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奖不罚》:用“学徒型”方式,提升孩子的自控力

 IF枕边育儿 2021-04-26

有句话这样说:“自制力是人生的方向舵,使你的人生之舟避开暗礁、漩涡,永不覆灭。”的确如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各位家长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抵挡前行道路上的种种诱惑、以防误入歧途。

作为经历了几十年人生的家长们,我们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没能完成,也许是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多学些知识、没有在校园中坚持学习;也许是后悔自己青年时的爱好被丢在了时光的尘埃里;也许是后悔年幼时自己没能听父母的话,现在只愿孩子别像自己那样走弯路……

这些憾事,促使我们对孩子“恨铁不成钢”,一边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无忧无虑,一边又因为学业上的竞争愁眉不展。

背负着这些沉重压力的家长们,不是选择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法,纷纷成为虎妈狼爸;要不就是选择一味地溺爱、赞美孩子。其实,这两种方式都会成为孩子身心健康成长道路上的障碍,是俨然过时的教育方式。那么,怎么样才能正确有效地帮助孩子树立自控意识呢?

近期,在国内发行中文版的教育类书籍——《不奖不罚:如何让难管的孩子拥有自控力》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作者凯瑟琳·雷诺兹·刘易斯是一位屡获殊荣的记者,同时持有家庭培育师的资质证书。

除去这些工作上的身份之外,她也是一位三个孩子的母亲。通过自身教育和工作的经验,凯瑟琳用三个部分,循序渐进地总结出了全新的“学徒型”教育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孩子提升自己的自控力自制力

第一部分 自控力危机

在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尚在发育的过程中,容易在儿童期产生冲动行为,具体表现为发脾气、无理取闹等。书中这样写道:“许多孩子的大脑发育根本没有达到能够满足父母期望的程度。

如果大人想要通过奖惩措施来控制孩子的行为,实在是事倍功半。”据分析,在孩子的儿童阶段还不能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完全的控制,这时,如果家长采用单调的说教来引导孩子,其实往往很难起作用,甚至会造成孩子的言行出格或是心理抑郁。

由此可见,目前的很多家庭都存在着家长掌控孩子自控力命运的“自控力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建立自控力的主动权,家长务必要承担起这份责任,不用苛刻的批评教育让孩子陷入无助的境地,也不用过分宠爱蒙蔽孩子涉世未深的内心。

第二部分 学徒型的“三板斧”

对于学徒型养育模式的运用方法,作者在书的第二部分给出了详细的解释,并将其归纳为“三板斧”。

第一板斧,是“真诚连结”。

从外人的视角来看,孩子哭喊打闹、举止失控的时候是最没有自控力的时候,但其实,这也是他们最需要帮助、支持和引导的时刻。如果父母能够在孩子最脆弱的时候善加指引、循循善诱,主动建立连结关系,相信孩子幼小的心灵也能感受到家长的一片真心,并将学到的为人处世的道理铭记于心吧。

第二板斧,是“积极沟通”。

温·卡维林曾经说过:“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的确如此,即使两颗心离得再近,如果我们不善于交流的话,心与心之间也可能会被误会隔得很远。因此,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积极沟通永远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对于亲子关系也是一样,家长们应当摒弃命令式包办式的交流方式,转变为共情式的表达。

比如,当孩子回到家不想写作业的时候,我们与其怒斥:“快去写作业,要不今晚别吃饭了”,还不如用更为共情的交流方式:“我知道你现在可能有点累,但是写完作业就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了呀”。

显然,后者虽然听起来没有前者那样有威慑力,但却比前者更有利于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对于今后的相处更有积极意义。

第三板斧,是“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即使是年幼的孩子,也需要获得自身的价值感,需要被肯定、被别人需要。当他们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时,有可能会采用较为极端的方式试图引起家长的关注。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通过引导孩子做一些小事来提升他的存在感,帮助他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协助孩子完成一份自己的周计划书,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引领孩子享受主导自己课余时间的快乐,同时心甘情愿地愿意按照计划书的内容执行。

在这样一件简单的小事中,孩子不仅获得了掌握主动权的价值感,也提升了自身的自控能力、成长为更加优秀的自己。

第三部分 给家长的建议

要知道,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作为家长,应当善于引导、多加鼓励,不强求孩子“一口吃成个胖子”,但求踏踏实实稳扎稳打,一步步向成功的人生迈进。

凌晨妈妈来叨叨:

希望这本【不奖不罚】能够真正帮助各位家长树立起正确的育儿观念,我们应当明白,奖励和惩罚都不是长久之计,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与他们共情,才能建立起温暖和谐的亲子关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