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部书为什么能够获得“2020年度中国好书”?

 lpl求知获识 2021-04-26

2021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晚,“2020年度中国好书”盛典在中央广播电视台CCTV-10央视科教频道和CCTV-1央视综合频道播出,33种年度“中国好书”全部揭晓。

本届盛典以“记录时代变迁,讲述中国故事”为主题,通过建党百年、成就辉煌、健康中国、文明薪火、文学魅力、年度荣誉六个篇章集中呈现2020年度“中国好书”的荣光时刻,写书人、出书人、读书人、阅读推广人、爱书人汇聚一堂,共享盛世华章,卷卷书香!

其中,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博雅好书《书内书外:沈鹏书法十九讲》荣获2020年度中国好书

图片


这部书为什么能够获得

“2020年度中国好书”?

 强烈推荐一个优质读书号给大家!

理想国读书
理想国读书
一切建设,从阅读开始!
公众号

图片

《书内书外》汇聚了沈鹏先生几十年的书法教学和实践的思想,强调书法要回归本体,强调功夫在书外,强调艺成和德成,它传播的正是今天很多人忽视的但是我们传统文化中一直崇尚的艺术和人生要达到的境界。

图片

沈鹏,别署介居主,1931年9月生于江苏江阴一个教师家庭,先后就读于澄南小学(外祖父王逸旦捐资首创)、南菁中学(外叔公王心农曾任校长)。十七岁入大学攻读文学,后转学新闻(北京新闻学校)。十九岁起,从事美术出版工作,同时撰写评论。四十岁以后投入诗词、书法创作。

从诞生到现在的90年,其间风云变幻和文化激荡都在沈鹏心里留下了投影。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起来的第一代知识分子,1950年起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出版工作,历任副总编、编审委员会主任。40岁以后,投入诗词、书法创作,历任中国书协副主席、中国书协主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身为当代书坛40年不平凡历程的领导者、参与者,他更是始终以一种深邃长远的历史眼光俯仰瞻眺,审视书法,关注现实。

沈先生书法精行草,兼长隶、楷等多种书体。草书以奇崛苍茫胜,笔致厚重,中笔必折,结体拗屈逋峭。

启功、赵朴初诸先生皆有过极高的评价: 

所作行草,无一旧时窠臼,艺贵创新,先生得之。
——启功

大作不让明贤,至所钦佩。
——赵朴初

在具体的书法创作中,沈先生很注重其中的变化,比如行与行、字与字之间的关系,连体,繁简,战掣,浓淡干湿,以及相互之间的照应,等等。 

图片
沈鹏书苏东坡《·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毂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对这幅字的创作心得,沈鹏先生这样说:

为什么“来”字写得那么细?显然为了跟上面有区别,到了“仿佛”的“佛”字又粗一点,假如“仿”字跟“佛”字一样粗,那中间就要有一种渐变的感觉。第二行,“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这几个字写得比较快,因为中间的笔法明显是为了要跟前面有区别。

“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写到“有”字时,跟其他的又有区别,有点倔强的感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毂纹平”,写到“毂纹平”那个地方,“小舟从此逝”,“平”下面也可以跟“小舟”两个字连着,写两个小的,但我自己感觉要大胆一点,中间就让它空着。

“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寄”那个宝盖是有一点问题,写的时候也许有几分之一秒的走神,没有很顺地连下来。但是在这个时候,我要想办法让它下面那部分有点变化,这样也能弥补上面的缺点。

“东坡临江仙。己丑,沈鹏”,我可以把题款写在“江海寄余生”下面,旁边有点白的,我裁掉点儿。也可以把题款写在上面,但我觉得写在现在这个位置是很恰当的,刚好让通篇有一种完整的感觉,但是又有虚实。“海寄余生”上面该空的,题款下面该空的,都让它空着。“东坡临江仙”“己丑,沈鹏”,本来可以连着的,“己丑”写在那个地方,“沈”和“鹏”之间拉下来一笔,为了跟“生”字避开。 

沈先生也提醒: 

讲这些具体的创作经过,重要的不是为了让大家学我的书法,而是探讨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平时养成的一些观念,在创作当中随时把它体现出来,随时加以调整,加以发挥。 

图片

《书内书外:沈鹏书法十九讲》 

近十年来,沈先生虽然年事已高,但是仍在中国书协、中国国家画院、中央文史馆等机构讲习传播书法艺术与古典诗词,以自己的智慧化育、启迪后学。在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精英班”上,经过教学和实践,反复思考后提出十六字方针:“宏扬原创,尊重个性,书内书外,艺道并进。”

图片

沈鹏《书法教学十六字方针》

《书内书外》就是整理自这些讲课录音,从“书学”的概念讲起,以十六字方针贯穿其中,讲诗歌与书法的相互融通,论“美”与“丑”、“松”与“紧”的辩证统一,谈书艺和书道的哲学内涵,进而论及治学和人的价值等问题。本书视野开阔,神游于书内书外互为交织的世界,引导读者在学习书法、欣赏名作的同时,探究书法背后的人文精神。

图片

图片

沈先生强调书法要回归本体。书法是一种艺术,一种赋予形式感、形式美的艺术。中国文字有“形音义”,书法属于“形”。它没有文字的、工具的作用,没有功利的目的,不会为某一派、某一种政治目的服务。但书法无论是“内”还是“外”都是没有边界的“无限”。比如说到书法的技术,东汉时期的蔡邕把天地、日月、山水,自然界、社会的各种现象都和书法联系起来。

本书保持了口语化的风格,尽可能地将原意呈现出来,希望读者能够在轻松的阅读中茅塞顿开,豁然有悟。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