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材料】科学家开发出绝对量子产率高达80%的近乎无氧碳纳米点

 CBG资讯公众号 2021-04-26

 

碳纳米点(CND)是由各种含碳源(例如大块碳材料和有机分子)制备的荧光有机纳米粒子,其稳定性高、毒性较低且具有化学、光学和电子特性,在光催化、光电子学、生物成像、治疗药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尽管来源丰富,但CND的传统制备方法几乎总是需要特定类型的氧化反应,且CND通常被认为是高度氧化的碳材料。近期,韩国淑明女子大学Woosung Kwon和 Yoonsang Park开发了一种新的合成途径,无氧合成了近乎无氧CND,相关研究成功以“Oxygen-less Carbon Nanodots with an Absolute Quantum Yield of 80% for Display Applications”为题发表于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ACS Appl. Nano Mater. 2021, 4, 2462–2469)。

2004年,科学家在纯化电弧放电制备单壁碳纳米管过程中,首次发现了发光的CND。自此,多种CND合成方法被开发,大致可归类为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通常,自上而下法基于天然存在的碳同素异形体(如石墨、炭黑和煤)的氧化裂解,而自下而上的方法基于有机分子(如碳水化合物、有机酸和氨基酸)。因为这两种传统方法总是涉及氧化反应或使用含氧前体,所以常规的CND并非纯碳材料,它们不可避免地含有大量的含氧官能团(如羰基、羟基和环氧基)。研究人员已经发现,CND的含氧官能团是其有趣光学特性的原因,但氧在CND中的确切作用尚未完全阐明。因为无氧的CND难以制备,无法通过比较分析来阐明氧对CND荧光的特殊影响。


图1. ACA的无氧热解合成CND及AA-CND、PA-CND的表征

(来源:ACS Appl. Nano Mater.

作者利用芳香羧酸的脱羧热解合成近乎无氧的CND。首先,将9-蒽甲酸(AA)或1-芘甲酸(PA)在Ar气气氛下置于管状石英炉,在高温条件下经过热解和碳化。接着,将甲苯加入到所得样品中,再经超声、过滤和干燥过程,以15 wt%左右的收率得到了近乎无氧的CND。以AA和PA为前体合成的CND分别命名为AA-CND和PA-CND。然后,作者探究了还原和氧化、热解温度及热解时间对近乎无氧的CND光致发光特性的影响。


图2. 光学分析

(来源:ACS Appl. Nano Mater.

接下来,作者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等对CNDs的组成及其光致发光特性进行了一系列表征。实验结果显示,CND的大小与前体ACA中苯环的数量成正比。PA-CND的平均直径(23.60 nm)大于AA-CND(10.84 nm)。近乎无氧CND的碳氧比率小于10(最低为0.6),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最值得注意的是,近乎无氧的CND在可见光谱黄色到橙色范围内显示出非常强的光致发光,绝对量子产率高达80%

此外,作者评估了近乎无氧的CND在紫外光下的光稳定性,暴露于365 nm紫外线(6 W)后,AA-CND和PA-CND的PL强度在6小时后大部分或完全保持不变(AA-CND>100%,PA-CND>80%)。这些结果表明,近乎无氧的CND具有实际应用所需的优异光稳定性

作者为了探究该类近乎无氧CND的潜在用途,将滴铸PA-CND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混合为悬浮液,开发出一种发光薄膜,该薄膜可以吸收LED发出的白光,并在可见光谱中稳定地将其重新发射到黄色到橙色的范围内,起到了滤色的作用,薄膜会发出明亮的橙色光。基于该CND的彩色滤光片可用作柔性和可持续性的荧光团或用于显示器。 

总结:该项研究利用芳香羧酸的脱羧热解合成了近乎无氧的CND,所得的CND由氧含量极低的石墨结构或聚芳族簇组成。在可见光谱的黄色到橙色范围内,CNDs显示出非常强且稳定的PL。该项研究为高荧光CND的合成提供了新见解,证明了ACAs热解脱羧制备高发光CNDs的可行性,为深入了解其诱人的特性铺平了道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