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小波:45岁撞墙而亡,无一同行出席葬礼,死后被捧上神坛

 鹿茸图书馆 2021-04-26
万象谈历史
2021-04-18 11:20

提起王小波,很多人都会想起王朔,能让王朔称赞的作家很少,他算一个。在王朔销声匿迹的那几年,王小波横空出世,人们都说他把王朔给“盖”了。后来王小波死了,王朔也复出了,当别人提及这个问题,王朔叹了口气说道:小波是好样儿的,我也是好样的,我们俩不存在谁盖了谁。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有的人能引领时代,有的人却生不逢时,在众人的目光中,王小波显得势单力薄,直到多年后,他身上的价值才被挖掘出来。

1952年,王小波出生在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长相上看,他属于“拿不出手”那一挂,就连未来的岳母都这么说。王小波的父亲脾气暴躁,在家中一言九鼎,没有一个人敢质疑他的决定。不过,王小波对父亲的感情,却是惧怕中夹杂着一丝心疼,从他的名字便可看出,王家曾遭遇了一些小小的“风波”。正因如此,父亲才不让孩子们学文科,关于理由,看看老舍、胡风的下场就懂了。于是,除了哥哥王小平,王小波和几个兄弟姐妹都选择了理科,他们谨遵父亲教诲,不敢沾染文学。

不过,天赋这个东西是与生俱来的,虽然王小波学的是理科,但他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却令人频频侧目。上小学五年级时,王小波的一篇作文被选为范文,在云南兵团劳动时,他出于无聊,便开始尝试写作。众所周知,人生感悟总会与经历有关,无学可上那几年,王小波感触颇深,他本就是个与众不同的人,无论到了什么时候,他从未停止过思考。恢复高考后,王小波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大二那年,他和女朋友李银河结婚了,按照当时的眼光看,此举无异于离经叛道。

毕业后,王小波和妻子一并出国了,他就读于美国匹兹堡大学,在追求学术进步的同时,也在为写小说积累素材。其实,王小波是个蛮有情调的人,他不仅利用假期在美国来了一次自驾游,还周游西欧诸国,见识到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大大开拓了视野。对一名作家来说,没有什么比历史文化更值得追求的东西了,王小波不愿从别人的眼中看世界,他一直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1988年回国后,王小波先后出版了多本小说,不过很遗憾,这些小说并没有大卖。

1997年,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了,据亲人透露,他去世之前曾多次撞墙,大概是为了缓解痛苦,说他是“撞墙而亡”也没错。然而令人寒心的是,在王小波的葬礼上,竟没有一位同行出现,不知是王小波不够出名,还是性格孤僻,没交下什么朋友,总之,除了几位亲朋好友外,似乎没人知道他“作家”的身份。当然了,关于这个现象,当时还有一种说法:王小波的思想过于超前,同行“耻与为伍”,所以才没有一个人前来参加他的葬礼。

讽刺的是,王小波一死,他的那些作品也被翻了出来,之前不断被退稿的小说也重新刊印,销量一路飙升。后来,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还获了奖,其余小说也屡屡突破出版

纪录

?,甚至有几个还被拍成了影视剧。王小波爆红之后,他生前的一段采访也被翻了出来,当记者问他是否觉得东西方思想有什么不同时,他当时就笑了,他说这种说法相当无聊,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本身就是想隐藏一些“不体面”的东西。

王小波走南闯北这么多年,他一眼就看穿了问题的本质,虽然总有人说他崇洋媚外,但他骨子里仍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其实人生就是如此,王小波热爱生活,喜欢思考,他心中自有一套正确的价值观,没人能左右他,他也不用刻意迎合别人。就如同他在《黄金时代》中说的那样: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想明了这一点,一切都能泰然处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