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家严重误会了“超前学习”和“学习”的关系

 长沙7喜 2021-04-27
图片

上一篇的文章写的是超前学的坏处。

结果我发现留言里,还是有很多人严重误会了“超前学”“学习”之间的关系。

超前学,是死记硬背,灌输式的学习。而杜绝超前学,并不是杜绝“学习”

孩子可以在日常生活的玩中学到很多的东西,比如大家头疼的数学。

图片

拿一个优秀读者的留言和大家拆解一下:

图片

这个孩子跟小胖特别像。

上下电梯的时候,去地下停车场,负一负二什么的,孩子就明白了负数。

再比如我和儿子玩超级农场主桌游的时候,我都假装算的比他慢,

“如果6个兔子换一只羊,那么18个兔子能换多少羊?”

一开始孩子得用手指头比划着,或者拿羊和兔子比划,很正常,因为这就是除法呀。

等孩子开心的算出18个兔子可以换3只羊的时候,他其实就在玩中明白了除法,即便他不知道“除法”这个概念。

图片

像小胖现在非常喜欢把羊攒一大摞,再一下子换成猪。

两只羊换一只猪,他经常攒到18甚至20多只羊了再换猪,在换猪的过程中,他可不想吃亏呢,所以算的很仔细,也是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并巩固了除法。

再比如我们走路去附近常去的公园,我会告诉他“从家到公园,差不多1000米,也就是一公里,走过来花了20分钟。”

而开车去的时候,我也会跟他说:“今天同样是1000米,咱开车只需要5分钟。”

坐高铁、坐飞机、穿隧道的时候,只要他感兴趣问我刚刚隧道多少米啊,今天坐飞机飞了多远啊,我都会耐心的告诉他,不知道的话我就查一下,而不是嫌他问东问西,嫌他烦。

用百度导航的时候,他对导航上变化的速度数字很感兴趣,我也会允许他观察导航上数字的变化与实际坐车时真实的感受,比如导航显示速度是30km/h和80km/h时,那坐在车上实际感受的变化是什么。

大家可能都不了解,其实数学也是一门语言,也是可以浸润式的学习的。

像上面那些其实都是生活中的数学语言,平时有意无意的多使用数学语言和孩子对话,孩子数学绝对差不了。

你看,孩子并没有灌输式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生活的点滴中,有趣的明白了很多。

什么“千米”、“倍数”、“速度”等,在孩子眼里是生活、是玩,但在家长眼里是数学,是物理。

想想看,这样的日常积累到小学三年级,学习“计量”、“速度”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他早就有非常多的感受和铺垫了,而且非常具体和有趣。

图片

你可能会说,妈呀,这些我都不懂啊。

怕啥,百度啊。

话说上周末去郊区玩,车程40分钟左右。

小胖一上车,就兴奋的跟我们分享他在故事里听到的内容。

他说:

“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狮子的吼声可以覆盖10万平方千米。”

我当时也好奇了,我说:

“啊,不会吧。这么大吗?”

“对,我故事里听到的。”

“等会啊,我查查哈,我看看朝阳公园有多大。”(因为我们经常去朝阳公园,小胖对这个地方的面积有切身的感知。)

百度ing:朝阳公园约等于3平方千米。

“不会吧?朝阳公园才3平方千米啊,我再查查全北京面积多大。”

百度ing:北京市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

“北京市面积才1.6万平方千米,那狮子吼一声,相当于五六个北京这么大,都能听到,这个太吓人了吧?”

“哦,那可能是我听错了?”

“哎,妈妈也很好奇,狮子吼声究竟有多大,我再百度一下哈。”

百度ing:“狮子低频率吼声平均能传到5公里以外。”

“妈妈,什么是低频率?”

“哇塞,这个问题太好了。”

继续百度ing,跟着孩子学习了什么是低频、高频,以及人类能够听到的高低频的极限。路上40分钟,就这么愉快的度过了。

另外我们还搜到了这个视频,大家可以听一下。

不过高能建议,别强听,到后面高频的时候,耳朵真的有嗡嗡作响。不要让太小的孩子听。耳朵不适果断停掉。

图片

以上就是举个例子。聪明的家长会根据这篇文章,解锁花式玩中学的各种方式。

其实,我发现,大人啊,还是应该做个有趣的、好奇的大人,而不是乏味的、死气沉沉的大人。

人类所有的知识,包括孩子在课本里学习的知识,都是那些有趣的、好奇的大人在生活中探索出来的,一直以来,都是热气腾腾的生活教会了学习,而不是培训班教会了学习。

如果你是前者,即便你学历不高,即便没钱没权,但你愿意跟孩子一起探索,去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去探索各种未知,那么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一次重新发现世界、爱上学习、爱上生活的过程;

但如果你后者,就只会觉得养育让你心烦,孩子问问题你烦,孩子最后不爱学习也烦。

这样,真的是无解了。

ps,我特别喜欢今天狐公子画的插图,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图中那样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