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著名的心理实验:“白熊实验”

 愚然楼 2023-03-20 发布于湖南

“白熊实验”这个实验是来于列夫托尔斯泰,俄国的一名著名作家和他的哥哥的生活经历。小时候有一次,列夫托尔斯泰的哥哥要出门办点事情,不方便带弟弟出门。

所以哥哥对他说,让他待在房间某一个小角落里,直到他脑子里不再想象到“白熊”才可以出房间门。等到哥哥到镇上办完事情回家之后,列夫托尔斯泰一直还待在房间里,因为“白熊”在他脑袋里挥之不去。

后来一位神经学教授,叫作菲利普戈丁,他利用核磁共振研究人的大脑时发现,当一个人被要求不能做什么的时候,特别要求抑制住自己内心所害怕的事物的时候,观察他的大脑可以发现,代表“害怕”的应激性会更加强烈。

图片

在育儿的路上,我们是否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作为父母总是这样说教子女:洗澡前 “别看电视了”;早上上学前 “快起床,别睡懒觉了”;吃零食前“别吃垃圾食品了,不卫生呀”等等。

父母都会觉得这是出于对孩子好而考虑,但孩子听得多了这种“别干什么”的话语,肯定到最后也就免疫无感了,他们到最后都是想怎么干还是会顺着自己心意来。

父母这么管孩子,看似在教育孩子,其实是在阻碍孩子自控力形成

很多时候对于父母所说的不能做的那些事情,孩子心里也非常的清楚。他们不是不懂这些道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有时候做完一件父母不允许的事情,还经常会感到自责。比如孩子经常偷偷拿手机打游戏,一旦被发现之后都非常的内疚,会表现出下次一定会改正的态度。但事情过去后不久,孩子还是会控制不住,又玩起了游戏。

很多家长这时候就会责怪孩子,怎么一点定性都没有,没有一点控制自我的能力,老是忍不住。

其实家长有没有反思过,就是因为从小到大这种“别做什么”的管理方式,阻碍了孩子自控力的形成。有一个实验很好地解释了这一个论证。

父母越不让你干什么,你脑海里越会浮现出对应事情。让你别玩手机,你就越想玩;让你好好学习,你越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去学习。

所以说父母都应该要理解这个实验的过程和代表意义,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少用“别做什么”的句式,这种管理方式其实是在摧毁孩子本身的自控力形成。家长在平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多做一些“驾驭冲动”来训练自控力。学会从科学有效的方法形成孩子的自控力。

欲要改变世界,必先改变自已

正视人性,尊重常识

专业亲子教育,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