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偷真的是别出心裁啊!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新闻,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看到这则新闻,你是不是也觉得,这小偷已经算是很有良心了,却忘了在正常情况下,人不应该存有偷盗之念,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有网友表示,贼不走空,这是行规,不过这个哥们也违背了另一个行规,叫“三不偷、五不抢”,这个大爷就是属于“三不偷”之一。感觉这位友友好像还挺懂行情的,也不知是不是真的,权当是一个玩笑吧。 那么,“偷8000和偷500,邪恶程度能一样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得根据具体情形来看。每个人看事情的角度不同,人生的活法也不同。比如,从前有个老人,赶集丢了50块钱,回来睡一觉,气不过,感觉自己老了没用,喝药死了。网友说,“20年前,我爸骑着三轮车去采购,遇到一个碰瓷的老太婆,讹诈了他800多块钱,我爸回家后气得在床上躺了两三天,茶水不沾,现在想想都还心疼老爹。” 不少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想站队,非黑即白,不知道是想向谁证明自己的伟大地位。没人说偷东西对,偷老人更是无良,但他还没坏到底,没有冷血到8000全拿走,说明尚有人性和良心在劝阻他。良心又不是一个可量物,要么有要么没有。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不能一棒子干翻一船人。有时候,一个好人就做了一件坏事,所有人都记住了他的坏,忽略了他的好;有时候,一个坏人就做了一件好事,所有人都记住了他的好。有的坏人做了坏事也不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或者把罪过归于社会环境及其他人的身上。 不管这个小偷是惯偷、临时起意,还是人生中遇到了什么难题,但偷窃就是不对的,这样的行为是要接受惩罚的,社会不允许这类事情发生,人们也不会放任这种事情;如果从人性的角度看,这个人良心未泯,还能受教育,重新做人,之后走上人生的正轨。 《道德经》云:“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有道的人,常常能做到人尽其才,各因其性以造就。因此,对于善人和不善的人,都能一律加以善待。特别是对于不善的人,并不因其不善而鄙弃他,而首先是劝勉和诱导其向善。 讲个故事:有一位富翁信佛,所以一直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后来他遇到一个佛陀,便问:“我这样做以后能成为佛么?”佛陀说:“不能”,富翁又问“为什么”,佛陀答道:“天上的佛是有限的,除非出现空位,不然你是成不了佛的。”佛陀便给了富翁一把刀,说“把我杀了,有了空位你就能成佛了”,富翁内心挣扎许久,说道:“杀人就能成佛,那我还是不当了吧”,富翁把刀扔了,便成佛了。 几乎每个人内心都有特别渴望的东西,但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他人。 |
|
来自: 耳纹AI一侯公子 > 《生活有道—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