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草述别:绞股蓝、乌蔹莓

 济宁大狮子 2021-04-26

绞股蓝,始载于《救荒本草》,言:“绞股蓝,生田野中。延蔓而生,叶似小蓝叶,短小较薄,边有锯齿;又似痢见草,叶亦软,淡绿,五叶攒生一处;开小花黄色,亦有开白花者,结子如豌豆大,生则青色,熟则紫黑色。叶味甜,采叶煠[yè]熟,水浸去邪味、涎沫,淘洗净,油盐调食。”该记载被明《农政全书》、清《植物名实图考》所转载收录。据《救荒本草》所描述的该植物生长环境及形态特征,即今所用绞股蓝,也就是葫芦科植物绞股蓝 Gynostemma pentaphllam (Thunb.) Makino 。不过,彼时的绞股蓝并不入药,“采叶煠熟”“油盐调食”显然是作为菜肴充饥的。最初有明确记载的药用是见于《中草药通讯》1972年第二期的“草药七叶胆治疗老年慢性气管炎537例临床观察”,文中“七叶胆”的拉丁学名即绞股蓝。目前发现的绞股蓝有三叶、五叶、七叶、九叶等不同种类,经验认识中七叶绞股蓝最为珍稀,药用价值也最高。另外,尚有一个问题需要表明,那就是《植物名实图考》中虽然转载了《救荒本草》的全部记录,但是配图确是乌蔹莓属植物。这种混淆更早可见于《本草纲目》,李时珍就把绞股蓝、乌蔹莓混淆一起,未能识别清晰。乌蔹莓为葡萄科植物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 (Thunb.) Gagn.的干燥带叶茎藤。两者非同科植物应当予以区别,不可混用。

乌蔹莓,作为植物首载于《尔雅》,名曰“拔、茏葛”。作为药用,以五叶苺为名首见于《名医别录》,弘景曰:“捣敷疮肿,蛇虫咬处。”唐《新修本草》描述较为具体,载“乌蔹莓,蔓生,叶似白蔹,生平泽,俗呼五叶莓,叶有五梗,子黑,一名乌蔹草。味酸苦,寒,无毒,主风毒热肿,游丹,蛇伤,捣敷并饮汁”。现今认为乌蔹莓具有苦、酸、寒,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历史上乌蔹莓入药使用远早于绞股蓝,临床应用以消肿、抗炎、抗菌及抗病毒为主,且以单味药应用及外用较多。此外,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首次报道乌蔹莓具有利小便的功效,现代也用其与金钱草、车前草配伍治疗治疗小便不畅、尿中带血、尿道涩痛等症。尽管绞股蓝入药较晚,但现代研究中对绞股蓝的关注却始终方兴未艾。药理研究已证实绞股蓝具有抗疲劳、抗缺氧、提高免疫力、降血脂、降血糖、抑制血栓形成、抗心肌缺血、增加冠脉流量、增加脑血流量、镇静、催眠等一系列“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的生物效用。临床使用上,绞股蓝与太子参、川贝母合用可健脾清肺化痰,也可与鸡血藤、女贞子等配伍用于放、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等等,用途较为广泛。绞股蓝粗提物及其皂甙与人参的生理活性非常相似,因此又有“南国人参”美誉。古人未能辨析准确的绞股蓝、乌蔹莓在今天显然有了更精准的使用,兴许在不久的未来还会有更新的药用发现。

植物王国,奥秘无穷


图片

绞股蓝

图片

乌蔹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