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坐游轮,游三峡(上)

 昵称38682379 2021-04-27
whitedog
关注

坐游轮,游三峡(上)

2020-03-17 阅读503

     随着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水利工程的兴建,长江三峡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来此旅游观光。虽多年前我已参观游览了三峡大坝,领略了大坝的宏伟雄姿+水库的浩瀚碧水之美景,但对长江三峡的奇特风光一直心驰神往,所以此行坐上游轮来畅游三峡,一睹其秀丽山水和峻峭崖峰之奇观。

    首先了解一下长江三峡的概况:“长江三峡”是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3千米。沿江两岸奇峰陡立、峭壁对峙,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此三段峡谷的总称为长江三峡。

      从万州港启航后,游轮在滔滔长江波涛中乘风破浪;我们观赏完江边夜景,回船舱客房休息,舱内客房十分宁静平稳。待我们美美地一觉醒来,皇家星光号已停靠奉节旅游码头。奉节,原本知名度并不很高的小县城,如今因三峡而曝光知名。
     游轮上早餐后,按团队统一安排游客们有序下船登岸,坐上各队旅游大巴前往白帝城。
     沿途山青水秀,我们来到白帝城风景区入口。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一生曾三次路过三峡,留下了《早发白帝城》的千古绝句和不少诗文;除了诗仙李白,还有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魔白居易等,都留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白帝城因此享有“中华诗城”美誉。《天地诗心 · 归来三峡》是总导演张艺谋在白帝城匠心巨制的大型诗词纪录片。
     走近青山绿水,我们从这仿古风雨廊桥走向白帝城风景区。白帝城地处瞿塘峡口长江北岸,古城原独具三面环水,一面倚山,背靠高峡,前临大江的气势和风貌。三峡工程蓄水后,水位抬高100多米,原城中许多建筑被淹没,白帝城成了一座寂寥秀丽的江心孤岛,于是修建了这座过江廊桥。
     廊桥外有白帝城景区导览图,廊桥内两侧廊柱空间装饰有介绍关于白帝城景区的镜框图片,左下图可见一幅奉节老城原貌的镜框图,左上图是其裁剪图。
     廊桥很长,一段接一段,有红漆木结构的封顶+廊柱式的长廊、廊亭与开放式的水泥廊桥相间隔,大红灯笼与五星红旗相辉映。
      在廊桥行进中赏景怡情,眼前的景致正印证了青山一侧所见的大幅奉节城形象宣传语:好山好水好风光,有诗有橙有远方。我们欣然陶醉于这座中华诗城好山好水好橙味的绚烂美景中!
     走完廊桥,进入“忠义广场”,眼见一尊高高耸立、羽扇纶巾的蜀汉丞相诸葛亮铜铸雕像。高大的铜像气度不凡,充分展现武乡侯诸葛亮忠贞魁伟的形象;巨像身后一块巨幅汉白玉碑刻,正面刻有字字珠玑的《出师表》;背面刻有与前者姐妹篇的《后出师表》,表达忠贞壮烈之气的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出自于此篇。
     上白帝城有近千级台阶的上山坡道,山脚下有景区轿夫收取100元为体力不支的游客服务。一路抬轿上山的队伍颇为壮观,下了轿(实为滑竿抬运)还得走近百个台阶进前山门。
     白帝古城属汉代建筑,城内古建筑曾遗留下来很多汉砖、汉瓦,地下埋藏的文物也很丰富。如今,汉城城垣遗址大多已不复存在,仅有少数地段还保存有依稀可辨的墙体。
     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而闻名于世的白帝城,实际是一组庙宇建筑群。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在山上筑城,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宛如白龙,便借此自号白帝,并名此城为白帝城。公孙述死后,当地人在山上建庙立公孙述像,称白帝庙。至明正德七年前,庙内一直供奉公孙述。
      白帝庙掩映于葱郁苍翠的绿树荫中,牌坊式的庙门,进门三阶、脊端翘角,角端饰有飞龙走兽雕塑;庙门黄色墙面配色泽艳丽的浮雕彩绘,古拙浑朴;上部五龙拱卫彩色浮雕+青瓷碗片镶“白帝庙”三字;下部石拱券正中雕一尊弥勒佛像,门两侧八字红墙,门前威武的石狮把门。
      进入穿堂殿就见巨幅木刻插屏,刻有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的古诗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此篇曾放在经删改版的《三国演义》卷首;上世纪90年代,这美诗又成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歌词。原来这插屏不只是用作装饰,而应作为我们即刻要游览景观之序幕。
     穿堂二进院便是白帝庙内最大、最古老的殿宇:明良殿,一座饱经沧桑的历史建筑。陈旧的大匾额“汉代明良”高高在上,清康熙十年重修明良殿落成时,由时任川湖总督的蔡毓荣题写;下匾“羽葆神风“,咸丰壬子谷旦,知夔州府事恩成敬立。
    明良殿前身曾是祭祀公孙述的“公孙帝之祠”,后几经重修改建成一座巍峨宽敞的殿堂。明嘉靖12年,搬走了公孙述塑像,改祀刘备、诸葛亮,并塑立雕像、改称“义正祠”。如今,殿内正位供奉刘备彩色塑像。
     明嘉靖三十六年,殿内添加关羽、张飞塑像,正合汉代“明君良臣”之意,从此改“义正祠”为“明良殿”,奠定了“白帝城内无白帝,白帝庙祭刘先帝”的基本格局。“汉代明良”匾额一直高悬明良殿,如今已列为“中华名匾”。
      在这座托孤堂中,以一组形象逼真的大型泥塑,来展示《三国演义》中一段刘备托孤的悲壮故事,突出了明君良臣的人物主题。因为这个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的重现,吸引了众多游客,使白帝城更举世闻名。
     三国蜀汉皇帝刘备兵败白帝城,忧愤交加,病入膏肓,临终前急诏留守成都的诸葛亮,托附国事、家事。在这组大型彩塑“白帝托孤”中,刘备斜靠病榻、体态虚弱、神情悲戚;诸葛手持羽扇,站立榻侧,脸色凝重;两个年幼皇子跪拜诸葛面前,聆听嘱托;其余文臣武将肃立两侧,神态肃穆、表情各异。
  这组彩塑共有21尊三国历史人物,人物塑像栩栩如生,形象地再现了刘备临终托孤悲壮的一幕。群塑中刘备病卧榻上,伸手对着两个跪于榻前儿子,似作临终嘱附。众多群臣的神态尤其惟妙惟肖:忠臣的忧虑,小人的得意,尽数写在各自脸上。整个画面浓重的悲剧气氛,令人扼腕叹息。
     明良殿西侧为武侯祠,内设三龛,祭祀诸葛亮祖孙三代。正中供奉武乡侯诸葛亮塑像。横匾:伯仲伊吕;柱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均出自:唐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东龛为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官拜行都护、卫将军、平尚书事,袭爵武乡侯,后战死绵竹;西龛为诸葛亮之孙诸葛尚,蜀汉将军,博览兵书、精通武艺,年19以先锋官迎战魏国大将邓艾,不幸战死绵竹。真可谓三代英才,流芳百世。
     武侯祠前观星亭,攒尖顶6角12柱,双层亭阁、翘角飞檐;造型别致,色彩艳丽。亭上层高悬一古钟,亭中设石桌、石墩;亭柱联取自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传说诸葛亮率军入川时在此夜观星象,运筹帷幄,由此得亭名。
     武候祠对面是忠武堂,堂内以壁画、木刻、文字等介绍诸葛亮的生平,展现他足智多谋、能兵善战的多个历史故事。
     庙堂古迹中的这座西洋小楼似有点出格,是民国初年秦军师长张钫所建,算得军阀混战的产物。1995年依旧修旧,外观原样,内部重装。现称之白楼,一楼展示八大王座椅,二、三楼现为三国文化研究室。
    白楼前三棵古老的榕树枝茂叶盛,相互错节盘枝,被引喻为“桃园三结义”,在白帝城倒也因史事而应景。
     白帝城中东、西碑林荟萃了从隋代至清代的70多块碑刻,我们观赏了东碑林(图上)。其中《凤凰碑》(下左)镌凤凰、牡丹、梧桐于一碑,誉称“三王碑”,精美华丽、堪称瑰宝;《竹叶诗碑》(下右)以叶形字作画,诗画合一,风格独特,极具艺术价值。可惜用玻璃罩保护珍宝(下二图即是上图中1,2框),光线反射似镜面,把游客和外景都照进碑刻中了!
对以上两块碑刻珍品的补充介绍:
    《凤凰碑》:在光滑如镜的峡石上,镌刻着一对姿态优美、栩栩如生的凤凰,栖息于高高的梧桐树上;在昂首怒放的牡丹映衬下,显得格外生气勃勃、逼真动人。常言:凤凰为鸟中之王,梧桐为树中之王,牡丹为花中之王,故又名“三王碑”。碑中图案秀丽精湛,布局别致新颖,花枝清新华美,富有深厚朴实的民风,实为稀世之珍品。
    《竹叶诗碑》:又名丹青正气图,取竹叶经风寒不凋之意。远观,好似三株竹子构成的一幅丹青画;近看,则是竹叶组成的一首五言律诗:
         不谢东篁意,丹青独自名。
          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此碑是浙江会稽兰亭人曾崇德,于清光绪年间带着他的儿子和徒弟,游白帝城时仿古字竹而作。他用永不凋零的竹子,来赞扬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的高风亮节,君明臣忠,暗示刘备托孤的感人事迹像永不凋零的竹子一样,传世人间,永垂千古。这幅融诗、书、画一体的丹青正气图,勘称我民间艺术中不朽之佳作。
     附上网络碑刻图片,供对照以上竹叶诗文和三王碑之描述,欣赏此二传世佳作。
     悬棺厅中以图片、文字、声像相结合,介绍三峡悬棺分布、悬棺的由来、悬棺的历史、悬棺葬俗四种不同的形成之说,以及白帝庙内三具悬棺的来历。
    白帝城后园的榕树粗壮高大、葱郁繁茂;错枝缠绕、不分彼此;遮天蔽日,十分壮观。
     白帝城竹枝园,大堂门柱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凝咽庭院(图下左)内有一座巴女骑牛石雕,唐代文学家于鹄作诗《巴女谣》: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竹枝园内曲池回廊,竹影绰约、质朴清幽。为纪念这位在夔门做过刺史的唐代诗豪刘禹锡,而建此园,并立其雕像在园中,伴同他当年的词作之一《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以烘托诗情画意的场景。
  从白帝庙牌坊门进入,到这红墙斑驳的瞿塘门出来。门内沿红墙展示《早发白帝城》一排名人书法碑刻及介绍白帝城碑文;门外门联:天立孤根堆滟滪,地开三峡锁瞿塘。此联描绘了举世罕见的“滟滪回澜”奇观,滟滪堆原位于白帝城下瞿塘峡口,当江水朝滟滪堆冲刷而来,形成白浪滔天、漩涡飞转、惊天动地的壮观。因滟滪堆妨碍航运,于1958年冬被炸除。
    走出白帝庙不远,就见巍巍夔门。白帝城与夔门隔江相望,是观赏“夔门天下雄”的最佳地。 站在观景台上,远眺连绵山峦,桃尖形陡峰高入云端,云雾缭绕、宛若仙境;眼前一江碧水晶莹剔透,清新怡人、醉人心扉。好一幅如梦如幻的峡江山水自然风景画!
     夔门又名瞿塘关,瞿塘峡西门,是长江从四川盆地进入三峡的大门。江两岸拔地而起、巍峨峥嵘的赤甲山和白盐山断崖层迭、壁立如削、夹江对峙,把江面锁得很窄,崖高数百丈、宽不及百米,就此形成了这天造地设的大门:瞿塘关,即夔门。据介绍,原本大型航船经夔门只能单行,风急浪涌、水头如箭破门滚滚东去,那咆哮奔腾之势惊心动魄!
     如今大坝蓄水后水位升高百米,江面宽阔了许多,“高峡出平湖”的奇观取代了“水头如箭破夔门”的壮观。然而没能遮挡住夔门威武雄姿。面对巍然高耸的夔门,雄关依旧在,长江静静流。大自然赐予的壮美奇景并没有因为三峡工程兴建而逊色,这不禁令我们赞叹:夔门雄风不减,依然雄甲天下!
     其实巍峨壮美的夔门风光我们应该似曾相识,因为我们常使用的第五版10元人民币背面图,就是在瞿塘峡夔门拍摄的。再细细对照观赏,或许两图拍摄的角度位置有差异,但那陡峭的崖壁,层叠桃尖形的奇峰景象两图是吻合的。
     游走了诗城白帝庙,观赏了雄伟夔门关,就轻松下山了。下山石阶坡道上微风扑面、风光秀丽,唐代诗圣杜甫《白帝》中“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的诗句浮现脑际。如今随景移情,竟油然而生新意:高峡平湖风浪静;名木翠竹盎生机。
     坡道半山腰处有一亭阁,是观赏东南方向“夔门”的最佳位置,称之“望峡亭”。在此,我们又停留回望夔门雄姿,还有那一江碧水。昔日汹涌澎湃、浊浪翻滚的夔门长江水,如今碧波万顷、轻泛涟漪,可与秀丽的杭州西子湖水媲美。
      一尊高达2米的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石像,矗立在望峡亭一旁。诗圣昂首遥望巍巍瞿塘关、滚滚长江水,沧桑的面容饱含他一生的艰辛。他曾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漂泊至奉节,寓居一年九个月。其间他创作诗歌430多首,尤以《登高》为古今七律第一。
     走完下山台阶道,继续沿江前行在渐行渐平坦的石板大道上。一侧是山体,沿江一侧则如石护栏的城墙,时不时仍能揽见夔门壮景,巍然傲立的夔门似在为我们辞别送行呢!有青山绿水相伴、红花绿树装扮的白帝城,真是美不胜收!
     走出白帝城风雨廊桥,再回首隔江遥望白帝山上白帝城,就此告别白帝城。虽未能体验到当年诗仙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浪漫情怀,却切身感悟了“白帝彩云”“千里江陵”的唯美诗意。
      结束白帝城游程,我们步行返回游轮码头。途径奉节城,原本是一座拥有数千年历史沿革的历史文化名城,古称夔州,所以又称夔州古城(又:瞿塘峡称“夔峡”)。据查,随着三峡工程蓄水,奉节老县城淹入长江,部分重要文物迁入新县城。这位于江边宽广的广场,壮观的城门,应是新城新景。
  “依斗门”曾经是老县城通往长江水边码头的一个城门,其名取自杜甫“每依北斗望京华”的诗句。随着老城被淹没,依斗门被整体搬迁到此复建。据说,一万多立方米的一块块城门石被原规模、原形制、原工艺,照搬复旧;而色彩艳丽的城楼看似仿造重建,正中牌匾为“夔门奇石馆”。如今依斗门既是观赏的景点,也是历史的记忆和承载。
  古老复活的依斗门仍将是古城居民心中永恒的故事,夔州古城也将成为三峡历史长河里一段永远都无法抹去的记忆。我们穿行在古城通往游轮码头的长廊中,一边是由植物组成的巨形横幅“三峡之巅 诗 · 橙奉节欢迎你”,一边是重峦叠嶂古城门侧李白等诗人塑像会聚江边,似乎每天不辞辛劳、在迎送远道来往的宾客。
     皇家星光号在码头静候我们上船,从码头登船通道上我们不时回望夔州古城...... 登船时间已近極限,通道上游客所剩无几,我们不能再停留观望,直奔游船!
     登船后在甲板上,挥手告别依山而建的奉节新城。商社民居、酒店宾馆,高楼鳞次栉比;恢宏的城门,绵延的府城墙,矗立在原址修缮一新的高高耀奎塔。夔州古城换新颜,诗城诗篇谱新章。
  游轮再起航,驶进白帝城瞿塘峡,行驶中经过绿树笼罩的白帝城孤岛(图上),隐隐又见耸立顶端的白帝庙。再往前“白帝城 · 瞿塘峡”几个白色大字显现在赤甲山侧面,山脚下可见赤甲楼和古炮台(图中、下)。据说那儿有很多猴,可惜我们不能靠岸,也未带望远镜来寻猴,不过倒是感受了一番“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惬意和快感。
    瞿塘峡在三峡中为最短(长约8公里),却如一幅神奇的自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峡两岸峭壁如削、岩峰高耸、巍峨峥嵘,峡以“雄”著称。随船航行其间,我们被其山势之险峻、气势之雄伟、态势之壮美而大为震撼!
  原本峡江两岸摩崖石刻随处可见,南岸绵延里许的绝壁上,镌刻着自宋至近代,篆、隶、楷、草、行字体的数十幅石刻,三峡蓄水后大部分已被淹没。船行到此,在断崖立壁下可见三块题刻(图上红框中),从放大图可读取原图自左向右的题刻。左(篆书):巍哉夔门 李端浩题;中(隶书):夔门天下雄 舰机轻轻过 孙元良;右(隶书):踏出夔巫 打走倭寇 冯玉祥。
补充三块摩崖题字人简介:
     冯玉祥(1882年—1948年),字焕章,原籍安徽巢县,生于河北沧州市。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阀;国民党爱国将领。民国二十八年五月(1939年5月),冯将军赶往国民政府参加“五九”国耻纪念大会,会后用其心血书写了这八个大字,由陈聪谟带回奉节刻于三峡中,以励出川抗日的将士。1948年7月31日冯玉祥应邀回国参加新政协会议筹备工作,9月1日途经黑海,因轮船失火不幸罹难,享年66岁。尽管冯将军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留在摩崖的题刻仍一直闪耀在长江三峡的奇峰幽谷里,永远铭记于华夏同胞的心中。
     孙元良(1904年—2007年),原籍浙江绍兴,生于四川成都华阳县。黄埔军校一期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师长、第22集团军司令官、国民军第5绥靖区司令官等职。抗日英勇,贪财好色;晚年定居台湾,不提当年勇。1927年他游览瞿塘峡时,在临江的白盐山石壁上留下此题刻,用十字写出了瞿塘峡的壮美特色。他的第5个儿子孙祥钟,台湾电影明星,艺名秦汉。2007年5月25日,孙元良在台湾逝世,享年103岁。
    李端浩(1895-1950),字养吾,生于江苏仪征中医世家。1914年被武昌陆军中学保送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为第三期炮科专业学员; 1924年8月被张学良保送到日本东京炮兵专科学校研读。1938年10月,任重庆江防副指挥官,后任国民党军第88师参谋长、国军川江江防司令等职。在瞿塘峡两岸峭壁上,他曾构筑上百门火炮镇守川江。此摩崖上他以题刻的四字表示:中国军队如同夔门,牢不可破!1950年12月30日,李端浩在江苏南京病逝,享年55岁。
  沿峡岸陡壁如墙,滔滔大江蜿蜒于深谷群山中;峡深水湍的清澄江流,绵延不断的层叠山峦,构成了一幅秀美壮观的山水画卷。
  行驶在航道峡谷中,依稀可见绝壁上残存的古栈道遗迹(见大图)。头顶悬崖欲坠,脚下汹涌江涛,这就是古时船夫拉纤、住民出行、运送物资的唯一通道。据介绍,三峡古栈道全长约五六十公里,高出江面数十米。有在岩壁石孔中插入六寸木棍,再在木棍间铺上木板(见插图)而成;也有破石开凿而成,路面较为宽阔。三峡蓄水后,古栈道基本已长睡江中了。
     行进中还见到悬崖峭壁、湍流险水之间,布有许多洞穴,深不可测。原始人类曾经历过“穴居”时代,不少洞穴中留存有古人类的遗迹或尚未揭开的谜团。据说,瞿塘峡中的“黄金洞”,就有极为神秘的传说。
     站在游轮顶层观景台上,仰望层层峰峦,奇峰异石,千姿百态;俯视滚滚峡江,水流湍急,碧波逐浪;身随游轮行进,心有“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之感。
  面对那层峦叠翠的一座座奇岩怪峰、多姿多彩,怎不让你惊叹大自然的精彩缤纷!游轮劈波斩浪、一往无前,掀起江面波涛翻滚、波光粼粼。“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瞿塘峡之壮美,真是名不虚传!
     饱赏了瞿塘峡之雄伟壮美,继续驶向三峡的第二峡:巫峡。行程预告约下午5点驶入巫峡段,我们回客房休息,在阳台观赏沿途风光。这儿山脚下楼房密集,应该是个不小的集镇!江岸斜坡上(见图上)有个醒目的告示牌:重庆市无公害蔬菜产地。
     中午11:30是游轮上的午餐开饭时间,左图:游客们依次自助选取需要的各类餐品,餐食口味还是以重庆味为主。右图:游轮上的大堂,位于二层中心,设有客服和购物等区域。
     午餐后,继续在客房休息。客房窗外的山水风光不时召唤着我们到阳台观赏,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呀!
     越往前航行江边的景象越趋热闹,除了充满生机的青山绿水,还有成排错落的房屋、各种建筑、大桥。更引人注目的是绿林掩映中的巨幅大字,首先见到的是:华能碳汇林(图上);接着是:优先绿色发展(图下)。经查,2011年重庆市引入华能碳汇林落户巫山,大力推进绿化造林工作。如今既换来了碧水青山的天然氧吧,又促进了县城的经济发展。
     游轮在长江航道平稳向前,在崇山峻岭之间,一座恢弘的拱形大桥终于展现其不凡的身姿,横跨在滔滔碧水之上,威武壮观!经查,这就是重庆巫山长江大桥,位于巫峡入口处长江主航道上,地处重庆最东边巫山两岸之间,又被称为“渝东门户桥”、“渝东第一桥”。
     重庆巫山长江大桥于2001.2.28.开建,2005.1.8.正式竣工通车。这是一座中承式钢管拱形公路桥,全长612.2米。因其独特的建造设计,荣获了当时桥梁建设的5项世界第一,并被列为世界百座名桥。在青山绿水映衬下,这座巍峨的红色大桥,已成为又一道长江沿岸靓丽的风景线,秀丽的巫峡大门!
     借网图再来展示一下大桥的岸上英姿。那周身橘红、粗壮的钢管拱圈如彩虹,配上宽阔的桥面、美丽的桥身和灯柱,凸显整座大桥傲然屹立、气势磅礴!大桥变天堑为通途,极大地推进了巫山经济的整体发展;而且大桥又是“8小时重庆”主干道渝巴路的支线桥梁,顺畅了渝东交通,也带动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在宽阔的江面上,给壮美的巫山和飞架其间的彩虹大桥拍个全景照。蓝天白云下,山水大桥之秀美堪比仙境,令人陶醉!大山那一侧,可见一片建筑群,应该快到巫山县城了。
     不一会儿,一艘好惊艳的龙头大游轮与我们并行,真不愧为“皇家盛世”号,有点皇家气派!顷刻两艘游船上的客人互相招手、互致问候,一下热闹了起来。
     船靠巫山游轮码头,巫山县属重庆市下辖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素有“渝东北门户”之称。从码头看县城规模不小,高楼林立,充满浓郁的现代气息。在这儿有部分客人下船,游览黄岩景区,登巫峡云巅,赏万峰磅礴一江通壮景。
     停靠两个多小时后,游客返回游轮又起航(图中)。驶离巫山码头不久,见到江边十分壮观的“神女大道”长长的石阶坡道(图上)。可能是游轮调头,约莫20多分钟后重现“神女大道”(图下),这次景象更清晰,小城建筑也很繁华。
    又遇貌似彩虹的巫山长江大桥了,在这巍巍绵延的群山中,能“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真是了不起的建设工程,彰显祖国建桥业的神速发展和强劲国力。
     夕阳西下,彩霞满天,把大山大江映衬得金光灿灿、波光闪闪,逆光下的山水之美令人窒息。     
     身随游轮在彩虹大桥下通过,我们进入了游览巫峡的大门。近距离与巫山大桥面对面,好兴奋,赶紧对镜头、多角度抢拍大桥的英姿!
     游轮驶入长江三峡第二峡巫峡段,巫峡全长46公里,绮丽幽邃、峡长谷深,以俊秀著称天下。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自古享有“万峰磅礴一江通,锁钥荆襄气势雄”之美誉。
     站在游轮顶层观赏峡江两岸,青山不断,群峰如屏;船行峡中,时而大山当前,石塞疑无路;忽又峰回路转,云开别有天,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山水画廊。历代文人墨客在巫峡泛舟赏景,都会留下诗篇赞颂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重峦起伏叠嶂,奇峰嵯峨连绵;苍峡连彩霞,出峡复入峡。巫峡两岸嶙峋的山峦怪石、险峰异壑,真的让我们目不暇接,无比震撼!虽导游在我们身边指点介绍那些奇峰怪石的传说,但实在太多无法记清对号入座,若拍照能带录音功能就好了!
     巫峡“秀峰岂止十二座,更有零星百万峰”,随着导游(前排C位、黑衣短发、手持话筒美女)的话语声,游客们眼望群峰听得很入神啊,有的还举着相机在对镜头,可是很难能从中找到她所介绍的那座峰,更何况我们都随游轮在动态中!
     江流曲折,百转千回,我们似乎又到了群峰当前,石塞无路之境地,试问游轮欲向何方?莫非一跃飞过这波涛起伏状的峰峦?这幽深秀丽的峡谷风光,群峰争雄的壮观奇景,充满诗情画意,且奇妙之极,引人入胜。
     游轮乘风破浪、一往无前,虽疑似群峰挡道,却峰回路转、别开云天。峡谷两岸险峰峻峭、壁立千仞,崖壁或似波浪起伏、或似猛兽面目狰狞。在这奇形怪状的险峰脚下临江边(图左下、右下),是“神女峰景区”的入口。
“神女峰景区欢迎你”醒目大字很吸引我们,从这儿可登上巫峡十二峰之最“神女峰”游览。游轮在此不停靠,我们继续前行,在游轮上一睹亭亭玉立于山巅的“神女”之风采。
      一路游轮过来,峰峦密集、山高入云;层岩叠嶂、形态各异。在游轮观景台上兴致勃勃、聚精会神地观赏两岸奇山异峰,尽管巫山十二峰无法逐一辨认,但其中最秀丽最有名的“神女峰”绝对不能错过。
     巫山十二峰擅奇天下,眼前的重峦奇峰越来越奇异了。右上图可见峰势平缓、植被覆盖的起伏山峦;左下图所见却峰势如剑、直插云端,山腰可见小亭阁,沿着绿道似能到峰顶,这边应是神女峰景区了。
     游轮航行在迂回曲折的巫峡长江航道中,一会儿江面宽阔浩瀚,一会儿又到了峡谷的转弯口,江面束身收窄,这一路真是百转千回啊!看那崖壁,究竟是用什么神工鬼斧才能切削成如此“五花肉”般形态?!
     按导游指点,我们仰起头、睁大眼,终于找到矗立于巍巍山巅的“神女峰”(红框中)啦!随游轮前行,不断咔嚓下“神女”不同的身姿。由于历代文人名人在此留下的足迹和诗篇,使神女峰声名远扬,多少游客慕名而来。我们虽只能如此远眺,也算是亲眼目睹、不虚此行了!
     同船的旅友们都纷纷举着手机或相机(左图),摄下巫峡中最著名而神圣的神女峰。没能近距离拜见神女峰,借右图景区山巅拍得的网图弥补缺憾。确如古人云:“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补充关于神女峰的诸多传说:
     其一, 巫山神女乃赤帝之女,名瑶姬,未嫁而卒,葬于巫山之阳。宋玉《高唐赋》记载,楚怀王游高唐,昼寝,梦与其神相遇,自称“巫山之女”。此女临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从此,巫山云雨成了一个与爱紧密相连的、有温度的词语,巫山神女成了神秘浪漫、豪情奔放的爱的化身。
     其二,很久以前,神女瑶姬化为凡间女子,与渔村孤儿江生结为夫妻。为了让瑶姬过上好日子,江生和渔村中的其他男子一样早出晚归外出捕鱼。不幸的是,某天江上突起狂风暴雨,村中渔民陆续回家了,唯独江生不见踪影。从此,瑶姬就站在江边最高的峰顶眺望等候,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最终伫立成石。因为爱,人化为石,在这个更有烟火气息的故事里,爱的坚贞被放大,被推上了爱情意义的巅峰。
     其三,神女峰系西王母幼女瑶姬的化身,她聪慧美丽,心地善良,活泼开朗,耐不住宫中的寂寞。某日邀了她身边的十一个姐妹,偷下凡间,腾云驾雾,遨游四方。她们来到了巫山,只见十二条恶龙兴风作浪,正遇治水的夏禹被洪水围困。瑶姬心生敬意,决定助他治水。后虽被捉拿回了瑶池,但她们决意挣脱神链,重返人间,帮助大禹疏通峡道,解除水患。之后她们留守巫山,日复一日化身为十二座奇秀绝美的峰峦,耸立在巫峡两岸。瑶姬是十二仙女中之最,因此立于最高山巅,为船民除水妖,为樵夫驱虎豹,为农夫布云雨...... 博得后人尊敬奉祀。在百姓眼中,神女是胸怀博大的护佑之神。
     由此,巫山神女峰成为古老中国最多情的一块石头,也是神秘东方最多梦的一块石头。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巫山神女是充满神秘的美的精灵,是豪情奔放的爱的化身。历代诗人的不绝咏唱,与浩浩长江一道,形成了环绕神女奔腾流淌的另一条文化江河,绵延不息,代代相传;神女文化也因此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神女峰闻名古今的原因有三:
1)历史上楚国文人宋玉在《高唐赋》《神女赋》中虚构了一个楚王与神女幽会的故事;
2)神女瑶姬下凡助禹治水的传说;
3)峰侧确实有一巨石耸立,形如亭亭玉立的少女。
     神女峰因其宛若绰约多姿的少女、萦绕着飘渺云雾及其神秘浪漫的传说,吸引了历代无数文人墨客,为其留下了灿若繁星的诗篇。船行到此,神女峰在山崖一侧更近距离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真如传说所言:坚守江边千万年,护佑行船保平安。
     船头船尾光照不一,景象各异,感受迥然不同。船头这边天色蓝灰,青山碧水,给人以温顺柔和之感;船尾只见落日余晖映满天,江面波光金灿灿,群峰连绵黑压压,令人心潮逐浪高。
     巫峡两岸风光在落日余晖中越显旖旎氤氲:绵延群峰迤逦缱绻,一江碧水金光闪闪、涟漪荡漾。难怪古代文人大发诗兴:“神女向高唐,巫峡下夕阳”!触景生情,在此有感而发:红日依山尽,余晖映江流。舟行巫峡间,人游画廊中。

  又一次峰回路转,神女峰静静地伫立在我们面前(左图),似乎能觉察到美丽的神女面带微笑,拱手向我们致意道别,此刻由衷感到有神女护佑平安真好!此处的绮丽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奇观,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浪漫的梦幻。愿这根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的“神女”巨石,在巫山烟云里多情永远!(附神女峰近距摄影网图于右侧,以作比较。个人感觉,好像远望神女峰更富有想象空间。)

     晚餐后,在游船娱乐厅参加船长的迎宾酒会。酒会上船长致欢迎辞,热情欢迎宾客乘坐皇家星光号畅游三峡,与宾客一起举杯致意;在船员和游客欢乐的舞蹈和歌声中结束酒会。

    畅游了瞿塘峡、巫峡两岸风光,历史文化名城白帝城和雄伟的夔门。回头梳理一番确实内容丰富、景观多样,既充实了头脑,又大饱了眼福,受益匪浅。
     伟大领袖毛主席气势磅礴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似乎最能贴近我此行的感受。在词中毛主席不仅描绘了祖国江山雄伟瑰丽的画面,而且还展示了一幅壮丽神奇的理想愿景蓝图。如今当年的理想愿景都成了现实!而千年“神女”依然屹立山巅,她一定为这世间翻天覆地的变化惊愕不已。此刻重读这首诗词,更深切地体会毛主席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无限深情,为祖国建设事业的高瞻远瞩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畅游三峡之际,借此诗词来表达我对一代伟人毛主席的崇敬,对祖国锦绣河山的赞美!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更新于 04-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