,散落在梅花山上,煞是迷人。为展示南京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人文历史,南京市政府自1996年开始,每年都要在此举办一届“南京国际梅花节”,高潮时节每天的游客达十万以上。梅花山原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的墓地。现在的梅花山孙陵岗葬有孙权和他的夫人步氏及后妻潘夫人,其太子孙登也葬在孙陵附近。据说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修明孝陵地宫时,说孙权是一位好汉,正好为明孝陵守门,所以孙陵得以幸存下来,没有被迁往他处。现在的孙陵边上建有孙权故事园,该园建于1994年,内有孙权雕像浮雕及碑廊。其实,梅花山上以前还有大汉奸汪精卫的墓葬,但在1946年被国民政府炸毁了,原墓址上建起了一座廊亭,廊亭横额上有孙科手书的“放鹤”二字。即如今的“观梅轩”,既为梅花山增添一景,又可供游人登高眺望,休憩赏梅。后来,在1993年,海峡两岸协调会会长张平沼还发起捐建现在的位于山顶北侧的“博爱阁”。我们沿着梅花山南侧的三象路前行,看到一对对石兽,孙子好奇地去一对石骆驼的颈下蹭个照。这石兽依次是石狮、石獬豸、石麒麟、石马、石骆驼、石象6种12对。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与皇后马氏的合葬墓,因马皇后谥号“孝慈高皇后”故名“孝陵”。明孝陵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历时25年,建成于1405年,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明孝陵不但在1961年3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在2003年7月,连同“明功臣墓”一并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自下马坊到宝城,纵深有2.62公里,历经六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但宝城依然保留着原来的恢弘的气势;神道碑、石刻,都还是明代遗存。中间路段上还有个“治隆唐宋”碑,是清康熙皇帝1699年三下江南谒陵时的御题。方城和明楼是孝陵宝顶前的最后一座巨大建筑,方城正中有一拱门,中通圆拱形隧道,由54级台阶而上,就是用13层条石砌成的宝顶南墙。两侧有步行道登上明楼。但通往后山的明太祖墓地宝顶被铁门及铁栅栏封起来了,不得上去。再往上,就是明楼,东西长39.45米,南北宽18.47米的明楼,正南面开3个拱门,其余三面各开1个拱门,每扇门上面有9行门钉,以示九五之尊。登上明楼,向南就是孝陵的全景,视野开阔,蔚为壮观。当夕阳西下,百鸟归巢,我们也踏上回程的路,再次走过已历600多年沧桑的石板路上,浮想联翩,心潮澎湃。这里的每一尊石像,每一幅碑刻,构思精奇,巧夺天工,都凝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我们回程时,还有一排一排的人正向上行。这时感觉脚走得是有点吃力了,儿媳看她的行走步数是18000多步,再次坐游览车回到早上来的停车场。南京中山陵之旅,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饱览美景,还有对历史人物一个更深了解,对南京的人文景观的一次近距离接触!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