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仲景经方治疗过敏性鼻炎医案

 陈氏正骨针灸c 2021-04-27

中医之声
医学资讯
公众号

      过敏性鼻炎中医称之为鼽嚏、鼽鼻、鼽水、鼻流清水等。《素问》:“鼽者,鼻出清涕也”,“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认为病因有:(1)内因。体质特异,脏腑虚弱,脏腑功能失调,以肺、脾、肾之虚损为主。(2)外因。感受风寒,异气之邪或因某些饮食物触发,或因郁热内蕴侵袭鼻窍而致。现将几位医家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医案汇集如下,以供参考。

图片

一、过敏性鼻炎医案一

       吴某,女,32岁。突发性鼻痒,喷嚏,伴流清涕已经12年。自20岁起,每天晨起即发鼻痒、喷嚏、流清涕,终日不止,每逢经期症状加剧。诊见:形体消瘦,怕冷,夜尿多,舌淡,苔白润,脉细,鼻腔黏膜肿胀光滑,呈淡白色。分泌物化验见有大量嗜酸性细胞。

     辨证:素体阳虚,感受风寒。

     治则:温阳解表,宣通鼻窍,疏风散寒。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麻黄6克,制附子6克,细辛6克,蝉蜕6克,苍耳子9克,防风9克,白术9克,黄芪15克。3剂,日1剂,水煎服。

图片

      [二诊]3剂后症状消失,鼻黏膜肿胀消退。嘱每逢经期服3剂。随访一年无复发。

      [评析] 过敏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临床以虚证、虚寒多见。此案例乃因素体阳虚,感受风寒,鼻窍不利所至。治宜温阳解表,宣通鼻窍,疏风散寒。方中麻黄辛散解表;附子通阳温经,既助麻黄辛温之力,又解里寒之乘;细辛辛温走窜,为少阴表药,内助附子以温阳,外助麻黄以解表;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蝉蜕、防风疏风解表;白术、黄芪益气固表,增强体质,防止感冒诱发过敏性鼻炎。诸药合用共达温宣开窍、疏风散寒之效。

     [按语] 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气不到之处便是病。万病先分阴阳,后辨六经,任你东南西北,上中下诸病。上述案例,阴也,寒也,虚也,少阴证也。故主方用麻附细汤,合防风固表之玉屏风散加减,效也。曾治某某之鼻炎,亦以温阳之真武汤合防风固表之玉屏风散合填补肾精之肾四味(枸杞子、菟丝子、仙灵脾、补骨脂)治之,一月而愈。其病曾经西医医治三年不效。

二、过敏性鼻炎医案二(张存悌验案)

      蔡某,男,36岁。鼻流清涕,总揩不止,屡治乏效,已经10年,甚为痛苦。每因操劳则头痛、头胀,眩晕,口淡,余无异常。舌淡稍胖润,脉滑寸弱。

     辨证:营卫失和,肺虚失宣。


     治则:调和营卫,䃼气宣肺。


     方药:桂枝汤加味:桂枝10克,白芍10克,灸草10克,生姜5片,大枣10个,附子15克(先煎),干姜10克,麻黄5克,砂仁10克,天麻10克,葛根10克。共13味。5剂,日1剂,水煎服。

图片

      [二诊]5剂后鼻涕显减,守方加黄芪15g调理2周,症状消失。

       [评析] 10年之症,总由营卫失和、肺虚失宣引起。心肺阳虚,第因操劳重任上焦阳气,下焦阴气上逆,而见头痛、头胀、眩晕等症;口淡,舌淡胖润则是阴象实据。鼻流清涕不止显系心肺阳虚,不能统摄津液,兼以营卫失和所致,用桂枝汤加附子、干姜当属正治,收效当在情理之中。若囿于过敏学说,用些所谓抗过敏中药,终是不能治本,不如把功夫用在阴阳上,求得治本之功。

       [按语] 此案治疗之原则,实是温里解表也。桂枝汤加葛根麻黄(实则为葛根汤)解表;四逆汤加砂仁以温里;天麻以治头痛、头胀、眩晕。实际上,麻附细汤全四逆汤加天麻即可。麻附细汤有温里解表之作用,有四逆汤合葛根汤之功效。故丁宇丽医案中以麻附细汤加味治愈过敏性鼻炎。李可医案中以麻附细汤加味治愈过敏性鼻炎。是故治疗过敏性鼻炎之大法,乃温里解表也。

三、过敏性鼻炎医案三(李可验案)

       郭甘,男,54岁。1982年10月就诊。患者有过敏性鼻炎史32年,缠绵不愈,每年夏初必犯,至秋凉渐渐减轻而愈。服中西药不计其数无效。现症见:年仅54岁,弯腰驼背,俨然一老人矣,近二年阳萎,小便余沥,咳则遗尿,体质下降,腰困如折,气短懒言,畏风畏寒,感冒不断,鼻流清涕,鼻中痒如跟虫行,频频打喷嚏不止,其声达于户外,舌淡欠华,脉沉细微弱。

    辨证:证属肺肾俱虚。

    治则:宣肺通窍、温阳补肾。

    方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药用:麻黄10克,制附子30克,细辛10克,人参10克,灸草10克,肾四味(枸杞子12克、菟丝子12克、仙灵脾12克、补骨脂15克),鲜生姜10克,大枣10枚,葱白3节。服法:3剂,加冷水1500ml,水煎后,分两次服用。

       复诊:5天后未闻喷嚏,多少痼疾,3剂而愈,大出意料之外,而体质怯弱如此,难保来年不犯。为预防之计,用全紫河车2具,鹿茸、人参、三七、琥珀各60克,蛤蚧3对,冬虫夏草50克,研制成粉,每天服2次,每次3克,热黄酒送下。随访:随访3年未发,且体质改变,红光满脸,难言之隐疾亦愈。

        [评析] 此后凡遇此证,即投麻附细汤加味方皆获奇效。此证之关键,多系肾中元气不固。肾为先天之本,生长发育、强壮衰老之所系。所谓种种“过敏性”疾病,皆责其先天不足,亦即自身免疫力低下。从肾而治,可谓是治本之道。那些益气固表,脱敏止痒,属隔靴搔痒而已。

       [按语] 李可此案之大法,虽云麻附细汤加味,实则包含麻附细汤、四逆加人参汤、甘草干姜汤、通脉四逆汤。总之原则仍属温里解表,另加补肾通窍。

图片

四、过敏性鼻炎医案四(傅文录验案)

     张某某,男,30岁,老师,2006年10月14日就诊。患者有过敏性鼻炎病史10年,曾服多种西药及处用治疗,时好时坏验以根治。现症见:特别是冬天,早晨清水鼻涕不断,喷嚏连连,畏寒肢冷,腰膝酸软,不闻香臭,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辨证:证属阳虚阴盛,肺窍失灵。

     治则:宣肺溫肾。

     方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药用:麻黄10克,制附子30克(先煎2小时),细辛10克,甘草10克,肾四味(枸杞子12克、菟丝子12克、仙灵脾12克、补骨脂15克)。3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 服药后,症状大减,清晨鼻涕消失,喷嚏减少,身上有热乎乎的感觉,腰痛减轻。药已中病,再进原方3剂,以加强疗效。[随访]半月后随访,病情无反复。

     [评析] 过敏性鼻炎现代医学认为是免疫性疾病,根治甚验。此例患者病已经多年,虽说刚步入中年,但肾阳虚已经显著。郑钦安曾说过:“此非外感之邪,乃先天真阳之气不足于上,而为能统摄在上之津液故也。”故此,治用麻附细汤,宣肺湿肾,特别是加上李可老中医之肾四味以加强补肾之效果,用之若桴鼓,实是在意料之外。

     [按语] 此案之用药,更为简洁,就是以麻附细汤加肾四味即可,与郑钦安之治法,最为接近。观郑钦安用药,只分阴阳。阴病则只用四逆汤、麻附细汤、白通汤等,丝毫不加其它诸如时方所谓补气补血之药,用药仅在肾中一阳求治,大道致简。

图片

五、过敏性鼻炎医案五

       何某,40岁,女,2010年10月26日救治。患者患过敏性鼻炎已经有三、四年的历史,每年入秋起到第二年的春天,都是鼻炎的发作期,只一直到夏天,才得到好转。入秋后,每晚临睡前,鼻炎最为明显,特征是流清涕、鼻塞,整夜都难以入睡。其母是西医,几年来用尽了一切办法,凡是所能想到的用于治鼻炎的好药,均已用上,最多时曾经连续服药半年多,但病情就是不见好转。其母亲已经宣布投降,认为她已经没有什么办法再治好其女儿的鼻炎了。无奈之中,患者试着求诊。观其色,则脸色淡白,为人安静,听其音,则声低气知。问其情,则喜热饮,不喜冷饮,二便自利。切其脉,则皮肤冰冷,脉象沉微。一派寒象。

      辨证:脾腎陽虛,陰寒內停,阴盛阳衰。

     治则:扶阳解表,温陽㪚寒。

     方药:决定用真武汤:药用:附子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芍药12克,生姜10克。14剂,日1剂,水煎服。

      服药第一日,晚上即鼻塞、鼻涕减少,能安然入睡。五剂后,晚上睡觉是鼻塞减半,不再流鼻涕。只是起睡时仍有点鼻塞、鼻涕。收到了其多年服用西药均收不到的效果。至此,知药已经对症。

     [二诊] 病情已经大为好转,在原方上再作加减,即真武汤合玉屏风汤治之:附子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芍药8克,生姜10克,黄芪15克,防风15克。5剂,日1剂,水煎服。

     [三诊] 病情已经好转80%,由于患者多年来身体虚弱,为巩固病情,在方基础上再作加减,药用:制附子20克,干姜15克, 甘草10克,大枣10克,党参10克,肾四味(枸杞子12克、菟丝子12克、仙灵脾12克、补骨脂15克),黄芪10克,防风10克,白术6克, 粳米10克共服5日。

      [按语] 治过敏性鼻炎,本以麻附细汤加味最为正治。然余用真武汤加味,亦能治愈,何也?阴盛阳衰也。治过敏性鼻炎之大法,扶阳是也。故用真武汤加味亦可。更知郑钦安之“万病先分阴阳”为至理明言。


图片

总论

      中医治病三大法宝:仲景之六经论治,子益轴轮之法,钦安之扶阳大法。观鼻炎一症,按仲景之六经治法,则多为少阴证,治之当以麻附细汤;按子益之轴轮之法,则为肾气不升,左升右降运动不圆,治之亦当以麻附细汤、八味肾气汤;按钦安之法,则更简单明了,阴盛阳衰,理当扶阳,治之以麻附细汤、四逆汤。名医李可、傅文录、丁丽宇之医案,以少阴证治之,升肾气,扶阳气,麻附细汤加减,治则“扶阳+解表+补肾”也。张存悌之医案,用解表之葛根汤加扶阳之附子、砂仁,为灵活之用法。虽非麻附细汤,然大法相同,亦扶阳解表是也。亦有医家,用真武汤+肾四味,或四逆汤加减,虽非麻附细汤,亦无解表之药,亦治,何也?明辨六经也,明辨肾气之不升也,明辨阴盛阳衰也。故亦治。观药王孙思邈之《千金方》之治疗大法,亦扶阳解表。至于李可用鹅不食草、细辛、川芎、辛夷、青黛各5克(碧云散),研为粉,以少许吸入鼻内,作为辅助之药,更是高明。故鼻炎之治疗,内服当以麻附细汤,外用当以碧云散。

弘扬中医·传承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