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逐渐泛黄的80年代,响当当的三大件,个个堪称奢侈品

 今古言堂 2021-04-26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以来,中国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些内核的东西却是一直没变的, 或者说是“万变不离其宗”。比如婚嫁习俗,在八十年代,就有所谓的“三大件”,今天同样也有。只不过,不同年代的“三大件”所指代的东西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最开始的时候,三大件指的是自行车、手表以及缝纫机,后来变成摩托车、洗衣机和电视机,到了今天,三大件则普遍指房子、汽车以及票子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似乎很难理解80年代的人居然会把自行车当成结婚的“三大件”之一,然而在那个年代,自行车确实是稀罕物,甚至堪称奢侈品。

80年代一辆“凤凰牌”自行车,价值可与今天的小汽车相比

为什么说那个年代的自行车是奢侈品呢?我们就拿在80年代最受欢迎的国产品牌凤凰牌来举例吧,当时卖得最火的一款凤凰牌自行车,要价120元。而那个年代的普通工人的月工资才不过三十元左右。也就是说,一辆自行车就要花掉一个工人4个月的全部收入。以这个标准换算到今天,差不多就是两万元人民币。

两万元一辆自行车确实是很奢侈了,但别说对比今天的房价,就算是对比今天的汽车价格也只是小儿科,然而这只是表象。因为光拿月工资来反映物价的变化,其实并不妥当,要知道在八十年代,工人只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是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活的农村人,他们一年的收入可能只有工人一两个月的收入。所以80年代的120块,对于当时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一年甚至两年的收入,换算到今天,也就差不多相当于一辆低端小汽车的价格了。

四十年来M2增长252倍,货币贬值速度令人咋舌

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那就是以M2(广义货币供应量)作为指标来对比。80年代初我国的M2规模约为9000亿元,而去年则是227.6万亿元,规模比80年代初增长足足252倍。M2的增长可以近似看作货币的贬值倍数,也就是说,80年代初的120块,从货币贬值的角度来看,相当于今天的120X252,也就是30240块,这也跟我们上面根据工人的月工资推算出来的结果比较接近。

但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那样,80年代初的人购买一辆凤凰牌自行车,远比今天的人拿三万多块购买大件物品困难得多。一是因为当时的大多数人并没有稳定收入,而是靠种田过活,二是这四十年来的基础物价并没有随着货币贬值同比下降。比如80年代的一斤猪肉1元钱,今天则是20元左右,上涨只有20倍,远远低于货币贬值的252倍。所以当时的人即使有点收入,也需要拿其中的大部分用于日常开销,能够节余下来的钱简直少得可怜。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买得起一辆凤凰牌自行车的,简直就是非富即贵了。

除了贵,凤凰牌自行车还是身份的象征

事实上,自行车之所以能够在那个年代成为婚嫁三大件之一,除了它本身价格很贵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得凭票购买,否则有钱也买不到。80年代初是一个物资短缺的年代,而凤凰牌自行车则是名牌名品,自然就更紧俏了。所以当时除非能走到关系,否则是很难获得购买资格的。

这就意味着,如果哪个年轻小伙能拥有一辆凤凰牌自行车,那不但说明他家里很有钱,能消费得起如此昂贵的商品,同时还说明他有背景,能靠关系搞到自行车票,在那个年代的择偶市场上,后者则是比前者更重要、更有吸引力的。

当然了,这只是80年代的情况。如果是今天,那不好意思,你有一辆凤凰牌自行车,还不如穿着一双AJ去相亲,前者只会让你掉价,后者至少还能维持一些体面。因为时代不同了,在今天,自行车不但不重要,甚至凤凰牌也不是最受欢迎的品牌了。比起这个,拥有一二线城市的房产才是最重要的,毕竟光是一套房,就已经是很多年轻人一辈子都奋斗不出来的了。

结语:

就像今天的我们很奇怪80年代的人把自行车当成结婚三大件一样,未来的人们,是否也会对今天的我们如此痴迷房产而感到疑惑不解呢?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生育率迟迟上不去的今天,这种现象恐怕还真有可能成为现实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