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瞻彼洛矣

 红谷斋主人 2021-04-27

瞻彼洛矣

《诗经欣赏》—小雅 ‧北山之什·《瞻彼洛矣

(峻岫)

这是一首古人在洛水边演武的诗歌。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如茨。韎韐有奭,以作六师。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鞞琫有珌。君子万年,保其家室。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既同。君子万年,保其家邦。

“《瞻彼洛矣》,刺幽王也。思古明王,能爵命诸侯,赏善罚恶焉。”[《毛诗注疏》]《诗序》说,《瞻彼洛矣》是一首思古诗。“以幽王不能爵命赏罚,故思古之明王能爵命诸侯,赏善罚恶焉,以刺今之不能也。”[《毛诗正义》]直言讽刺幽王,结论过于武断;所谓“思古明王”,也是语焉不详。清人姚际恒先生引述何玄子的话认为这首诗歌是描写周平王东迁的。“按史'周幽王十有一年,申侯与犬戎入寇,弑王于骊山下。郑桓公死之;郑共立其子掘突,是为武公。时晋、卫、秦皆以兵来救,平戎。武公收父馀兵,从诸侯东迎故太子宜臼于申,立之,是为平王。王以丰、镐逼近戎狄,乃迁都于洛’。此诗正咏其事也。”[清·姚际恒《诗经通论》]诗歌没有反应具体的史实,这一结论也很难让人信服。朱熹说:《瞻彼洛矣》:“此天子会诸侯于东都以讲武事,而诸侯美天子之诗。言天子至此洛水之上御戎服而起六师也。”[南宋·朱熹《诗经集传》]纵观诗歌,朱熹的“东都以讲武事,而诸侯美天子之诗,”较为可信。

诗歌分为三章。第一章,诗人写道: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如茨。韎韐有奭,以作六师。

“瞻”就是观瞻。“洛”:既洛水,此指流经洛阳的洛水。“泱泱”:水势盛大。“君子”:指周王。“茨”:积也。“韎、茅蒐所染色也。”[南宋·朱熹《诗经集传》]“韐、韠也。合韦之。周官所谓韦弁、兵事之服也。[南宋·朱熹《诗经集传》]“奭”:赤色。”:犹起。“六师”:六军也。天子六军。

望着那洛水,水势盛大流淌。周王来到此地,福禄聚集吉祥。蔽膝闪着红光,六军浩荡检阅忙。

第二章,诗人写道: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鞞琫有珌。君子万年,保其家室。

“鞸”:刀鞘,“琫”:刀鞘口周围的玉饰。“有珌”:玉饰组成的花纹。

望着那洛水,水势盛大流淌。周王来到此地,宝刀装饰辉煌。周王享福万年,保其家业兴旺。

第三章;诗人写道: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既同。君子万年,保其家邦。

望着那洛水,水势盛大流淌。周王来到此地,福寿都来共享。周王享福万年,保佑国家安康。

瞻彼洛矣》是一首简短的“四言诗”。诗歌简短,结构严整,开头均用“瞻彼洛矣,维水泱泱,”起兴。讴歌了六军摆在洛水边演武的盛大场面。

诗歌分三章,在洛水边摆开了大的演武场,天子也来了。韎韐有奭,以作六师。染成赤黄色的皮子,韐是用这种皮子做的“蔽膝”,这是当时士兵穿戴的服饰。所谓“六师”就是“六军”。“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周礼·夏官·序官》]诗人没有叙述军阵的严整,也没有描写刀枪如林,杀声震天,目光落在君王佩带的宝刀上面,鞞琫有珌。“鞞,刀室也。”[《说文》]鞞,就是宝剑的剑鞘,“琫”就是剑鞘的口子。“珌”是剑鞘口子上装饰的美丽花纹。如此耀眼夺目的宝剑,正是国力强大,军容严正,气势如虹的写照。镜头从盛大的演武场景,急推到君王宝刀的装饰上,两极场景的运用,高度地概括了“洛水演武”的历史事件。古人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诗歌的重点在“君子万年”上。演武的目的就是“保其家室”、“保其家帮”就是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署名 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