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栓住“及时行乐的猴子”

 momo666 2021-04-27

  近一段时间,我读心理学的书比较多。好多朋友不离解,见我看心理学书籍,都说我是不是心理出问题了?是不是抑郁了?心理上没毛病看这些书干什么?等等,搞的我十分尴尬。

  朋友们毕竟表达了关心和关怀,我除了向朋友们保证,自己无论生理、心理都没问题之外,还要向他们解释一番我看心理学书籍的原因。

  我在上师范时,就学过《教育心理学》,学习了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概念。课余时间,还在图书馆借读过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一本著作《梦的解析》。

  这本经典心理学著作,让我对潜意识、本我、精神分析等人类深层次心理活动,有了初步认识,并且对心理学产生浓厚兴趣。

  现在读心理学,除兴趣之外,更多是为写作服务。在我看来,对人类心理研究的越深、越透,就越能写出好的作品。很多指导写作的专业书籍,都要求文学创作者,要深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用以指导自己的创作。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从网上找到北大心理系的教程目录,从《普通心理学》开始,认真研究起来。

  到现在,《普通心理学》这本书,我才研读过半。尽管如此,也让我受益匪浅。因为以前上学的时候,年龄小,没有社会阅历,对心理学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概念层面。现在重读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才真正认识到心理学,能成为一门科学的深刻内涵。

  就像今天,一个概念引起了我的兴趣。书上说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只“及时行乐的猴子”。用专业术语解释,这只猴子就是非理性思维,反映人们对快乐、舒适、享乐的原始追求,这只“猴子”往往成为人们执行和决策的敌人。

  以前我对自己缺乏执行力,喜欢拖延,深恶痛绝,以为自己毛病太大,朽木不可雕。现在才明白,这只“猴子”不仅我有,隔壁老王家有,而且是大家都有。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栓住这只“猴子”,别让它老出来捣乱。

  栓“猴子”的过程,其实就是意志和“本我”的较量,就是自己逼自己的过程。我们都说自己意志不够坚定,努力微不足评,其实是我们的理性思维不够强大,不能战胜“本我”的自由散漫,老想自己待在“舒适区”,不愿意出来历经风雨。

  我们有时候,需要自己逼自己一把,说不定逼着逼,自己就牛了起来。鸡汤喝的再多,不如逼自己行动起来。把鸡汤变成行动,变成推进自己前行的能量,才算品出了鸡汤的原汁原味,否则只是虚伪的自我麻痹。

  我在公众号上坚持每天写作,不到一百天,其中三分之一的时间,是我逼自己去完成每天写作任务。有时候坐在电脑前,半个小时打不出一个字,把肠子拽出来,也凑不出一篇文章。

  这时候,我就按照写作指导书上给出的建议,进行无意识写作。让自己的手在键盘上随意飞舞,我手写我心,思绪不止,手动不停。说不定什么时候,一个自带钻石光芒的词,就被我敲打出来,然后形成一篇美文。

  逼的时间长了,写作就成为一种表达方式,一种生活习惯,一种心灵成长。一旦进入写作的自由王国,我想任何人都会乐于并且享受写作。

  和我一起玩文字的还有几个朋友,有我的同学,有我的朋友,还有我从未见过面的陌生人。我逼的最狠的,是我的一个好友,我甚至以割袍断义相威胁,激励他每天坚持写作。

  好友是个浪漫加懒散的人,上学时候如此,现在还是如此。在我的“恶言恶语”蹂躏之下,能坚持如此长的时间,是我所没有想到的。用他的话说,自己已经习惯了每天的写作,我说只要你能坚持,生命必有收获。

  我拴“猴子”有了心得,就经常在微信群里,激励和我一起码字的朋友。其中有一个我从未谋面的朋友,说现在她一天不写,心里竟然有一种负罪感,我在屏幕这边,会心一笑,没有回复,因为她已经拴住了自己心中的那只“猴子”。以她的天赋,只要心中的“猴子”不放开,肯定会在写作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人不给自已一点压力不行,舍不得拴住自己心里的“猴子”更不行,没有奋斗过的人,不知道努力过后的天空,会有多绚丽的彩虹。

  现实中,没有岁月静好,没有心想事成,也没有绝处逢生,所有的成功,都是要靠我们一点一滴的努力,踏踏实实的行动。

  如果我们能拴牢、拴死自己心中的“猴子”,在未来,你一定会感激自己现在的决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