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三棵核桃树

 冬歌文苑 2021-04-27

三棵核桃树

在我家的老宅院里,有三棵枝繁叶茂的核桃树。这三棵核桃树堪称年轻貌美的孪生姐妹。树龄最大的这棵核桃树在我家宅院的东面,在它的南面四五米地方是第二棵核桃树,在它西面约六七米的地方,是第三棵核桃树。

树龄最大的这棵核桃树,已经有六十多年的生长历史了。我的父亲曾亲口对我说过,这棵核桃树是自己亲自动手栽植的,核桃养人,所以我们要珍惜善待它。父亲为此没少出工出力培育它。在核桃树破土而出时,它很虚弱,枝干也脆弱,父亲悉心照顾它,给核桃树浇水、捉虫,就像对待自己孩子那样,尽心尽力。十几年过去了,小核桃树长成了参天大树,并且是根深叶茂。

后来,我上学了。

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永远地长眠于九泉之下。父亲走了,他留给我的是这几棵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的核桃树。

第一棵核桃树高约十米,树干直径八十公分左右,树冠约八米左右。树下有一座石头碾子,碾子因年久失修,已经老损破旧,不堪入目。我记忆犹新的是,父母健在时,在农闲季节,推碾子的人来我家推碾子是络绎不绝。而核桃的树荫正好覆盖了石头碾子,犹如一把遮挡雨水的巨伞,挡住了强烈阳光的照射,解除了推碾人的劳晒之苦。

第二棵核桃树到底是否人工栽培,还是自生自长,我不得而知,但它长得粗壮,充满勃勃生气。与第一棵核桃树相比,有过之,无不及。可是,因为人口增长,住房紧张。在第二棵核桃树的南面就有了人在那里盖新房,结果核桃树梢就伸到人家房顶上去了。每年秋天在采收核桃时,免不了把人家房顶上的瓦打坏。为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每年都要对第二棵核桃树进行剪枝,所剪掉的树枝主要是伸到人家房顶上的那些。

第三棵核桃树完全是自生自长。那时这棵核桃树还很幼小,对外界的抵抗力也很弱。而第一棵树就不同了,它长得很强壮,能抵挡住外界对它的一切侵袭。狂风日晒,雷鸣电闪,霜露雨雪根本奈何不了它,一些微小的虫害也动摇不了它,长大长强的意志和决心。

缘于第一棵核桃树的强壮。小时候淘气的我,经常爬到树上去玩。浓密的树叶为我遮挡阴凉。有时我爬到树上不是为了玩,而是到核桃树上去看书。我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书,坐在树杈上,嗅着树叶散发的香气,全身心地投入到看书的状态中。那书中字里行间,那书里故事情节,让我是如醉如痴。我的文学梦或许就是从那时慢慢地根植下来,并充盈到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第一棵核桃树滋养了我的文学梦,第二棵核桃树是我文学梦的延续。爬上第一棵核桃看书,觉得犹意未尽,接着爬上第二棵树继续看。第三棵核桃树由于当时长的不够粗壮,我也没有机会爬到上面看书。第三棵核桃树生长的位置,是在老宅子的东面,在这个地方原来是饲养猪的猪舍。后来,猪不养了,这第三棵核桃树就悄然无息地生长起来,并且是枝繁叶茂。

三棵核桃树,长势不一,树龄不一。但它们的共同属性,都具有较强的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

父亲说过,核桃养人。此言不虚。核桃具有补肾健脑、增强身体抵抗力和记忆力的功效。每天空腹吃核桃三枚,连吃三个月,对记忆力不佳的人,有极大的改善作用。

后来,我和一位美丽的姑娘结为秦晋之好,并在那里永久地定居下来。虽然我结婚走了,但三棵核桃树我是带不走的。于是,照料三棵核桃树的任务并落在了大哥的肩上。他尽心尽力,对核桃树照顾的无微不至。树下的杂草长高长密了,大哥就动手把草拔掉;树上有害虫了,他就买来农药兑上适量的水进行喷洒。秋末冬初,他给核桃树剪枝。有付出就有回报。秋季到来之时,树上的累累硕果,令人欣喜异常。

这三棵核桃树恰似我心目中的树神。它们从春天开始,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又经过一夏天的阳光哺育和雨水浇灌,到秋天树上的果实成熟。真可谓历尽艰辛。

其实,在我的故乡生长着很多核桃树,然而,这三棵核桃树在我的心目中极具代表性。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王丙月,北京人,1966年4月出生,爱好文学,擅长写作,业余爱好广泛。22岁那年担任报社通讯员,曾发表过多篇散文、随笔。对文学事业一如既往,笔耕不辍。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