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定县猫街镇:新风拂面乡村美

 Martin2016 2021-04-27
武定县猫街镇:新风拂面乡村美

武定县猫街镇:新风拂面乡村美

武定县猫街镇:新风拂面乡村美

武定县猫街镇:新风拂面乡村美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走进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猫街镇,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碧波荡漾、秀美宽阔的新村湖畔,鬼斧神工的仙人洞、风情万种的凤家花园与生态盎然的关天山相映成趣,构成“一境一世界”的动人画卷,让人魂牵梦萦。

如今,脱贫后的猫街镇处处涌动着乡村振兴的热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新风阵阵拂面。

七排村的好日子

在猫街镇七排村委会,村口“欢迎您到七排来”的大字格外引人注目。蓝天白云下,湖水碧波荡漾,桃红柳绿菜花黄,谢亭倒映在水面,村间巷道平整干净,彝族民居、洋楼错落有致,环湖步道、村部办公楼、路灯等设施完备,活动广场、村史馆的古树下不时可见休闲聊天的人,满满透出的都是美好生活给当地群众带来的幸福感。

走进村民张大叔家的新房,只见宽敞的堂屋里沙发、彩电、音响等一应俱全,厢房里安装着粉碎机和磨面机,院子里停放着2辆摩托车和1台旋耕机,厨房里挂满火腿、腊肉、牛干巴,粮囤里盛满了玉米、稻谷。

“过去住的是危旧房、走的是泥土路、喝的是雨水,一年只有半年粮,村里的姑娘争着往外找婆家,小伙子难娶媳妇。”说起新农村建设给村子生活带来的巨变,张大叔感叹连连,脸上堆满幸福的笑容。他家6口人三代同堂,种植了5亩烤烟、3亩豌豆,养着30多头猪,外加一个人打工,全家一年收入达到8万多元,盖起了两层砖混结构房子,修建了装有太阳能的洗澡间,“现在,大家走的是水泥路、喝的是自来水、住的是砖瓦房、吃的是白米饭,顿顿饭油荤不断,外地的姑娘争着到我们这里找婆家哩。”

据村党总支书记彭兴全介绍,七排属猫街镇的一个行政村,距镇政府所在地28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345户134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8户819人,下设6个村小组党支部,共有党员63名,有耕地面积2334亩、林地面积31422亩、平均海拔2120米,“过去,由于交通闭塞、文化落后、村民素质低,土地贫瘠、耕作粗放,这里群众的生活相当困难。”

转变,源于2018年3月。楚雄州纪委州监委挂包帮扶七排村委会以来,先后选派驻村工作队员12名, 119名干部挂包198户贫困户。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州监委主任赵安升15次到七排村调研指导,提出“脱贫攻坚、畅通门路;多样种植、土地尽用;罗汉神松、八面来风;兴办教育、琅琅书声;建好支部、组织先行”的帮扶思路。

三年间,随着4000余万元各级帮扶资金的注入,逐步解决了当地生产生活用水、农田灌溉、河道沟渠治理等问题,乡村路、村组路、村间路、机耕路等陆续实现硬化,住房改造、村史馆建设、卫生整治、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全面推进,七排村的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不仅如期实现了脱贫摘帽,还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村将围绕乡村振兴,在不断加强人居环境整治的长远规划和常态化推进有效衔接的同时,重点打造七排水水库环水旅游景点的打造,让更多的游客来观关旅游,带动发展。”彭兴全信心十足地表示,全村将扎实推进门前四包、环境卫生集中打扫、户厕改造攻坚、污水垃圾收集处理、美丽庭院创建等工作,进一步抓实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大产业发展,不断优化人居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武定县猫街镇:新风拂面乡村美

武定县猫街镇:新风拂面乡村美

武定县猫街镇:新风拂面乡村美

武定县猫街镇:新风拂面乡村美

飞针绣出新天地

镜头转向仓房村委会。春日的午后,仓房大村村民、猫街镇传承彝绣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李从梅正带领绣娘们在“车间”里忙碌地加工新订单。

“去年因疫情订单受阻,我们就集中精力做了两件事:一是积极发展和培训更多的绣娘,二是把彝绣'扶贫车间’建起来、用起来,加班加点赶制新订单。”指着面前琳琅满目的各色绣品,李从梅乐呵呵地介绍:“这些是招商银行总行的5万个礼包订单,这些是广州秀禾服公司200万元的订单……”

据了解,依托沪滇扶贫协作项目援助的20万元资金,这个占地100平方米的彝绣扶贫车间成立后,迅速成为了李从梅的彝绣专业合作社进行订单样品试绣和刺绣示范教学的新基地,吸纳了当地大量绣娘加入其中。

42岁的李美花从事彝绣已有3年多,加入合作社以来累计获得了上万元的工资收入,是名副其实的“金牌绣娘”。这些天,他正带着侄女杨伟芝在车间里学技。“因为家里娃娃小,不能全家都出去打工,我就打算在这里跟着合作社学彝绣,就近在家门口打工挣钱。”杨伟芝说。

目前,在李从梅的彝绣合作社中,像李美花、杨伟芝这样固定、半固定的绣娘社员已发展到300多人。合作社采取“新型经营主体+订单收购+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模式,无偿为社员提供技术服务与支持,定期开展培训和营销活动,与辖区内绣娘或社员签订生产订单,按计件方式收购或支付绣娘手工工资。绣娘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到车间集体作业或者在家单独作业,每天收入30至50元不等。

“立足扶贫车间,我们的社员已经发展到猫街镇的麦地冲、半山、大麦地等多个村委会,有效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增收。”李从梅说,为了让彝绣扶贫车间的品牌拿得出、叫得响,自己还多次走乡入户、虚心请教学习,精心收集整理了2000多种图案素材,不断丰富产品种类、花样和提高彝绣产品的价值,“现在,各种高端省内外订单都纷至沓来。”

“酒好也怕巷子深,过去我们的绣品名气小、渠道窄、订单少,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彝绣手艺没法变成收入。”李从梅感叹道:“现在依托沪滇帮扶文化推介,加上车间的投入使用,让合作社的发展如虎添翼、走上了正轨,300多名绣娘全都因此脱了贫,大家齐心协力地为各方订单飞针走线,用双手绘绣甜美新生活。”

武定县猫街镇:新风拂面乡村美

武定县猫街镇:新风拂面乡村美

武定县猫街镇:新风拂面乡村美

武定县猫街镇:新风拂面乡村美

产业兴旺气象新

时下的龙庆关村委会,田间地头满是繁忙的春耕景象。在旧村村民小组的荷兰豆种植基地,村民们正按照当地农技人员科学种植的要求,在地里拔草、施肥,有条不紊地开展中耕管理。

“去年,我家试种3亩荷兰豆,由于市场行情好,亩产值达到8000多元,比过去种植玉米、水稻收入翻了好几倍。”一头大汗的种植户李文启乐呵呵地说,今年自家种植30亩,通过架设节水滴灌,地租、工资等投入20多万元,目前荷兰豆长势喜人,有望给家庭经济增收10万元,“好多村民在我的种植基地已经有了稳定的打工收入,下一步我还要带动全村更多人发展荷兰豆种植,大家一起增收致富。”

旧村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李文伟表示,在村小组几家种植大户的带领下,全村荷兰豆种植面积现已超过100多亩,“这几天种植大户们正带领工人抢抓最佳节令,忙得很呢!”

基地规模化种植,加上精细化管理和全新的土地经营模式,既给李文启这样的大户带来了可观收入,也带动解决了广大村民稳定增收的难题,让每位参与者都干劲十足,许多昔日的“传统农民”正逐步变身为“产业工人”。

“我们这个地租给基地种植,我们再到基地打工,一天收入80块钱左右,又能照顾家里老小,一举两得。”在种植基地务工的村民金王大妈高兴地说。

据了解,2021年猫街全镇计划粮食播种面积2.5万亩、种植烤烟1.12万亩,收购任务145万公斤,蔬菜、荷兰豆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2万亩。为保障春季农业生产有种可播、有苗可栽、种满种足,圆满完成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全镇未雨绸缪早计划、早准备,有序调度送技术上门和服务到地头,调优结构保产量。

截至目前,全镇春耕备耕完成杂交玉米种供应47.2吨、农膜供应895.5吨、化肥供应15300吨、农药供应130.2吨,组织农技人员下村服务205人次,召开各类培训会2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份。

“我们从年初就制定春耕生产工作方案,提前备足化肥、种子、农药等物资,派遣技术员手把手、面对面指导农民科学种植,现场解答技术问题,打好春耕春播促春管保丰收这场硬仗。”猫街镇党委书记赵梓惠语气坚定地说。

云南网通讯员 贺明辉 李绍德 乔丽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