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功夫不在书房大小

 我的最爱洋芋 2021-04-26

文/孙建清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有一条消息格外引人注目:当当联合易观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人均书房面积仅0.65平方米,不足一个马桶大小。在书房里,有人加班,有人独处静静,还有人在书房里“躲娃”......(4月23日 中国青年网)

这个统计,不免让读书人有点尴尬,让人思味。它想说明什么,是中国人不读书,还是读书不在起居范畴?中国人均书房面积不足一个马桶大小,不知道这个数字是怎么被统计、被平均出来的。炮制人均书房概念,是在当今什么事都动辄人均的背景思路下的产物,在我看来,所谓“马桶书房”,其实是一种夸张。这种夸张,根本不能代表国人不读书,对于现今提倡读书的实际意义和价值不大。

当下,什么都要搞人均,是好笑的。事实上,很多人家里的房子很大,而且也还不止一套,但他们没有多少书房的概念,尤其是在农村,在布置房间的过程中可能并没有留出书房的空间。因此,如果仅仅以明确的书房为统计数字,那么有的家庭恐怕连马桶大小的书房都不复存在。

其实,人均书房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众所周知,没有任何文件规定读书必须在书房里,读书是一个可以在任何房间,包括飞机、火车、车站、地铁等公共场所进行的。自然,有一个宽敞明亮的大书房读书,不仅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也是普通人的向往。然而,读书是与书房没有直接关系的事儿,只要想读书,在哪里都一样。在延安窑洞、鲁艺,革命前辈们没有书房,没有书橱,甚至连书都买不到,但是他们依然创作了大量鼓舞人心的文艺作品。当年毛泽东的文章、诗词,大多不是在书房里写的,而是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写就的。据我所知,很多学者的书房包括钱钟书这样的学问家所拥有的书房也很局促狭小,然而他们不追求豪华气派,不羡慕大书房,发愤读书、写作,一样可以写出鸿篇巨著。因此,不是说你的书房大,你就是读书之人,也不是说你的书多,你的学问就大,全部的问题在于,书房是只是外在的东西,关键在于一个“读”字。

我赞成家庭建设应把书房考虑进去,但这毕竟是一个形式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内心埋下读书的种子。人均书房并不能说明什么,更不能说明国人的不读书,因为书房与读书是不可画等号的。尤其要注意的是,我们反对追求徒有外表华而不实的满足虚荣心的大书房,以及为藏书而藏书的附庸风雅。

读书的功夫在于行动。对于真正的读书人来说,书房的大小无关紧要,因为他们的心思都放在了扎扎实实的读书和写作上,而不是斤斤于书房的大小、藏书的多寡。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均书房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数字而已,安安逸逸读点书吧,没必要管书房多大。这才是读书应有的态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