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一张上网良方

 木香草堂 2021-04-27

章睿齐

“五一”长假正是放松休闲的大好时光,但有家长却如临大敌,因为家中的“小游戏迷”正筹划着到网络空间大战一场——开一张上网良方

开一张上网良方

现在的孩子都喜欢网络,网络给他们打开了外面广阔的世界。但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在成为人们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痴迷网络聊天交友,其匿名性特征带来的不负责任,正削弱着青少年诚信品质的树立;对网恋的痴迷,使青少年的情感世界陷入虚幻之中;网络色情与暴力游戏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产生误导等等。对此,一些家长忧心忡忡。一看到孩子上网吧,就认定没好事;一看见孩子上聊天室,就认为是在谈恋爱;一看见孩子玩游戏,就斥责没出息……这样做的结果非但不能让孩子对网络产生正确的看法,反而造成了亲子关系的紧张,影响教育效果。许多家长在急于寻找指导孩子上网的良方。

呼吁社会不如呼吁自己

一些家庭有了计算机,上了网,父母把这仅仅当作是给孩子的智力投资,却把自己排除在外,觉得学电脑是孩子的事,自己笨手笨脚的,而且学了也没用。事实上,计算机、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补上这一课不仅仅是为了孩子,对于提高自身素质也是必需的。针对计算机和网络使用中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有专家说,“呼吁社会不如呼吁自己,只有你自己,才能给孩子最好的帮助”。作为家长,应该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防患于未然。家长要和孩子交朋友,不妨学着上网、玩游戏,争取和孩子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家长与孩子有了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就能把外界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减到最低。

给父母的四大策略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做家长的应鼓励他们上网。但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们又必须加强教育和引导,使孩子在网上真正学有所成,并免受伤害。

首先,端正孩子对网络的认识态度。电脑、网络虽然是高科技、现代化的象征,但并非有百利无一害,要小心自己身心潜移默化的改变。

其次,指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积极参加其他活动,多与人交往。让孩子尽量在家上网,不去或少去网吧。必须规定孩子上网时间,如果孩子难以自控,可以通过设置微机自动关闭、闹钟功能等来强迫执行,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同时,要鼓励孩子多与人交往。

第三,作为家长,应该让孩子了解,网络只不过是传播信息的手段,熟悉网络也只是进入虚拟世界的一种手段,学生还是要通过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以阅读、谈话等方式充实阅历,在现实世界和虚拟空间中取得平衡。对于那些已经“走火入魔”的孩子,应该及时劝止,并引导他们正确合理利用电脑网络、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在限制的同时,学校和家庭还应该推荐适合中小学生的优秀网站,供孩子参考。

第四,青少年处于发育时期,涉世不深,容易误人歧途,家庭要主动引导孩子上网,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和选择能力,使他们在身心两方面健康成长。孩子一旦出现“网瘾”,必须立即让他与电脑阶段性隔离。平时孩子玩电脑或上网时间应保持在每天1小时左右,最多不应该超过3小时。只要引导得法,孩子就既能不断从电脑及网络中得益,又不会走上歧途。

给孩子的十条规则

上网是好事,但和任何其他好事一样,也有可能遇到一些“事故”,为保护儿童网络使用安全,电脑教育专家提出了许多忠告和建议,下面十条规则是父母必须要告诉孩子的:

一、在网上不要给出能确定身份的信息,包括家庭地址、学校名称、家庭电话号码、密码、父母身份、家庭经济状况等。如需要给出,一定要征询父母意见或好朋友的意见,必须公布时要让父母或好朋友知道。

二、不要自己单独去与网上认识的朋友会面。如果认为非常有必要会面,则到公共场所,并且要父母或好朋友陪同。

三、如果遇到带有脏话、攻击性、淫秽、威胁、暴力等使你感到不舒服的信件或信息,请不要回答或反驳,但要马上告诉父母或通知服务商。

四、未经过父母同意,不向网上发送自己的照片。

五、要明白任何人在网上都可以匿名或改变性别等。一个给你写信的“12岁女孩”可能是一个40岁的先生。

六、记住,你在网上读到的任何信息都可能不是真实的。

七、当你单独在家时,不要允许网上认识的朋友来访问你。

八、经常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自己在网上的所作所为。如果父母实在对计算机或互联网不感兴趣,也要让自己的可靠的朋友了解,并能经常交流使用互联网的经验。

九、控制自己使用网络的时间。在不影响自己正常生活、学习的情况下使用网络。最好平时用较少的时间进行网络通信等,在节假日可集中使用。

十、切不可将网络(或电子游戏)当做一种精神寄托。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受挫的青少年,不能只依靠网络来缓解压力或焦虑。应该在成年人或朋友的帮助下,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