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季度开门红!曹妃甸引领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唐大米 2021-04-27

4月的渤海湾海天一色、春意暖暖,地处渤海之滨的曹妃甸生机盎然,处处呈现“争第一、创唯一”的火热景象。据悉,曹妃甸区今年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开门红”,其中6项指标位居全市第一。

开发建设曹妃甸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重大战略决策。历经十几年的开放招商、 开发建设,如今的曹妃甸已累计完成投资近7000亿元。尤其近年来,曹妃甸区坚定不移地以“三个努力建成”引领航向,努力在打造唐山高质量发展沿海经济带、河北沿海增长极中当先锋、挑大梁。202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82.4亿元、增长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8.3亿元、增长7.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7亿元、增长7.7%;完成港口吞吐量4.07亿吨、增长10%,助力唐山港吞吐量跃居世界沿海港口第二位。

发挥大港龙头带动作用

发挥大港龙头带动作用,港产城人融合发展展示新景象。按照省、市关于大力推进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实施“一港双城”战略的部署,曹妃甸坚持以港布产、产城联动、引才兴业,以唐山港口集团为龙头,成功组建港口企业联盟和港航调度中心,获批全国唯一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全国首个用海解禁地区,发布煤炭、矿石价格指数,累计新增内陆港15个。曹妃甸港区去年港口贸易额突破2300亿元,整体利税增长10.8%,呈几何式增长。全域城市化国土空间规划上报省委、省政府。滨海新城已有恒大、富力、上海均和等20余家企业相继入驻,在建项目开工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华北理工大学、唐工院、曹职院等高校在校人数近10万人;通过建成省级旅游度假区、率先与北京开展旅游区域合作,辖区旅游综合收入“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48%。坚持人才兴区,累计引进各类人才5万多人。

发挥叠加优势牵动作用

发挥叠加优势牵动作用,临港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曹妃甸充分利用港口、区位、资源、产业等要素齐全优势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先试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保税区等政策叠加红利,“十三五”期间总投资1507亿元的中铁建盾构机再制造等363个项目完工投产,总投资3295亿元的燕钢氯化钛白粉等566个项目加快推进,投资390亿元的新天LNG接收站将形成年2400万吨全球规模最大的LNG接卸枢纽;首钢形成了全国临海靠港最大精品钢铁生产基地,华润投资建成的260万千瓦热电联供机组成为河北省首个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世界最先进“超低排放”百万机组新标杆,旭阳石化、富海轻烃项目有序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精准对接全面显效,总投资4000多亿元的450个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917亿元的120个项目完工投产;国开区排名两年前进127位、位列全国83名,曹妃甸区连续5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连续4年位列全国创新创业百强区。

发挥改革政策鼓动作用

发挥改革政策鼓动作用,高质量发展增添新优势。近年来,曹妃甸围绕释放和增强发展活力动力,在全国率先办理证照分离改革后“第一证”、全省率先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尤其通过实施全省规模最大的园区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和区属国有企业改革,使产业聚集速度大大加快;通过曹妃甸自贸片区、综保区制度政策创新,原油期货保税交割、铁矿石保税筛分业务顺利开展,二手车出口试点及整车、肉类、水果等口岸资质相继获批,“十三五”期间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50%,连续位居全省第一。立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制定产业准入正负面清单,并对50平方公里的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实现封闭管理、30平方公里的海草床进行生态保护修复,运用市场化方法实施的新城海岸线修复治理得到省委高度评价。

编辑  王晓娜

材料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记者  孔祥华  柳士伟

曹妃甸区融媒体中心官微出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